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福蛋

友善雞蛋標章有幾種?超市「動福蛋專區」卻放格子籠蛋?認明「五章三詞」有保障

動保觀念提昇,超市也紛紛設置「動福蛋專區」,然而站在蛋架前的你是否眼花撩亂:有的標「人道」、有的標「友善」,還有「非籠飼」、「散步雞」、「放山雞」,還有些添加特殊營養的蛋也放在動福蛋專區,各式標章與字樣擠在小小的蛋盒上,難辨真偽,到底怎樣才能選到確實符合動物福利的雞蛋?

《上下游》走訪各大超市調查,發現有些超市雖設「動福雞蛋專區」,區內卻有格子籠蛋混放。記者訪問多位專家歸納,只要認明「五章三詞」,就可以買到友善雞蛋。本文為您剖析蛋盒上動福標章的規定,比較國內三種友善雞蛋系統的認證細節,想買動福蛋的朋友,趕快看過來!

蛋品標章和廣告詞令人眼花撩亂(攝影/楊語芸)

法定三種友善雞蛋:放牧、平飼、豐富籠

相對於傳統上將 3、4 隻母雞關在 A4 大小的格子籠中飼養,國際普遍認定:放牧、平飼及豐富籠三種飼養方式,為友善蛋雞的生產系統。

豐富籠也是將雞養在籠裡,但每隻雞可分配的面積有 750 cm2(略大於 A4 紙張 623 cm2),籠中有橫桿讓雞抓握,並有可供抓扒的地墊設備。平飼的雞隻在室內平面飼養,雞隻可自由走動、覓食、產蛋,並有棲架滿足牠們居高歇息的本能。放牧則容許雞隻在露天空間自由活動,牠們可進行沙浴、曬太陽,是相對最友善的飼養方式。

為追隨國際腳步,爭取動物福利,農委會早在 2012 年便邀集專家進行研議,並於 2015 年訂定「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建立友善生產雞蛋的統一標準,供業界參考。另外又於今年 4 月提出「指南」修正,進一步提昇蛋雞福利。

「指南」中除明確規定三種飼養方式需提供蛋雞的最小活動空間、棲架長度、巢箱數量外,亦要求蛋農不得強迫換羽,且淘汰後的動福母雞不得進入籠飼系統續養,同時應在禽舍內設置隔離病房,讓傷病母雞養病不受打擾等。

根據農委會畜牧處的統計,台灣每天生產 2,300 萬顆雞蛋中,約有 0.6% 為放牧蛋,4% 為平飼蛋,4.5% 為豐富籠蛋,換句話說,符合國家動物福利標準的雞蛋,目前不到一成。

「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規範三種蛋雞飼養方式比較

飼養方式放牧
「自然放牧」飼養系統,除有室內禽舍讓雞產蛋、休息、躲避威脅外,更提供室外活動空間,讓雞可自由進出,到果園或農地覓食、洗砂浴、奔跑,滿足自然行為與需求。目前台灣已有18家蛋農轉型改以豐富籠、平飼或自由放牧的飼養方式生產動物福利雞蛋,也有蛋農準備轉型。他們需要通路商的支持。
平飼
豐富籠
空間戶外活動區面積每平方公尺不得超過 6 隻雞,雞舍內每平方公尺不得超過10 隻雞雞舍內每隻雞活動面積應達 800 平方公分以上,雞舍內每平方公尺 10 隻雞每隻雞活動面積應達750 平方公分以上
棲息應有長度達 15 公分以上之棲架,且棲架水平間隔應達30 公分以上應有長度達 15 公分以上之棲架,且棲架水平間隔應達30 公分以上有長度 15 公分以上之棲架
設置巢箱數量每 7 隻母雞應提供一個以上之巢箱,或每120隻母雞應有 1 平方公尺以上之巢箱面積每 7 隻母雞應提供一個以上之巢箱,或每120隻母雞應有 1 平方公尺以上之巢箱面積無規定
其他每100隻雞需有8,000 平方公分的遮陰、避陰設施雞舍內應舖設墊料,區域至少為雞隻可用面積的三分之二應提供磨爪設施,與塑膠草墊等可誘發雞隻扒地覓食自然行為之設施
照片提供/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資料整理/楊語芸;製表/林怡均

