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宜蘭農友Jamie 生活可以簡單,但飲食不能將就

宜蘭日和園區生產者Jamie

生活可以簡單,但飲食不能將就

文/蔬活取貨站

每回到產地和生產者面對面時,總讓採訪團隊有意猶未盡之感,因為每位友善農友故事都極其獨特,而與宜蘭員山鄉的友善生產者Jamie的交流,除了心靈意猶未盡,口腹之慾更是滿足,我們被招待了一頓極其奢華的午宴。

一日三餐自己煮食的Jamie,擅長用簡單調味凸顯食材風味。當天Jamie以鑄鐵鍋做的自家烘蛋,雞蛋是當天早上才生出來的初產蛋,先將番茄丁炒軟後倒入飽滿足量的蛋液和九層塔,樸實而饒富韻味。另一道以橄欖油、香料和鹽巴引出原味的雙品種茄子,軟硬適中、色澤天然,難得吃到這麼涮嘴的茄子,不自覺的一口接一口。還有豪華到不能再更豪華的絲瓜丸子湯,主角絲瓜是前一刻才從園子摘下來的,絲瓜湯裡還加了提鮮的蔬活南方澳無毒金鉤蝦蝦米。

吃完這餐,感嘆「農家的快樂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讓在都會區生活的我們徹底體驗「從產地到餐桌、從泥巴到嘴巴」的經驗,是有錢也買不到的奢華。

Jamie來宜蘭員山鄉務農資歷不算長,僅五年多,過去在台北從事電子業,來宜蘭後陸陸續續做過補教業、國小老師和保母等工作,天性愛好自然的她,透過參加宜蘭社區大學夢想新農課程、蔬菜種植班及大量閱讀與種植技術和農法環就相關書籍,逐漸開啟田園生活,目前定居宜蘭,擔任財團法人日和教育基金會(下簡稱基金會)3號農場的當家。

 

以友善耕作永續環境為原則 不斷練功

由於年輕一輩的青農很難擁有自己的田地,Jamie因緣際會在穀東俱樂部賴青松大哥引薦下與基金會合作,在員山鄉內城村負責一塊700多坪的耕作區,從此不用擔心遇到地主把地收回情事,或受各種外力影響被迫中斷友善耕作的農法,「基金會對生產者非常友善,不但作物的收成歸生產者,而且不收租金,我能回饋的就是忠於理念,把這塊地養好,成為一個永續的友善耕作基地。」言談中強烈感受到Jamie是位感恩的惜福之人。

隨著Jamie走訪夏季的園子,發現其中種植了十多項作物,香料更是不計其數,原來在不求高產能的背景下,Jamie得以多方嘗試各種作物的特性與種植方式,透過多樣化的輪種,養出強壯永續的地力,「當然也有種失敗的,那就下一次重來就好。」沒有農藥與化肥,當然產能也相對充滿變數,Jamie不以為苦,當練功。

有趣的是在園子中發現一大簍蚵仔殼,原來這是基金會特地搜集來的無毒天然覆蓋物,把蚵仔殼鋪在土壤上,不但能避免作物過度日曬,且隨時間風化過程,不會增加環境負擔,除了蚵仔殼外還會使用就地取材的綠肥,「基金會每天都會將員工餐廳的廚餘運來園區讓我運用,我都可以知道大家吃了些什麼哩。」在種植過程中一併解決廚餘問題,不但能讓垃圾減量,同時也照顧地球、照顧人類。另外除了種植,Jamie也同時育苗,「要把種籽曬得很乾很乾然後放到冰箱保存,來年再拿出來種回土裡。」育苗、栽種、照顧、採收、料理,這樣的循環讓Jamie的滿足感也如作物生生不息。

Jamie種菜同時養雞,園內蓋了一座雞舍,讓五十隻放牧雞在其中快樂過活,平常園區內的雞主要是吃基金會和嘉義大學產學合作的飼料,額外還會吃用雞蛋和友善農友換來的碎米或米糠及友善蔬菜或芭蕉葉,白天雞群就各自找些小蟲蚯蚓小螺來吃,很有活力,和人也特別親近,只要Jamie一踏進雞舍,雞群就熱熱鬧鬧地圍過來跟隨著她。

吃得好、活動空間大,還有休閒活動,Jamie的巧手先生乃坤就像是她專屬的許願燈和多啦A夢,只要太太提出諸如「這裡我要一面牆、這裡要加個燈罩、窗子能不能改造成百葉窗?」等要求,乃坤都能變出來。乃坤為這群自由放牧的雞寶寶製作出獨家登高台、獨木橋等遊戲區,讓牠們從兒時小雞階段就過個頭等艙的生活,看到這樣人道的飼養環境,想著難怪方才午餐的烘蛋特別香。

轉換跑道零不適 滿懷感激每一天

基金會夥伴曾經擔心Jamie的生計,建議她雞舍空間很寬廣充裕,可以再多養些雞來販售雞蛋。然而Jamie野心不在此,她想保有生活中的餘裕,認為日子簡單、夠用就好,寧把時間留下來學習,像是釀造、園藝、手作、料理、蒸餾純露等,都是Jamie持續鑽研的樂趣。

從台北上班族轉為宜蘭農婦,有何不適應?「完全沒有耶,我非常適應,反而是以前在都會區那種格格不入的感覺消失了。」換過很多工作,這應該是最後一個,也是會做一輩子的工作,別的不說,光是每天要吃掉至少三杯米的夫妻倆,能餐餐享有豐盛友善的餐點,就是無可取代之事。

回程帶著Jamie贈送的自製純露和檸檬馬鞭草盆栽,發現午間餐食已消化完畢,不知Jamie家的晚餐會吃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