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灌後遺症》糧價探底!停灌區次級米連累非灌區好米,桃竹苗穀價「一國多制」農民叫苦

桃竹苗地區農田實施停灌,但卻「一國多制」,有農民領了補償金又賣穀,卻有農民連穩定的穀價都求不得。

依停灌補償規定,停灌區稻穫不得依「保價收購制度」繳交公糧,不過農民不忍部分稻穀成熟爛在田裡,還是將稻穀收割賣給糧商,只是多數穀粒品質差、價格低迷。

沒想到,亂象由此而生!桃竹苗非灌區的農民指出,非停灌區的稻穀往年 100 台斤濕穀收購價為 950 元,現在卻受到停灌區連累,糧商此時趁機壓低穀價,收購價只剩 750 元。農民表示,這 1 斤 2 元的差距就是稻農的利潤,非停灌區已沒能領到補助,還得被剝奪利潤,「根本不公平」。

不過農糧署保證,已與農會、糧商達成共識,會依照稻穀品質分級收購,絕不會把大家都壓成次級米價格。然而《上下游》實地走訪新竹與桃園等地農會,卻發現沒有「分級收購」乙事。糧商號稱倉滿,卻拒絕記者入內拍照。

桃園龍潭是非停灌區,產出的好米卻遇農會和糧商開出低價,每百台斤比往年少 200 元。(攝影/楊語芸)

稻價受停灌區牽累,誰來照顧非灌區農民

桃園市龍潭區自 40 年前就脫離石門灌區,靠著鄰近埤塘溪流滿足灌溉需求,這次桃竹苗被迫停灌,龍潭是少數無須停灌的地區,該地農民可以收割正常成熟的稻穀。可是,農民沒想到,糧商竟然用收購停灌區品質不佳的稻米價格,來收非停灌區的正常稻穀。

「弘農鮮穀」是龍潭知名的冠軍米。農友楊海光聽說稻米價格不好,不敢收割,「但是不割也不能放太久,這就是農人悲哀的地方。」

龍潭農民徐玉翰的農田有 1.8 公頃,他聽說農會的收購價是跟著外面糧商在跑,目前是 750 元。徐玉翰質問,「農會應該是農民的大家長,應該要幫著農民拉高市場價格,怎麼會是跟著商人降價?」

農民曾盛青則表示,乾穀可以冷藏保存,濕穀不耐存放,而大部分稻農沒有烘乾設備,所以農民收割濕穀後會盡速送到農會或糧商處進行烘乾,糧商、農會開價收購,農民只能接受,「等於是被人掐著脖子。」

這些農民都是龍潭烏樹林里的里民,里長曾盛佳質疑,農糧署完全沒有做到平衡糧價的工作。他怒氣沖沖地問:「農糧署是不是被糧商綁架了?」

農民徐玉翰表示,龍潭稻米飽滿,價格根本不該與停灌區稻米對齊。(攝影/楊語芸)

750 元濕穀價根本沒有利潤,農民巴不得被停灌

新竹縣的新埔也是非停灌區,農友范綱華說去年收購價有 900 多元,聽說今年硬生生少了 200 元。「但是停灌區拿了補償,又自己找水源灌溉,收成之後賣米,一公頃最差也有 6、7 萬元,等於每公頃都拿了 20萬 元。」他說:「我們新埔很多農民都說,巴不得被停灌。」

台灣稻作協會執行長曾水城也在新埔協助採收稻米,他說 750 元真的太不合理。「我們彰化那邊二期起碼都有 900 多元,」他補充道:「應該是停灌區稻米拿出來賣的影響,沒有停灌的,扣掉租金、代工、農藥等等,700 多元根本就不夠。」

糧商強調穀質差又滿倉,價格無法再高

根據農委會「保價收購制度」,依照保證價格繳公糧的二期稻作,每公頃最高可繳 4,700 公斤公糧,價格分三級,各是「計畫收購」(26 元/公斤)、「輔導收購」(23 元/公斤)和「餘糧收購」(21.6 元/公斤)。超過 4,700 公斤的稻穀都屬於自營糧(剩糧),農民通常會再自行販售給農會或糧商。

然而今年因為停灌區多數稻穀品質不佳,繳交自營糧時,糧商在商言商,無法提供跟往年一樣的價格。新竹的老永昌碾米廠負責人劉洪生就說:「我倉庫裡還有十個月的庫存。」當倉庫無法肚納更多米糧時,價格怎麼可能會高?