認明「五章三詞」 動福蛋這樣選就不會錯

國內目前有三個蛋雞福利認證單位:台灣農業標準學會(以下簡稱「農標」)推動之「人道」與「友善畜產」雙標章、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以下簡稱「動社」)推動的「友善雞蛋聯盟」與「動物福利標章」雙標章,以及中央畜產會推行的「友善生產」。認定這五種標章,消費者買到的就是符合動物福利的雞蛋。

此三個單位皆為民間組織,認證辦法與費用皆與政府無涉,農委會認為動物福利雞蛋應由市場機制決定,而非政府統一管轄。目前除中央畜產會外,「農標」與「動社」皆採行雙標章認證。

另外,中央畜產會與「農標」皆以農委會「指南」為認證標準。「動社」的標準較為嚴格,只接受平飼和放牧雞蛋,不接受豐富籠飼養,以期與歐盟 2027 年全面禁止籠飼的目標看齊。「動社」也不接受平行生產,也就是說,牧場需全面為平飼或放牧,不得兼有籠飼的狀況。

友善雞蛋標章比較

標章樣式 
認證單位台灣農業標準學會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中央畜產會
認證標準依農委會「指南」,且容許蛋農平行生產不認證豐富籠,亦不接受平行生產依農委會「指南」,且容許
蛋農平行生產
認證費用
(每年)
依牧場面積收費,從數萬元至十多萬元不等不收費單單申請「友善生產」認證為九
萬元,若連同產
銷履歷、CAS 一
併申請,價格則
有折扣。
已獲認證牧場數約 40 家至 110 年 8 月 4日止有 40 家8 家
資料整理/楊語芸;製表/林怡均

另外,根據《食安法》規定,唯友善生產的雞蛋,包裝才可標示「平飼」、「放牧」或「豐富籠」,換句話說,蛋盒出現這三個名詞者,必須為友善雞蛋,否則就會因違反《食安法》而受罰。

至於其他看似友善的「元氣雞」、「散步雞」、「放山雞」等字樣,或是強調雞隻吃了什麼營養素,皆非友善雞蛋的標準用語。就超市系統而言,消費者認定「五章三詞」就不易被業者的廣告用詞誤導。

「人道」、「友善畜產」雙標章  橋接蛋農與消費者

「農標」是台灣最早推行友善雞蛋的單位,自 2007 年起便制訂人道/友善認證,更參與農委會「指南」草案制訂,對於推動台灣蛋雞福利扮演著先行者的角色。

「農標」表示,追求動物福利勢必提高飼主的成本,但社會進步也讓消費者願意吸納成本,學會推動友善雞蛋認證就是為了橋接雙方的需求,一方面協助業者建立友善雞蛋生產系統,同時讓消費者在採購上可以學會的認證為依循。

考慮國情與環境,同時達到生產、消費與動物三贏的局面,「農標」認為豐富籠是可行的方向,一味要求平飼與放牧,將導致台灣動福蛋的比例遇到瓶頸。

至於會內的雙標章,「農標」說明是先有「人道」標章,協同農委會訂出「指南」後,才又增加「友善畜產」標章。兩者皆要求友善生產,但「人道」會另外查驗牧場在文件留存、進出貨追溯等管理層面的技術。

蛋雞的動物福利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攝影/林珮君)

「友善雞蛋聯盟」和「動物福利標章」只認平飼和放牧

長期在台灣推動動物福利,「動社」早自 2008 年就敦促政府朝友善畜牧之路邁進。2012 年歐盟禁格子籠後,「動社」也在台灣發起運動,一邊鼓勵蛋農轉型,一邊遊說通路採買。2017 年,「動社」更成立「友善雞蛋聯盟」,與願意友善生產的蛋農一起努力。

動社的「友善雞蛋聯盟」標章只針對平飼和放牧雞蛋,不包含豐富籠,也不能平行生產兼營籠飼。副執行長陳玉敏認為,豐富籠的飼養不符蛋雞天性,平行生產只養一部分放牧或平飼,其他仍是格子籠,這樣容易「混蛋」,恐有欺騙消費者之疑。

「動社」自行翻譯國際規範,邀請中興大學教授陳志峰與李淵百為顧問,與聯盟成員逐條討論國外規範在台灣的適用性,再制訂出「友善雞蛋聯盟蛋雞動物福利標準」這份比農委會「指南」更高標準的手冊,且所有審查項目公開透明,凡通過認證者才頒放「友善雞蛋聯盟」標章。

