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連年在檳榔花期大批死亡(攝影蔡佳珊)

蜂劫再起!檳榔花開用藥,蜜蜂有去無回逐批死亡,政府空訂規範卻沒落實查緝

檳榔花開,蜜蜂再度中毒斃命!《上下游》長期追蹤檳榔用藥導致蜜蜂死亡事件,已經連續第四年,慘劇依然年年發生,每年都中鏢的南投埔里蜂農,仍然到處逃難。

埔里蜂農表示,去年蜜蜂是一次性的集約式死亡,今年則是分批死亡,還有些蜜蜂飛出去後根本沒回來。「一直有人叫我們走,趕快走,不然留在埔里要讓蜜蜂等死嗎?」許多蜂農早就到山上避禍,但老邁的蜂農已無體力出逃,只能坐以待斃,單戶就損失上百萬隻蜜蜂,對政府長年無作為徹底感到寒心。

蜜蜂中毒連四年,今年死蜂樣本驗出通殺型殺蟲劑第滅寧

每年七到九月是中部檳榔開花季節,檳榔農會在此時噴藥防治蟲害,卻導致來訪花的蜜蜂中毒而亡,蜂農年年受創慘重。《上下游》去年推出《揭開全台最大農藥漏洞:檳榔共業三十年》專題報導,揭發檳榔用藥全無管理的亂象,不僅引發社會關注,監察院也隨即啟動調查,於今年(2020)4月發布調查報告批評農委會「確有怠失」。

農委會承諾全面納管檳榔用藥,並制定檳榔推薦用藥及殘留標準。然而《上下游》卻再次接獲蜂農通報蜜蜂中毒死亡,記者現場勘察後並進一步詢問政府單位管理現況,卻發現防檢局聲稱要查緝卻說不出查緝成果,而地方農業處根本不知新規定,完全狀況外。

過去對蜜蜂威脅最大的農藥就是芬普尼,極低劑量就會造成蜜蜂急性中毒死亡。今年記者隨機抽樣單一蜂場的死蜂,雖未檢出芬普尼,卻檢出殺蟲劑第滅寧0.02 ppm。第滅寧是通殺型殺蟲劑,不只會使蜜蜂中毒死亡,且根據過往研究,第滅寧會導致蜜蜂延遲回巢時間,並降低蜜蜂取食活性。

去年《上下游》在剛噴過農藥的檳榔樹下採樣雜草送驗,驗出的四支農藥當中也包含第滅寧,顯見為檳榔常用殺蟲劑。然而在防檢局今年最新規範的檳榔用藥當中,並沒有第滅寧,若農民繼續用在檳榔而誤殺蜜蜂,是違法行為。

第滅寧是通殺型殺蟲劑,屬於合成除蟲菊精,對昆蟲具有接觸和攝入毒性,作用快速(攝影/李慧宜)

老農心情消沉,損失百萬蜜蜂:老了跑不動,也不想跑了

養蜂超過四十年的老蜂農阿成伯、阿成嫂夫婦(化名),是連續數年的檳榔花噴藥受災戶。阿成嫂說,七月初的時候又發生類似往年的大量死亡事件,蜂箱門口地上一攤死蜂,尚未死亡的則是不斷跳動抽搐。八月中以後,蜜蜂死亡方式改變,蜂箱門口不見死蜂,蜂群卻不斷減少,顯然蜜蜂沒有回來,不知道中了什麼毒。

「第一場80箱蜜蜂死亡剩下不到10箱,第二場80箱減少25箱,第三場少了近10箱⋯⋯」阿成嫂在樹下一一盤點,今年蜜蜂的損失大約百箱,一箱以一萬隻保守計算,損失就超過上百萬隻蜜蜂。阿成伯只能不斷合併殘存的蜂箱,將隔板搬回冷凍櫃庫存,盡可能把損失降低。

阿成伯夫婦看著空蕩蕩的蜂箱,心裡滿是委屈與不捨。(攝影/林吉洋)

對兩老而言,經濟損失事小,精神的打擊更大。「人離不開蜂、蜂離不開人,」阿成伯形容,蜂群與蜂農關係緊密如家人,蜂群的死亡讓兩老心情消沉抑鬱,加速身體的衰老。

「一直有人叫我們走,趕快走,不然留在埔里要讓蜜蜂等死嗎?」阿成伯解釋,「不是我們不想走,老了,走不動。成本跟體力都是一大負擔,這把年紀不願意再跑了。」叫人更沮喪的是同業的奚落,「叫我們不要亂講話,說會影響蜜蜂產品的銷售,我們老老實實養蜂,無緣無故蜜蜂死去大半,還要我們吞下這些冤屈嗎?」阿成嫂哀戚的說。

去年是一次大量暴斃,今年是分批死亡

另一場位於埔里盆地山腳下的蜜蜂生態農場,園區走道上依舊可見散落的死蜂,資深蜂農賴朝賢指出,「往年的死亡是一次性大量暴斃的『集約式死亡』,今年情況不太一樣,死亡的速率稍有變慢,變成分批次的逐漸死亡。」依照他的推測,可能檳榔用藥方式有所改變,卻仍舊造成蜜蜂的傷害。

曾獲得十大傑出專業農民的賴朝賢指出,原本一個蜂箱有兩、三萬隻,平均每日減少一兩千隻。如果蜂王衰老,繁殖力量稍弱,導致蜂箱折損率大於死亡率,只要幾天的時間,蜂群數量不足就會導致生產停止。因此必須想辦法餵養蜂糧,讓蜂箱的生產率大於死亡率,並且持續更換更年輕的蜂王。