新松仁碾米廠負責人許新松則表示,「不是我們糧商壓低米價,是稻子不好啊!」濕穀中有一半未熟米,乾穀碾出來的白米也少了 15%,不可能還給以前的價格。「我們現在收濕穀 100 斤 700 元,有很多空包彈,這樣農民還要一直打電話去農糧署抗議,」他口氣中充滿無奈。

不過,即使是非停灌區的優質稻穀,許新松也只願意提高 50 元。他說:「龍潭的我願意收 750 元,但是我沒有那麼多(倉容)空間。」

糧商說倉庫空間不足,無法抬高收購價。圖為老永昌碾米廠出貨情況。(攝影/楊語芸)

龍潭農會:必須跟著糧商訂價,否則會爆倉

針對農民質疑農會跟著糧商訂價一事,龍潭區農會總幹事陳孟文表示,「我如果不參考糧商的價格,平鎮的、大溪的,大家都把剩糧載到龍潭來,我不就爆倉了?」

難道龍潭農會不能只收龍潭的米?陳孟文回答:「農民是很聰明的,他會想辦法把別的地方多收的,到龍潭找個地方掛名來交。我們擔心的是這個問題,所以不敢開太高的價錢。」他又接著說:「我用太高的價格收,其他農會也會抗議。」

11 月 16 日是龍潭和新埔農會收糧的第一天,龍潭農會訂出的自營糧收購價為單一價:濕穀 750 元。同一日,新埔農會的收購價為乾穀 1,050 元(即濕穀 840 元),皆低於往年水準。

農糧署稱與糧商達共識,提出分級收購價格表

針對這次非停灌區稻穀價格的爭議,農糧署北區分署副分署長林美華回應,上星期已經與農會和糧食業者達成共識,收購時必須以品質分級訂定價格,並且公布每種品質等級的價格,以免引發誤會。她提出一份給糧商和農會的五級表格,「只要達到容重 540,且水分含量在 25-28 之間,基本價格就是 840 元。」如果不符這個標準,農民與糧商產生爭議,農糧署願意「居間協調」。

另外,林美華也指出,停灌區的稻穀雖然不能繳交公糧,但是站在照顧農民的立場,公倉仍舊收購了這些稻米,只是不能以公糧收購價給付給農民,而是依上述的「五級收購」來辦理。她強調,並不是「量多」壓垮了價格,主因在於「質低」,因此政府希望糧商能夠依品質來區分價格。

上面說一套下面做一套,各農會糧商大多沒分級

若農會與糧商都照農糧署建議做分級收購,非灌區農民的優質稻米,為何還會遇低價?

《上下游》實際走訪龍潭及新埔農會的米倉,皆未發現農糧署提供的「分級表」,龍潭農會公告的單一價格是 750 元,新埔農會則是 840 元。另外,苑裡農友陳信雄告訴《上下游》,苑裡農會收購稻米分成 750 元及 840 元兩個等級。將於 20 日開倉的竹北農會表示,開倉後會以五級收購。

由於 11 月 16 日為開倉首日,農會未分級收購,或許還能理解。為求慎重,記者於 19 日再度前往桃竹地區踏查,誰料「上面說一套、下面做一套」的狀況一如首日。

非停灌區關西農會並未張貼五級表。承辦人員張先生說:「檔案在電腦裡,妳要的話,我可以印一張五級表給妳。」一旁的謝主任補充:「不論容重,我們就是給一個價 1070 元(指乾穀)。」

關西農會告示板上自營糧價為乾穀1070元,只有單一價,並未貼出分級糧價表。(攝影/楊語芸)

再來到龍潭農會黃唐米倉,不僅沒有張貼分級表,自營糧的公告價格仍舊維持 750 元,農友也證實這個價格。然而龍潭不是停灌區,本期稻穀品質正常,並且有「龍泉米」的品牌,價格竟然連分級表的基本價 840 元都不到,難怪龍潭農民怒喊:「農會都不照顧農民。」

新埔農會的自營糧價格雖達低標 840 元,然而這是單一價,並未依照容重分級。記者詢問為何沒有張貼分級表時,農會人員在才從抽屜中取出表單。供銷部葉姓主任甚至表示:「妳要拍的話,我可以貼給妳拍。」

明明是上星期就拿到的表單,為何不肯張貼?葉姓主任說:「我們是昨天下午才接到電話,而且也沒有公文。其實我們已經上簽給總幹事了,但老闆還沒有簽下來。」她直接表明:「沒有公文,我們根本可以不理會。」

