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透南風。旬味》惡地土壤裡的焰花,承擔地方再生的根

高雄內門,火鶴花

提到高雄內門,最受矚目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有 200 多年歷史的宋江陣,還有伴隨著藝陣文化供應成員而興盛的大鍋吃 食,後來也成為一種婚喪喜慶的外會行業,內門成為全台灣最多總舖師的故鄉。在這些 歷史悠久的民俗文化下,內門的「火鶴花」也在近二十年之間成為一項代表台灣重要的出口產業,一朵朵綻放的火鶴,以美麗的姿態為國爭光。

內門地處偏遠,土壤結構為青灰泥岩 的母質,境內多屬丘陵地形,為二仁溪及楠梓仙溪水源頭,水源不夠充沛加上雨季溪水 暴漲暴落,土黏且冬季乾裂,整個環境保水不易,大多埤塘儲水做為灌溉利用,因天候 限制了農業條件,水稻雜糧很少,密佈的刺 竹幾乎無經濟價值。雖然內門土質貧瘠但是 勤勞務實的內門區民,因地制宜選取合適的 農作物種植,如火鶴、龍眼、蜂蜜、芭樂、鳳梨、萬能薯等,依舊為內門博得績優農產鄉鎮之名。

時光回到民國 80 年代,早期的內門農 業還未轉型,惡地地形不利於農作物生長,因此內門地區的農民極力發展其他的財源,其中以「牲畜飼養」為大宗,養豬業在二次 大戰後大幅成長,成為許多內門人最主要的經濟來源。1997 年台灣口蹄疫爆發,短短幾個月全台淪陷,內門養豬戶慘賠後紛紛開始另尋出路,部份養豬戶將豬舍改建,透過 政府的推動輔導,選擇轉型成為當時的另一種新興花卉農業「火鶴」,當年台灣花卉產業仍是外銷盛世期間,在國際間佔一席之地 有「花卉王國」的美譽。但回過頭來看鄉村 農業高齡化現象,急需注入年輕活力農業才 得永續,於是在 2006 年農委會啟動「漂鳥 計畫」,鼓勵年輕人投入農業生產,成為台 灣新農業的「留鳥」。在前景一片看好之下,當時吸引許多青年農民返鄉、下鄉到內門投入花卉栽培。

內門火鶴花之美要講厚大家知

李基來是高雄市內門區花卉產銷班第 5 班班長,曾在 2012 年時入選高雄市第一代型農,雖然代表的是新型態農業經營的生力 軍,但他其實早在 1997 年就投入火鶴花產業,累積至今已有 22 年豐富的栽種經驗,被稱為「火鶴花」達人可說是實至名歸。

回想當時,因為希望能從事產值高、獲益穩定的精緻農業,李班長將原本在旗山的檸檬園轉型為火鶴花農場。栽種火鶴花需搭建溫室與架設自動化設施,光是硬體就所費不貲,更不用說農場主角-進口 種苗一株動輒要 6、70 元,只能靠著貸款,用 4 分半的農地開啟他的轉型之路。內門火鶴花的品質是受到市場肯定,而李班長介紹內門火鶴花的招牌品種是「夢幻」,可說是鎮區之寶,無論婚喪喜 慶都適合擺設。但「夢幻」嬌貴,相當怕熱。為了解決夏季「熱害」問題,他以「用 人的身體來感受花的需要」的道理,決定不採用常見的「造霧」方法,而改用澆水 噴頭,每 20 分鐘灑水一次,可以想見,在原本悶熱的環境中,花就跟人一樣,在輕灑的涼水中會感到多麼地舒適與暢快,而「夢幻」自然更能在炎夏中自在展現她白中泛紅又透綠的漸層色彩。

