秋行軍蟲0925》九月蟲害多警訊,專家:裝誘蛾燈要正確,別把外蟲引過來

九月秋行軍蟲數量驟增!防檢局表示,九月開始進入國內二期作雜糧作物的主要種植期,近日在雲嘉玉米田區誘捕到的秋行軍蟲成蟲數量明顯增加,也接獲多起雲林地區蟲害通報案件,呼籲農民應加強巡查防治、密集巡田,把握蟲害最好發的種植前期,及早發現通報、立即用藥(有機田可噴灑蘇力菌防治),並搭配物理防治如動手移除卵塊和蟲體,才能避免擴大危害、有效控制疫情。

在玉米田發現的秋行軍蟲雌蟲。(提供/謝佳宏)

九月蟲害通報件數增加 粗放硬質玉米田是關鍵

繼八月底嘉義市湊滿最後一塊秋行軍蟲疫情拼圖後,正式宣告全台淪陷,加上九月起正逢國內二期作玉米種植期,蟲害通報件數呈急速成長趨勢。

防檢局植物防疫組組長陳宏伯表示,原本八月起秋行軍蟲通報數已趨緩,但九月中旬以來,在設置於產區及受害列管田區之性費洛蒙誘蟲器監測統計中,發現雲林、嘉義地區誘捕到的雄成蟲數量明顯增加,通報的幼蟲案件也有驟增現象。故推測田區已有新世代成蟲羽化陸續出現,為了控制疫情、避免擴大危害,呼籲農民應加強田間巡查以及持續配合防治作業,才能「及早發現,及早防治」。

根據防檢局統計,截至9月24日止,秋行軍蟲型態確認的通報件數共557件、成蟲發現數量累計1,396隻。目前共計銷毀件數81件(21.79公頃)、藥劑防治449件(1,661.68公頃),尚有27場待處理。

在田間誘捕到的秋行軍成蟲件數與分佈。(提供/防檢局)

氣候熱昆蟲繁殖快,應把握種植前期妥善防治

雲林縣農業處近日也提醒農友,玉米、高粱、薏苡、水稻、甘蔗及牧草等,皆為秋行軍蟲危害的高風險作物,務必加強巡田及防範工作。雲林縣防疫所所長廖培志表示,雲林縣臺西、麥寮、四湖等地區近期捕獲的成蟲有增加趨勢,一來是種植的硬質玉米多採粗放管理,巡田頻率和管理關注度本來就較低,二來是每年七至九月是夜蛾好發期,加上今年氣溫偏高、昆蟲週期縮短,繁殖速度可能增加。

他指出,目前本島發現的秋行軍蟲之主要偏好作物還是玉米,而雲、嘉、南等地區為國內二期作硬質玉米主要產區(申報轉/契作種植面積分別為847公頃、4,961公頃、6,190公頃),農民應強化田間管理、才不會讓秋行軍蟲有機可乘,「玉米種植後14-20天最容易被蟲啃食,因為初期葉子最嫩最好吃,所以種植初期就要馬上做防治,才能讓蟲害危害立即受到控制。」

田間巡查重點(提供/防檢局)

籲農民加強巡田,管理不善不予獎勵金

「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簡稱「應變小組」)表示,在秋行軍蟲防治管理策略上,農民平時就要定期清園、輪作、行田區翻耕淹水或曝曬,作為預先防治;而一旦在田間發現秋行軍蟲、噴灑完防治藥劑後,農民也要透過目視巡查,搭配官方設置的性費洛蒙誘捕器,共同監控該田區的防治成效。

目前秋行軍蟲防疫仍屬第二階段,田間發現秋行軍蟲後須通報防疫單位、啟動強制用藥(有機田可噴灑生物防治資材蘇力菌),當前所有藥劑皆由政府統一採購、提供,首次施藥也由地方雇工執行。

應變小組提醒,依「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相關作業規定,若申報轉(契)作硬質玉米及青割玉米未予以田間完善的病蟲害防治管理,經現地勘查後將視為不合格,當期作不提供獎勵。

玉米、高粱秋行軍蟲防治策略(提供/防檢局)

緊急用藥搭配物理防治 控制蟲害更有效

國內昆蟲專家、台灣大學昆蟲系教授許如君表示,田間懸掛的誘捕器是透過釋放雌性費洛蒙來吸引雄蟲,藉此監測環境中的秋行軍蟲數量,評估蟲害熱點分佈、達到精準用藥的作用。

在對付成蟲上,由於成蟲會飛、噴藥未必噴得到,她建議可用誘蛾燈或徒手抓除。利用鱗翅目成蟲有趨光性,可在田間吊掛紫外光的燈光來誘集,但她強調,誘蛾燈的擺放距離應設定在幾十公尺到一百公尺內,架設高度也不宜太高、切勿超過150公分,否則可能將外地成蟲都吸引過來,反而加劇自己田區的蟲害問題。

而若要動手抓蟲,雌成蟲多在下位葉葉背處產卵,以及夜蛾多在晚上活動、白天可能停留在葉面上休息,都是可趁機移除的機會。

許如君重申,緊急用藥要搭配物理防治才會更有效。一隻雌蟲可生約100顆卵,幼齡期(1-2齡期)幼蟲習慣在新嫩葉生長點附近取食,3齡蟲以上的幼蟲則常出沒在心葉和穗上,若農民能即時撿拾卵塊和幼蟲,就能大大降低幼蟲孵化的機會以及減少蟲源密度。

金門高粱田藥效評估完成 疫情已趨緩

至於八月發生大規模秋行軍蟲疫情的金門地區,金門防疫所所長林政道表示,截止目前統計,秋行軍蟲成蟲共發現224隻,整體危害面積約1,800公頃,危害作物皆為高粱,其中以種植面積最大的金沙鎮為主。

約七月底起開始用藥,日前也剛結束高粱秋行軍蟲的藥效評估報告,「使用在玉米和高粱上的秋行軍蟲緊急用藥品項是一樣的,只是使用上的稀釋倍數不同,噴藥效果至今都滿好的、疫情已得到控制,11月底(金門)高粱就會開始收成。」

金門高粱田依防治標準作業進行強制施藥,目前疫情已受到控制。(提供/金門防疫所)

陳宏伯說明,要進入防治「第三階段」(農民自主管理)的前提有兩大點,第一是完成藥效評估,第二是完備IPM規劃(註:IPM,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病蟲害整合管理),前者中的玉米、高粱之防治用藥評估報告皆已出爐,藥劑使用效果良好,後者則待近期召開專家會議後,就會決定是否啟動下一階段的防治:開放讓農民自主管理。

高粱上出現的秋行軍蟲幼蟲。(提供/金門防疫所)

(閱讀更多秋行軍蟲新聞,請點選這裡)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