蛋雞運動起步後,又有消費者詢問「動社」該買哪家的奶、哪家的肉,「動社」因而推出「動物福利標章」,以整合所有友善畜牧的產品。陳玉敏提到,目前雙標章並行,待各牧場「友善雞蛋聯盟」標章到期,就會全面轉型為單一標章,以後不論雞蛋、牛奶、肉品,只要認明「動物福利標章」就沒有問題。

認定「平飼」、「放牧」、「豐富籠」字樣,即為動物福利蛋。(攝影/楊語芸)

中央畜產會助農友「一站完成」雙認證

中央畜產會原為產銷履歷的驗證單位,2014 年農委會推出友善雞蛋生產指南後,因為蛋農申請產銷履歷需至畜產會辦理,他們便順道推出動物福利「友善生產」標章,服務農友們「一站完成」兩個認證。

驗證組陳小姐表示,為了鼓勵農友取得雙認證,因此在驗證費用上有所優惠,兩者只要 10 萬元即可,但若單單申請「友善生產」,費用約為 9 萬元。認證每年更新一次,農友重新申請時,驗證組會派人前往牧場查驗,符合農委會的「指南」規定後才會發放認證「友善生產」認證。

超市設有動福蛋專區 區內卻頻見格子籠蛋

許多超市陸續設置「動福蛋專區」,方便消費者採買。《上下游》調查五大超市,全台家樂福皆設有動福蛋專區,全聯及大潤發則有部分分店設置專區;Costco 只售動福蛋(豐富籠居多),因此不需設置專區;美廉社不僅沒有專區,動福蛋的品項也僅有一、兩支。

然而囿於空間受限,許多動福蛋與格籠蛋放在同一個冷藏櫃,「專區」形同虛設。《上下游》造訪三間家樂福,皆有動福蛋專區混入格籠蛋的狀況。桂林店店員表示,因為空間有限,格籠蛋有時會「借用」一些動福蛋的位子,建議消費者要認明標章。

《上下游》也造訪三間全聯,發現架上雖設了「動福雞蛋專區」的隔板,但區內擺的多數都不是動福蛋。全聯公關回應時表示,員工都經過良好訓練,可能是陳列蛋品時沒看清楚,才錯放位置。不過記者詢問士林中正店店員,他先指稱隔板應該只到九月底、忘記移除,後來又表示動福蛋缺貨,所以無法上架。待記者確認架上有動福蛋,只是擺放位置錯誤時,他又回應雞蛋是廠商自行上架,是廠商「見縫插針」才會造成混亂。

藍框的雞蛋為籠飼蛋,卻放在動福雞蛋專區。(攝影/楊語芸)

標章辨識度仍不足 學者建議應以級別標示動福程度

末端通路設了「動福蛋專區」卻又參雜格子籠蛋,不僅辜負友善雞蛋的蛋農,更有欺騙消費者之嫌。李小姐表示,如果要自己認標章,何必還設什麼專區?張太太則抱怨,標章滿天飛,怎麼認?更有不願具名的蛋農表示,為什麼不像有機蔬菜一樣,用單一標章、國家統一把關?

對此,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表示,政府雖然鼓勵廢除格子籠,但目前不會設統一標章,比較可行的作法是在現有產銷履歷的架構下,納入動物福利的要求,這樣業者不必額外花費認證的費用,消費者又有溯源的保障,也就是說,未來會有「平飼產銷履歷」、「放牧產銷履歷」等。

江文全表示,畜牧處會先調整產銷履歷的認驗證基準,再整合《食安法》的相關要求後,希望年底前可以擬出具體的方向,明年正式上路。同時,明年一月一日起,雞蛋的生產方式將噴印在蛋殼上,消費者可以有更明確的判別方式。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助理教授王建鎧認為,從格子籠直接轉型為平飼或放牧並不容易,豐富籠不失為過渡性質的技術。他建議,與其要消費者記住平飼等專有名詞,不如標示不同級別,第一級最重視動物福利,以此類推,業者現階段可以作到什麼程度,就標示什麼級別、販售對等的價格,利用漸進的方式,慢慢幫助蛋農轉型,也方便消費者依自己的價值觀進行選擇。

傳統格子籠飼養方式,讓母雞處於高壓痛苦環境中(照片來源/動社)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