當年內門區農會集結一批花農成立花卉產銷班第一、二班以及延續到第五班,目前在內門從事火鶴花卉農業的農 民約有 30-40 位,平均年齡 40-60 歲之間,精緻農業需要引入年輕人返鄉務農,在育種、經營管理技術上才能獲取新知而有所前 進。內門區農會總幹事洪輝煌提到 :「內門在民國 84 年開始推廣火鶴栽培,同時文心 蘭、蝴蝶蘭、洋蘭都是內門這批青年農民返 鄉投入花卉種植的品項,農會為青農爭取相 關軟硬體補助、開班授課,農民試著學習新 型的網式栽培,靠著自己摸索管理技術、溫控,提高生產力」,當年這批青年生力軍如今也步入中年,仰賴團隊合作及自行努力,將火鶴的產量、產值拉到全台第一。內門農會推廣股歐安肯主任說,內門生產的火鶴花 內外銷並進,比例約是內銷 4 成、外銷 6 成,每年切花在國內內銷市場約 110-150 萬枝,外銷則有 150 萬枝,透過農產運銷及進出口貿易公司將火鶴花推廣銷售到各地。

Made in Taiwan , 內門火鶴花不缺席

火鶴花的顏色多元,如何的選擇種植也相當令人好奇。歐安肯主任說,農民會依著外銷國的喜好不同而抉擇品種,視紅色為吉祥、熱情、喜氣的傳統觀念影響,紅色品系、漸層有變化的 以中國、香港、澳門為主 ; 在日本,白色代表無 垢、純淨的意義,也是與神祇相關的神聖顏色,因此日本特別偏愛進口白色火鶴花,另外純色系如綠色、紅色,在日本也相當受到青睞。

內門區農會花卉產銷班第二班薛財班長栽種的火鶴花有 7 成是外銷到日本市場。火鶴花嬌貴,外銷時要克服的困 難之一就是保鮮。為了讓火鶴花能多存放 3 至 5 天,增加海外市場競爭力,即使到了 採收期一天的採收量高達 5、6 千枝,也要 確實為每一枝套上裝了 7 分滿水的小水管,並在包裝後立刻送進集貨場旁的冷藏櫃中,以攝氏 23 度恆溫保存,等待貿易商派冷藏車來收貨,而為了確保保鮮工作不會半途而 廢,他還會密切追蹤冷藏車在載送全程中都 一定有開冷氣。

辛苦拼外銷市場,除了末端的儲運要顧好,源頭也不能掉以輕心。對於火鶴花農來說,最怕的就是連產花先進大國荷蘭 都束手無策的「葉枯病」。薛班長的 6 座 種植園曾有 3 座先後染上葉枯病,植株全 數都得耕除並重新來過,大感吃不消的他,開玩笑地說,若再多 1、2 座園子染病,就得賣房子了。

葉枯病既然無藥可根治,最好的方法 就是避免得病。薛班長的作法是,每座種植園在栽種 4 年火鶴花後就全數淘汰耕除,土壤要用硫酸銅消毒,栽種用的 W 槽全部 清洗並曝曬殺菌,之後還要休耕一年才會 復耕。6 座種植園採輪作方式,接力休整與 生產,這不僅是確保花農的生計不中斷,也是為了臺灣火鶴花產業能永續發展,而「Made in Taiwan」的標記持續在國際市場中爭光。

國際花卉市場的激烈競爭,根據經濟部國際合作處資料,2017 年世界花卉市場產值達 481 億美元,世界主要出口國依序為哥倫比亞、肯亞、厄瓜多及衣索比亞。荷蘭為世界最重要中 盤交易市場,占世界切花出口 40%。據路透社報 導,全球花卉市場需求隨景氣復甦而上升中。雖 然台灣花卉外銷量受到其他出口國的瓜分,已不如以往,但在農業改良單位不斷的育種技轉,培育抗病蟲害 ( 線蟲、葉枯病 )、抗熱,適合台灣又符合內外銷消費者需求的適地品種,而台灣農民承接民間栽培推廣銷售的責任,期盼能繼續打出一片天下,重新找回花卉王國的霸氣。

本篇出處<旬味高雄> 第42期,延伸資訊 : 

旬味電子書櫃線上閱讀
http://agri.kcg.gov.tw/?pn=ebook_more
免費索取點
https://reurl.cc/e56n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