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雲林縣褒忠鄉-看天吃飯的做田人與土地博感情

種田人,看天吃飯,尤其在早期生活困苦的年代,許許多多的事物都需要藉由左鄰右舍、親戚朋友相互的幫助、合作之下,才能更完成許多艱困的工作、才能夠生活,在這次拜會褒忠鄉有才社區的過程中,由協會理事長程西河大哥進行介紹,其自幼就住在有才社區,沒有外出過,且對於有才社區的過去有著深刻的印象。

程大哥回憶起小時候的農村生活,程大哥說以前種稻不像現在有機器可以使用,需要以人工割稻,當時候天還沒有亮,就必須舉家出動,大約4-5點就上工,使用的工具是人力踩的割稻機,用鐮刀將稻子一把一把的割,然後拿到甩桶去甩,或者用腳踩機器桶的過程;到了7-8點會歇息吃點心,農忙時大多為換工互助的方式,稻田的主人也會準備豐盛的割稻飯答謝來幫忙的親友,這種濃厚的人情味的互助精神、凝聚力,已隨著農具機械化逐漸的淡去。

1.從牛車保存來看農村-

在有才村社區內仍保有少量的牛車,但已經都沒有在使用。談起牛車犁田的回憶,程大哥表示,大約50-60年代時,務農人家都會養1-2頭水牛或黃牛,大多以公牛為主,因力氣比母牛大,其中又以黃牛為多數,因水牛較怕熱,較需要時常補充水分。牛車除了犁田外,也會用來拖甘蔗,拖至甘蔗集運所、蔗埕。

 

2.兒時的農村樂園-

以前有才社區內有許多池塘、大排水溝、刺竹,小時候這些池塘及大排水溝的水都非常清澈,夏天時不僅可以到這裡戲水,還可以到池塘邊釣魚、大排水溝摸蛤仔兼洗褲,而刺竹則是用來防小偷的,也可以用來蓋房子呢!除此之外,程大哥還說小時候都會用竹子加柏油去黏樹上的蟬來玩,或者用芭樂樹、苦楝樹刻陀螺,其中以芭樂樹刻出來的陀螺比較重,穩定性也較佳。

3.廟宇文化-

社區內的福興宮為居民信仰中心,福興宮在當地流傳天神降臨的傳說,程大哥指著一棵芭樂樹,據說當時天神就是降臨在這裡。當時由四位壯丁非常艱辛的扛著椅轎上的紙神突破困難重重的刺竹及池塘,從子時扛到到天亮,將天神請至現今福興宮位置。

每年農曆三月十五為趙府元帥聖誕千秋,會到友宮請神明來做客,也是一年當中村子裡最熱鬧的時候,部分青年也會在這個時候回到家鄉共襄盛舉繞境活動。

 

 

 

5.對社區的想法-

程大哥平時會在社區整理環境,幫社區綠化、美化,也找來設計師為有才社區打造有才社區入口意象。程大哥表示有才社區雖有豐富的文化,但村內居民以老年人居多,年輕人大多外移,造成文化斷層、文化傳承困難。並提出以下想法:

1.人口老化,舞獅、花鼓陣技藝傳承困難,期許年輕人加入,讓文化能夠傳承。

2.社區內志工不足,且多為銀髮族,白天多忙於務農,僅農閒時可參與社區活動。

3.社區內活動推動文書處理複雜,希望給予協助及教學。

4.社區農作物精緻化,目前透過朝陽大學社會責任計畫輔導,將黑豆加工轉化為各項創新的食品,為當地帶來新契機,如黑豆咖啡、黑豆醬油等…..。

4.推動多元老人活動,如健康操、手工藝DIY等…,讓老人生活更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