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到吉籟獵人學校,學習如何與自然共存

隨著今年疫情影響,使得假期到來時有許多人選擇,開始探索台灣島內的旅遊景點。然而像是吉籟獵人學校這般蘊含著部落文化體驗的地方,卻一點也不能算是常見。

入圍過金曲獎的獵人教練

吉籟獵人學校裡的老師被稱為教練,負責開車、解說也教導如何分辨野菜跟怎麼執行野炊,是課程中很關鍵的角色。而這位笑起來有滿臉皺紋的布都教練,是曾經入圍過多次金曲獎的檳榔兄弟一員,也是學校裡重要的傳統保留者之一!

「我們停下來買個入山證喔!」布都教練這樣說。他要一位參加者,先下車買所謂的入山證(檳榔和菸、米酒),有人好奇問:「為什麼這是入山證呢?」他則笑笑的說是祕密,然後開始介紹起阿美族是最懂野菜的原住民,說著接下來要認識野菜去。

蜿蜒經過幾個山路坡道之後,兩側景象開始慢慢變成茂密林木,高的矮的都像是在歡迎大家的到來。
由乘車轉為步行,一群人浩浩蕩蕩在教練帶領下往更山裡頭去。「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教練一路上好幾次拿起路邊野菜教導大家:這是月桃可以拿來編織,花朵裡還有豐沛水分,在野外求生的時候是很好的水分來源;這是龍葵你們叫做黑仔菜,可以直接吃吃看喔!諸如此類的各式野菜知識。

敬天畏地的那份珍惜土地之意

行進間大夥忽然被指示先停下來,「你們要靜下心來,才能夠聽見風的話語、樹的聲音。」有位女生說了這句話。

接著幾位教練們快速將不知名的葉、竹杯、檳榔、菸,依序擺在路旁隔著樹的懸崖邊。「現在要告訴山神我們要入山了,祈求山神保佑我們今天的活動順利平安。」負責祭祀的耆老往前講完這段話後,開始用族語說一串很長的祈禱文,並示意參與者可以往前擺在草地上的臨時祭台倒酒祈禱。

現場所瀰漫著的肅穆氣氛,與剛剛一路上的歡樂,有著截然不同氛圍。而這股莊重感使得現場的參與者,皆深深感受到對他們來說,山不只是山,也是他們生活中倚仗的重要資源,因此由衷感謝山林給予的滋養。這樣的祭祀儀式,使子子孫孫更得以延續那份珍惜土地的心意。

祭祀後,眾人步行到潺潺溪流旁駐足,教練拿起大大的姑婆芋葉示範,不過沒兩下功夫,像是水壺般的形狀出現,一群人有樣學樣的各自做了姑婆芋容器,開心地舀起溪水就往嘴裡送,「這水好冰、好甜喔!」每個人的表情都像是被滿足那般,笑著。

有山林才有這一頓飯

下達野炊地點,吉籟獵人學校事先準備好的新鮮食材一一端出,要大家使用月桃葉把全雞、玉米、地瓜等食材包好綁緊。教練們趕緊也把石頭擺上事先起好的火炕之上。
食材包好的同時,石頭也炙熱了。一旁準備好以龍葵作為主食材的湯料,在被放進五六顆熱石後,整鍋湯立即煮滾冒出陣陣白煙,其烹調速度之快,真真令人感到驚訝!

當然這頓森林裡的野炊午餐,可不止這點兒料理,還有烤魚、烤山豬肉,同樣都是由參與課程的大夥兒相互幫助烹煮完成。而且到了實際要開動時,餐桌上又多了許多道料理,其豐盛程度實在很難想像我們正在一片林木戶外中準備用餐。

可是沒餐具要怎麼吃呢? 正當有人擔心著這問題時,被送上桌的這一籠可愛椰殼碗、木湯匙、木筷給解答了。
是這樣的吧!其實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已經好充沛,在遠古的以前人類就是這樣活著的,想到這眼前又浮起剛剛祭祀的畫面,更肯定對於山林抱持著敬意的必要性。

巴奈,你終於回來了!

用餐的過程中剛剛祭祀時說話的原住民女性,捧著一道道菜走出來之後,接著介紹起自己名叫巴奈,是吉賴獵人學校的總幹事,也是一開始的發起人。

她說當年她是離開部落的年輕人,目前用餐的地點是她小時候的家,那時候這片空地上還種著水稻,耕田的牛是她最喜愛的玩伴。隨著時間過去,家人都搬往山下這裡跟著荒廢,有次回部落時她回到這裡,在越過溪流後隱約聽見,森林緩緩的告訴她:妳終於回來了。於是,也才萌生留在部落擔起保留傳統文化的責任。

我老了,你們要快點不然會來不及呀!

致詞時,巴奈忽然感性的說:「要不是布都教練願意傳授自己的部落知識,那麼獵人學校也無法順利進行。真的非常謝謝布都教練」接著她端起一杯酒,以部落禮儀中的姿態獻上感謝之意。
「那是我應該做的呀!不然以後部落裡的文化就沒有人知道了,像你們來我也很樂意把知道的都告訴你們。我常常跟巴奈說,我老了,你們要學快一點不然會來不及呀!」說這些話時,布都教練眼裡和語氣中都流露出焦急,的確數十年所累積的知識與經驗,要能夠完整傳承困難度極高,不過,是可以的吧?如果是水璉部落這個地方的他們,肯定能留下許多屬於他們的文化與傳統的吧!

山間裡生長出來的野菜,用自己的姿態餵養著懂它的人們,簡單的料理方式,更能獲得食材裡所蘊含的豐富滋味。就像一整日吉籟獵人學校的課程,沒有昂貴碗盤、高級料理機器,有的不過是火、石頭、木材以及取自山林的各種植物。
走訪整天之後,無論是對於努力保存部落文化的巴奈、布都教練或是那片花蓮山林都是,讓人不由得從心裡湧起深深的敬意。

謝謝吉賴獵人學校,讓人們有機會意識到了這點,有你們的存在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