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漁港髒亂形象,烏石港、南方澳、梧棲港改善環境,榮獲首屆漁港環境評鑑獎

漁港過去多充滿髒亂形象,漁業署為鼓勵漁港改善作業環境,舉辦全國首次漁港環境評鑑,由宜蘭烏石港、南方澳及台中梧棲漁港奪獎。漁業署代理署長張致盛表示,漁港過去是單純屬於漁民的作業空間,隨著時代演進,漁港也增加公共休閒機能,藉由頒獎鼓勵漁港改變,民眾也更樂於到漁港休閒或採買新鮮漁獲,親近海洋。

頭城漁會總幹事陳秀暖表示烏石港港區外有龜山島、內有蘭陽博物館,觀光資源豐厚。(漁業署提供)

全國第一類漁港共九處,三處漁港獲獎

全國漁港共221處,其中烏石、南方澳、正濱、八斗子、新竹、梧棲、安平、前鎮、東港鹽埔等九處為第一類漁港,其餘212處為地方政府主管之第二類漁港。張致盛表示,首次評鑑由中央主管第一類漁港進行,未來希望在各地方政府各推薦一處漁港參與評鑑,積極鼓勵漁港提升環境品質。

漁業署企劃組組長王清要表示,現代漁港走向多功能,除了漁業之外還扮演離島交通接駁、釣魚及藍色公路觀光、休閒賞鯨活動,而競賽漁港分布於七縣市八漁會,所處環境扮演功能各有不同,因此特別聘請觀光、漁業及環境復育三領域之專家組成委員會,赴各漁港考察評鑑選出烏石港、南方澳及梧棲漁港作為今年的優勝漁港。

烏石漁港正對龜山島景觀,已53艘漁船轉型賞鯨觀光船

頭城區漁會總幹事陳秀暖表示,烏石漁港屬農委會直屬第一類漁港,原先由縣府代管港區,經協調後,現在由頭城區漁會認養港區綠地及公共空間,漁會委託清潔公司承攬維護港區清潔業務,直接由漁會負責維護港區環境整潔。

陳秀暖表示,烏石港本身就是多功能漁港,正對著龜山島景觀,港區與蘭陽博物館結合,觀光休閒資源豐富,是得天獨厚的條件。然而港區內要協調各項機能並不容易,但近年漁獲量下降,漁民也理解到轉型多角化是趨勢,烏石港目前已經53艘漁船轉型做賞鯨觀光船,她認為這是所有漁業人員必須面對的問題。

南方澳漁港設置廢棄漁網暫置區,漁工權益受關切

蔡源龍理事長表示,蘇澳區漁會推動南方澳港區設置廢棄漁網暫置區,過去廢棄漁網漁民無法處理,往往任意棄置,現在由漁會尋找廠商將廢棄漁網分類,一部分回收再製利用或焚燒處理。

漁會並協調清潔隊在港區設置九座清運點,固定時間由垃圾車進港讓船工定時定點丟棄垃圾。過去漁工在船上會隨意在港區丟棄垃圾,現在由漁會在港區各處設置監視器,如果有漁工隨意丟棄垃圾,經過勸導期後將依照廢棄物處理法檢舉開罰,自從監視器設置後,漁港內任意丟棄垃圾現象已經大量減少。

蔡源龍表示,10月1號南方澳大橋倒塌是蘇澳的危機也是轉機,讓漁民更關注到漁港的安全環境維護,南方澳大橋是蘇澳的地標,盼望新大橋重建展現南方澳特色,振興蘇澳。

 

南方澳斷橋事件引發社會對漁港安全的疑慮,漁業署期盼環境評鑑能夠重振社會大眾對漁港的親近性。(漁業署提供)

 

梧棲漁港設置海底廢棄物棄置區,協助回收

台中區漁會趙朝森總幹事表示,梧棲漁港設置海底廢棄物棄置區,一些漁船出海,網子除了漁貨,打撈到的東西也是無奇不有,有漂流木、塑膠袋,也會有沙發、不鏽鋼。這些東西再丟回去海只會繼續卡住漁網,漁民拉上漁網取回漁貨後,會將海底廢棄物載回漁港,上岸後曬乾,再放在漁會設置的海底廢棄物棄置區。

台中區漁會與縣府合作,尋找廠商專門協助處理回收海底廢棄物及廢漁網,一部分回收做為原料再製、另一部分販售或焚燒。台中區漁會也整頓港區攤販,由港區保全勸導流動攤販,整頓港區景觀及秩序。不過趙朝森總幹事提到,目前焚燒費用仍由漁會墊付,盼縣府及農委會早日撥款補助減輕漁會負擔。

專家:透過評鑑刺激漁會與地方政府合作,維護環境

評鑑小組委員之一、養殖漁業專家石聖龍表示過去漁港純屬作業空間,由於產業特性,漁港給人的印象屬於比較髒亂。在這三家漁會及漁港的投入與示範作用下,漁港的整體清潔度提升外,也讓漁港為海洋環境的清潔負起一份心力。

過去漁港由漁會管理漁船跟漁民,港區由地方政府代管,現在的評鑑制度,刺激漁會與地方政府協調合作,負責漁港環境品質,藉由評鑑這種軟性的方式介入,讓漁會及港區相互影響,地方政府願提供法規解釋空間,讓漁會為港區環境負責,才能促成漁港提升品質。

獲獎的漁港所在漁會,由左至右分別是南方澳港所在蘇澳漁會蔡源龍、漁業署代理署長張致盛、烏石港所在頭城漁會總幹事陳秀暖、梧棲漁港台中區漁會秘書黃月霜。(拍攝/林吉洋)

 

至於外界關心外籍漁工問題,蔡源龍認為提升安全整潔的作業環境不只是雇主責任,外籍漁工也必須為漁船跟作業環境負責,這需要和諧的勞資關係做基礎,不能單方面指責漁船主,有人藉機挑撥勞資關係,已經引起漁民跟漁工公憤。

張致盛答覆記者詢問時表示,許多國內外團體關切港區的外籍漁工環境已經在逐漸改善當中,漁業署與宗教及人權團體合作下,正在擴增置物空間、祈禱室、盥洗空間等,盼請外界多給予時間。

他也期許市民能夠多走進漁港,培養海洋休閒文化、促進漁港環境品質提升,相信漁港環境改善有目共睹。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