農民根本不知有五級表,屈從農會糧商單一低價

葉姓主任接著表示,今年二期收成低,農民繳公糧都不夠,沒有人會繳自營糧,因此張貼五級表的意義不大。然而記者在現場遇見前來繳糧的農民張明福,他說這期稻作每公頃平均收成為 8,000 公斤,遠超出公糧繳交上限 4,700 公斤,而超出部分的自營糧,農會給的價格為 840 元。

另外,新埔農民范綱華也有每公頃 8,000 公斤的平均量,他的稻米容重為 590,按五級表應該領取 872 元,但卻只拿到 840 元。記者告知農民有五級表一事,但范綱華表示,「農民不會去看那個,除非農會或糧商主動告知。」

農民范綱華將稻穀繳交新埔農會,正將稻穀倒入烘穀機中。(攝影/楊語芸)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張貼五級表,對農民的幫助也不大。老永昌碾米廠就張貼了五級表,但如果不提醒農民,農民就只看白板或黑板上公告的自營糧收購價,不會知道政府已有更合理的措施,更何況還有連五級表都沒有張貼的農會與糧商。

新松仁碾米廠負責人許新松表示, 19 日才拿到表單,但他不會張貼。「貼了我要怎麼跟農民交代?那最低要 1050 元(指乾穀),稻子只有一半熟,怎麼收?我沒有成本嗎?」但五級表明訂,如果容重不足,也不需要給到 1050 元,許新松仍跳針覆述「沒有幾個會達標啦」、「容重一定不夠」。問及像龍潭這類非停灌區的稻穀價格時,他說:「龍潭農會不是收 750 元嗎?我也是一樣。」

農會說要看糧商定價,糧商說要跟農會看齊,雙方沆瀣一氣。許新松並一再搪塞,說米倉已滿、無法再抬高糧價,卻又拒絕讓記者進入米倉查看。糧商一方面表現出「此地無銀」的作為,一方面繼續抱怨稻穀品質不好,實讓人懷疑只是自圓其說。

農糧署坦承:分級表只是「共識」,無強制力

即使農糧署訂出分級表,若無人執行,只能任糧價低迷,非停灌區農民有苦難言。農糧署究竟會如何處理?

林美華解釋,收購稻穀期間,農糧署每天都會查價。「農會沒有貼出分級表,不代表他們沒有分級收。他們原本的習慣是開一個價,然後再依乾濕穀的折穀比例計算。」

林美華表示,農會的米倉大多是政府部分補助興建,但土地為農會所有。在幫農糧署收公糧之外,農會收購民糧的價格,仍需以市場供需及品質作考量,畢竟農會買糧也必須能賣出去。她強調,並不是所有農會都會收購自營糧,「沒有分級的加價,對農民和糧商都不是好事。」而且,「加價購只會擴大農會買賣的虧損。」

農糧署與農會、糧商討論出來的分級,只是共識,沒有強制力。農糧署糧食產業組洪科長補充,政府只能站在輔導與勸說的立場,希望農會體諒農民的辛勞,但農糧署與農會沒有上下層級的關係,的確無法左右農會的決定。

農會的公糧倉庫都是由農政單位補助興建,到了關鍵時刻,政府卻無法強制農會配合政策。(攝影/楊語芸)

穀價亂象紛呈,農民叫苦,農糧署卻為農會護航

總結來看,桃竹苗地區今年二期稻作因為政府在收割前臨時宣布停灌,已經造成農民憤怒,進入收割期後,非停灌區的稻穀價格跟著受到影響,只能用亂象紛呈來形容。

而農糧署雖稱與業者達成共識,訂定五級表,但有的糧商確實張貼,有的糧商置之不理;公倉明明沒有滿,政府卻坐視糧商以自家「米倉已爆」來壓低價格。而農會部分,大多自行訂定單一價格,農糧署也知道某些農會並未分級收購,卻以「買糧需慮賣糧價」來護航。

此次政府倉促停灌,先是造成停灌區農民損失,後又引發非停灌區農民的損失,負責糧政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農糧署,難道僅能在農民與糧商產生爭議時,才被動地「居間協商」?

更令農民憤怒的是,當農民承受不合理低價,向上反映,農糧署卻只推出毫無強制力的措施,還任由農會以營收為優先考量。台灣稻作協會執行長曾水城就直言,農會明明就拿到政府很多補助買設備,但在農民需要幫助時卻把兩手一攤,他質問:「農會最在乎他們的營收,哪裡有在照顧農民?」

新埔的優質稻米正在採收,卻得面臨米價偏低的殘酷事實。(攝影/楊語芸)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