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農藥十年減半」淪口號?3年來只減1.7%,農委會:明年植物醫師人數加倍

2017前農委會信誓旦旦宣示「化學農藥十年減半」,今日盤點成果,三年來整體化學農藥用量只減了1.7%,成績可謂慘不忍睹。

不過2019年的「劇毒農藥」的使用量比2018年減少了一半,農委會表示,第二階段將盤點劇毒農藥退場、強化IPM綜合管理輔導及植物醫師的訓練。

農委會說明,未來將逐步將老舊農藥汰除,明年起會更加強噴藥的管理、IPM的規廣及示範。另外,植物醫師的名額會加倍,從46位增加到92位,以利協助農民達成減藥。

農藥減半成果不彰,農委會主委與副主委神情凝重(攝影/林怡均)

化學農藥三年只減1.7%,劇毒農藥用量減半

農委會在2017年決議,2027年國內化學農藥有效成分年用量要從9139公噸(註1)降為4570公噸。針對「化學農藥十年減半」的政策,農委會今日召開專家會議,報告近三年第一階段實施成果以及未來第二階段的執行措施。

第一階段執行成果包含用藥量的減少,2019年的化學農藥使用量為8983公噸,只比先前略減1.7%。比較顯著的是劇毒農藥使用量,比2018年減少了50%。

另外農委會也陸續盤點高毒性的化學農藥,並自2019年底逐步汰除欠缺毒理試驗資料的老舊農藥,而後擴大IPM(註2)示範推廣,目前面積累計約2380公頃,農藥減量平均可達20%。

未來進入第二階段,將會延續並強化第一階段的措施,包含擴大IPM的示範推廣、加強開發與引進生物防治資材及完整供應鏈、配合生態補助措施有機友善生產體系;推動高風險劇毒農藥退場、農藥買賣實名制、增加植物醫師名額等。

5年內逐步淘汰老舊農藥、無人機將更精準管理

高風險農藥的退場機制,是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訂定的原則,會依照高用量農藥、農藥中毒案例、農民及攝食暴露估算、使用狀況,防檢局將採取停用、限制使用、改變劑型或包裝,並鼓勵農民使用IPM、推動生物替代方式。

防檢局預計,2019年起,5年內會完成367種有效成分的評估,逐步淘汰老舊農藥,並強化農藥工廠的檢查。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以劇毒巴拉刈退場為例,接下來也會盤點現有高毒性農藥,評估哪些需要先退場。防檢局也會先跟業者預告,讓業者減少進貨、先做準備。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特別說明,現行農民噴藥方式比以往多元,噴藥技術的精準度會由農業試驗改良場所輔導農民,代噴人員的訓練至今為止已有2162人完成受訓。未來無人機的管理會是重點,過去無人機的鄰田污染及糾紛時有耳聞,今年設計RTK(即時定位系統)並持續建置,精準度可達公分級,可讓農藥的施用量更加精準,業者必須隨時回報。

明年IPM作物優先拍賣,植物醫師人數加倍

農委會防檢局說明,2021年起IPM的推廣將結合農業試驗改良場所及農會、公所的植物醫師,由農糧署進行產地作物農藥殘留檢測,並媒合銷售通路,例如北農等批發市場優先拍賣(經濟效益提高2%)、農會保價收購以及一般通路,並結合農藥買賣實名制,以利減少農藥的使用。

陳駿季說明,明年IPM的示範推廣作物會優先選擇農藥殘留合格率較低的連續採收作物及果菜,例如菜豆、豇豆、豌豆及青蔥,預估示範推廣面積總計達540公頃,農藥減量比例從10%至30%不等。

陳吉仲表示,未來產地作物農藥抽驗會更透明,包含抽驗對象及方法都會公開,以供外界檢核。而目前國內植物醫師只有46名,明年會增加到92名,協助農民合理用藥。此外,目前國內拍賣市場有17處可做質譜快檢農藥檢驗,未來有意願的農會或拍賣處都可加入。

植物醫師的責任就是協助農民精準防治病蟲害(攝影/李慧宜)

植物醫師培訓需進階,方能協助農民精準用藥

站在第一線輔導農民的植物醫師,目前尚未入法,臺大農業化學系教授顏瑞泓表示,植物醫師可以協助農民更精準的做田間管理,但培訓仍有待加強。目前僅有4年大學部及2年的學程,應要有一套完整的課綱,比照獸醫及人醫有數年的臨床實習經驗,植物醫師也應到各地改良單位及產地做實習,更加了解農民耕作及用藥情形。

臺大植病系教授洪挺軒則表示,臺大植物教學醫院成立三年,實際到蔬菜大縣雲林縣輔導農民時,發現農民多採雞尾酒用藥,但許多農藥功能重複,只要輔導農民將對健康有影響的、高毒性的拿掉,並輔以調整其他農藥的施用頻率,農藥減量即可達到6成以上。

陳吉仲表示,學者及各方意見皆會採納,會先將現階段植物醫師在產地遇到的狀況彙整,再請專家學者評估研擬合適的訓練模式,特別是產地實習會做重點加強。

 

註1:9139公噸為103年至105年基期年年平均用量,單位面積平均為每公頃12.73公斤。

註2:IPM為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概念為「預防勝於治療」,透過綜合多種防治方法,防治單一或複合害物,例如病蟲害、草害及生物。其原則為:將害物族群控制在經濟危害水準以下、盡可能採取非化學製劑的防治方式、非要用藥時採用對人體及環境危害最低的選項。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