資深蜂農賴朝賢檢查日漸減少的蜂箱,認為蜜蜂中毒死亡方式改變,關係到用藥的變化,需要農政單位詳查(攝影/林吉洋)

今年38歲的第三代蜂農林士宏也是少數沒有離開的蜂農之一,不過狀況比較幸運。「去年藥傷也是損失一百多箱蜜蜂,今年情況有好轉。」他推測,應該是禁藥芬普尼的流通已經減少,再加上今年颱風沒有進來,眉溪裡面的菅芒花(應為甜根子)跟咸豐草,大量植物提供花粉,減少蜜蜂到檳榔園或果園菜園的中毒機率。

蜂農看破:形勢比人強,沒辦法改變環境,只好離開

擁有30年養蜂資歷的埔里鎮養蜂產銷班第二班班長梁清凱,已經習慣到了六月就開始遷移蜂群,從海拔約450~500公尺的埔里,沿著眉溪上溯到到海拔1100~1200公尺的霧社避難。去年他太晚搬遷,成為嚴重受災戶,今年則是因檳榔花期稍晚,所以八月才來到霧社。

梁清凱說,秋天是蜜蜂的繁殖季節,一方面避開檳榔花藥害,來到山上有鹽膚木、假澤蘭開花,不必擔心蜂糧不足,要讓蜜蜂壯大群體,準備在十一月茶花開時,到更高海拔的清境農場採收茶花粉。茶花收完在冬至落雪前,必須要趕緊下山回到埔里讓蜜蜂避冬,回到埔里又有梅花、李子可以採收。

遊牧生活對梁清凱而言是真實的生活寫照,除了霧社,他也把一部分蜂箱搬到彰化,彰化海濱此時剛好有白千層、咸豐草、台灣欒樹,對蜂群而言也是「糧草豐足」。因此秋冬季節,他得三天兩頭在霧社、彰化往返奔忙照養蜂群。

面對檳榔藥害的問題,梁清凱比起去年的義憤填膺,今年無奈看破,「改變不了環境,只好離開。檳榔業者要生存,蜂農也要生存。主動退讓雖然不得已,但這是對雙方都好的選擇。」

養蜂班長梁清凱將蜂箱遷往霧社山上避難(攝影/林吉洋)

防檢局聲稱已納管檳榔用藥,卻無查緝成果,地方政府完全狀況外

負責管理農藥的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副局長鄒慧娟表示,農政單位非常重視蜜蜂中毒的問題,特別是檳榔開花季節的用藥問題,確實造成生態危害與蜂農損失。目前防檢局已將檳榔用藥納管,今年度已分次公告農藥的使用方法與容許殘留標準,並通過各地方政府協助輔導檳榔農建立標準與管理方法。

其次,農糧署也會在各檳榔產區加強抽檢農藥殘留,維護消費者安全。第三,防檢局也與各地方政府協調加強查緝檳榔違規噴藥,加強業者遵守相關規定。

那麼,真的有啟動查緝嗎?成果在哪?鄒慧娟卻說,暫無相關的查緝結果。記者再詢問南投縣農業處,沒想到對方竟連防檢局已經制定檳榔用藥標準都不知道。南投縣農業處農牧防疫科科長謝在郎表示,「由於檳榔仍不屬於衛福部定義食品範圍,尚未制定殘留標準,因此農業單位也不認為屬於農產品,因此檳榔不在地方農政單位的抽驗範圍內。」

經記者提醒,謝才知農委會已制定並公告農藥使用類別與容許標準,顯見地方政府對檳榔園噴藥納管一事仍在狀況外,更遑論到場查緝。

農委會雖訂出檳榔用藥規範,但仍未落實管理(民眾提供)

「蜜蜂好、大家都好,這不是農業最基本的事情嗎?」蜂農無語問蒼天

年年遭遇重創,阿成嫂對政府明明知情卻無實際作為,早已感到寒心,「防檢局去年有來埔里開會,檳榔業者力量大過蜂農,我們也不好說什麼,畢竟大家都想要有一口飯吃,」她無奈又氣憤地說,「但是蜜蜂一直死,我們看了心會痛。」

蜂農賴朝賢則強調,「蜜蜂生態是環境的指標,蜜蜂死亡是環境惡化的警訊。」他認為農政單位將檳榔用藥納管之後,蜜蜂中毒情況似有減緩,不過只是中毒模式改變,蜂農依舊無法安居樂業,也難以發聲,「尤其大部分蜂農都把蜂箱置於戶外,等於是任人宰割,一般遇到鄰近檳榔園突然噴藥導致傷亡,多半也只能選擇吞忍退讓。」

蜜蜂與農業環境共生共榮原是天經地義,沒想到對台灣蜂農而言,卻是難上加難。阿成嫂質問,「蜜蜂存於自然界,為蔬果生產授粉,蜜蜂好、大家都好,這不是農業最基本的事情嗎?」政府聲稱關心蜜蜂產業,但蜂農的抗議卻年年如投石入水,泛起一陣漣漪後,什麼都沒改變。

延伸閱讀:

「揭開全台最大農藥漏洞:檳榔共業三十年」專題報導

2019年「埔里蜜蜂暴斃」系列報導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