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協助小農紓解勞動力不足問題,農委會農糧署自108年初即開辦小型農機補助,隨後又編列8億元經費,協助農友購置大型農機。豈料補助機制上路後,農機的價格也跟著調漲,每台都漲了2、30萬元。在農民看來,政府補助款的兩、三成,都進了農機商的口袋,讓他們大歎不公。
「光是機耕協會會員購買的數量,廠商就多賺了兩億多,其他非會員的農民人數更多,」陳燕卿認為,政府給農民的照顧變相進入廠商的口袋,這事他們不能繼續沉默。然而求助農糧署,農糧署無法核實廠商所謂「之前是促銷,現在是原價」的說法,求助消基會,消基會卻要他們跟農糧署反映,農民根本求助無門。
農民:全國農機均調漲 廠商:只是恢復原價
根據農糧署公告,大型農機補助有曳引機和聯合收穫機兩項,依規格和馬力給付不同金額,個別使用者補助上限為售價的三分之一,若是機耕協會會員則補助五分之二。舉例來說,一輛六行式割稻機補助個別農民80萬元,機耕協會會員則可以補助96萬元。除此之外,農機可以跟政府貸款九成,今年更有零利率的優惠。
然而在政府補助之時,農機價格也同步調價,以六行式收割機為例,中華民國農業機械耕作服務協會聯合會(以下簡稱「機耕協會」)理事長陳燕卿說明,108年之前的幾年,價格多落在260-270萬元之間,但108年後就調漲為285萬元;另外135馬力的曳引機也由247萬元,調高為277萬元,同時,不是一個經銷商單方面調價,而是全國各地經銷商都漲價。
陳燕卿在接獲協會會員反映後,便曾詢問「新台灣久保田」這家農機公司為何漲價,久保田以「之前都是促銷價,現在則是原價」來回應,但已經「促銷」好幾年的農機,卻在政府施行補助後「恢復原價」,時機難免啟人疑竇。
舊機換新機 漲價幅度超過1.5倍
多年來,雲林的代耕業者謝先生開著割稻機南北二路奔波,一向都是每年更換農機,一年新的割稻機只要再貼90至95萬元,就可以跟經銷商更換全新的農機。然而自從農委會發放農機補助後,用二手農機換新車的價格就變成140萬元。謝姓農友表示,經銷商的說法是二手農機數量太多,已經造成他們庫存的壓力,漲價是為了他們的資金週轉,不得不然。
不過謝姓農友質疑,過去25年他一向都是「舊換新」,為什麼經銷商從來不曾抱怨過二手農機過多?他細述一開始代耕時,舊換新的價格在65-75萬元之間徘徊,到了民國98年左右,調漲到95萬元,這個價格維持甚久,直到政府發放補助後,108年一舉調至140萬元,漲幅比過去跳升太多,時機也過於湊巧,他認為「經銷商趁機漲價」是合理的懷疑。
補助公告後立刻漲價 農友:經銷商想賺更多
當經銷商眾口鑠金表示漲價的理由時,一位不願具名的農友表示,他在108年年中原本電話詢問過耕耘機的價格,並且與經銷商談定以260萬元購買,不過因為一時農忙,沒能及時完成交易。豈料政府10月底宣布啟動大型農機補助計畫後,經銷商隨即通知他耕耘機價格為285萬元,前後不過幾個月,立刻漲了25萬元。「他還告訴我,反正現在是有錢也買不到。」
這位農友不甘被坐地起價,連續問了好幾家經銷商,可以說是從南問到北,最後透過關係終於找到一家較具善意的廠商,願意以原價出售給他,他才終於不必多花錢,可用原本預計的260萬元買到耕耘機。
「其實根本就是經銷商說好要聯合漲價,不是什麼非漲價不可的理由,」農友以自己的經驗證明,原來的260萬元明明也有利潤,經銷商卻貪心想要賺更多。
廠商:絕無漲價之事
針對農民質疑,《上下游》詢問農機經銷商,北區代表陳先生表示,「上游漲價,我們就跟著漲。」然而進一步詢問其他細節,他卻不願意多談。
雲林區代表許先生卻強調,新農機「絕無漲價之事。」六行式割稻機引進台灣市場已經6年,價格不曾調整過。倒是二手農機確有漲價,但他強調那是因為政府提供補助後,農民都願意購買新農機,導致二手農機滯銷,只好提高回收的價格。
總公司楊姓經理再三強調,「農機不能漲價,政府都有規定。不可能因為補助就惡意漲價。」
補助造成僧多粥少 未來將讓價格公開透明
儘管廠商認為非漲價,不過農機漲價一事已引發民怨,農糧署因此在官網回應:「1. 本計畫於補助前即調查市場各機型價格,目前尚未發現廠商有漲價情形。會造成農民誤解,應屬機型不同或曳引機附掛犁具、相關配備不同,導致價格不同所致。2. 農友倘有發現廠商藉機漲價,可將廠商名稱及具體漲價事實,提供給農糧署各區分署或辦事處,將立即處理,發現屬實,該廠商販售之農機將不列入補助範圍。」
農糧署農業資材組組長黃俊欽補充,政府補助農機的政策上路前,農機市場十分競爭,因此廠商必須用各種優惠措施,如提供折扣或贈品來吸引農民。然而補助發放後,農民都願意購買農機,造成僧多粥少的賣方市場,不僅沒有贈品,也不再提供折扣,因此讓農民有「被漲價」的感覺。
黃俊欽強調,施行補助後農機恢復原價,不能說成是補助進了廠商口袋,所有的補助款都是發放給農民,廠商只是因為不再提供折讓,利潤回歸正常而已。
自今年起,為了讓價格公開透明,也為了對農機廠商進行管理,農糧署將在網站上公告各農機機型的價格,讓農民參考,以杜絕過往因為地區不同、售價不同造成的誤會。
我們的島到處是「結構性問題」: 政府落入只顧自己派系利益的歹人手裡。 所有的人民彷如破網捕魚 : 從一處獲得的酬必然被從另一處賺回去…
都是這樣,補助都沒實惠到農民,任何補助都一樣,真的不用補助了,只會讓廠商一直賣爛東西,都不長進,曾加競爭力,靠實力來賺錢,只會讓廠商賺補助,一樣賺大錢,農民不管有無補助,都花一樣的錢,還只能買到爛設備
常久以來都有這感覺,所以從沒想過要有補助才買。
政府補助只是少數農民,沒有實質受會多數農民,建議將農機使用後,加裝農機清洗後再上路,每當使用後,路面很多土,雨天路面打滑,晴天塵上飛揚,不知由誰來善後,造成用路人的不便
中央政府對農民真的沒有好好照顧,漁民和農民都一樣靠天吃飯,中央政府你們的家人都不吃五穀雜糧嗎?
物農機具都漲價,只有農民辛苦栽種的五穀雜糧沒有漲價………………
這篇真是太棒了,這些無良廠商,我去年原本想買一部大型農機,詳細比較之後,發現幾乎全面調漲,尤其是久保田與一些主流農機品牌,販售價格與農糧署公佈的調查單價根本是二回事。
我不知道農糧署是不是裝睡,公平會也不管聯合漲價,幸虧有楊小姐寫出這不公不義的惡劣行為,此外獨厚補助機耕協會較高金額也是不合理,因為代耕業者根本不回饋給農民,持續漲價。
希望楊小姐能持續追蹤,跟催農糧署與公平會,讓社會正義得以伸張。
這個問題,早在民國六十年代,前總統李登輝先生還是省議員的時候,就已經公開向當時的台灣省政府提出質詢,才有後來的農機貸款,和農機貸款的利息補助。
然而,經過了半個世紀的今天,這個問題依然存在,也只能說:商人的死性不改。
當然,仍然有一些誠實的商家,自始至終都是童叟無欺的正派經營做生意。希望農民在購買時,可以貨比三家,不要讓政府照顧農民的美意落空。
這一點也不奇怪,警察都有內奸會通報了,更何況是農糧署,要是沒有人透露消息給廠商知道,我跪下道歉,但是,很可惜在台灣,大奸沒有小奸一大堆,黑社會都能有警察做內奸了,更何況是其他,海關油水最多,為何從沒有人提,因為從上到下都有分到,我曾經遇過的,一位剛考入海關的,經常不知不覺的,抽屜一拉開就有信封裝錢放裡面,不收其他人怕你當抓扒子,收了的話最菜的遲早當墊背的(黑鍋),第二年他就自己離職了,不想同流合污又怕出事,所以不要說得台灣又多好,一多狗屁事沒人知,說再多也改變不了,連那些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立委或議員甚至國大代表,剛進去政見說的多好聽,慢慢就“淪落”了,真當老百姓都瞎子嗎?蘇貞昌從屏東高昇出去的,幫屏東爭取了什麼,新火車站嗎?小貓兩三隻的車站,需要這麼大嗎?還自以為幫了屏東爭取多少事,一堆狗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