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中國暫停輸入台灣鳳梨釋迦,為防農民到時盛產價跌血本無歸,農委會將開辦鳳梨釋迦收入保險。不同於過去既有的釋迦收入保險,鳳梨釋迦收入保險主要目的為保障生產成本,即日起開放受理,辦理時間到10月底為止,農委會及臺東縣政府將提供50%及10%的保費補助。
台東地區農會總幹事李建通表示,釋迦產銷策略聯盟向農委會建議減產,但顯然農委會不接受。他指出,過去的釋迦收入保險計算方式無法真正保障農民權益,農民投保意願低,開辦 5 年但覆蓋面積僅177公頃。倘若農委會要推新的鳳梨釋迦收入保單,建議更改計費方式。

新保單與原有釋迦收入保險不同,鎖定鳳梨釋迦
國內釋迦主要有大目釋迦與鳳梨釋迦,2種釋迦都適用現行釋迦收入保險,不過新保單是針對鳳梨釋迦。農金局副局長周妙芳說明,以往釋迦收入保險的辦理時間為每年 4 月至 6 月,辦理的多是大目釋迦,考慮到既有保單的辦理時間已過,且本次銷中受阻的釋迦主要是鳳梨釋迦,才會決定研議設計新的保單。
新保單每公頃收入保障額度分為40萬元及45萬元,保險費分別為每公頃1,682元及5,914元。周妙芳說明,先前的保單是依照受損比例理賠,新的鳳梨釋迦收入保單也會以此原則設計。台東縣長饒慶鈴 10 月 8 日於臉書發文表示,樂見中央保護農民的政策,台東縣政府對釋迦農民的保費補助會從原先的 5 % 加碼至 10 %。
先前釋迦收入保險問題多,覆蓋面積僅3.2%
保單能讓釋迦農民的賣壓減輕嗎?以現行的釋迦收入保單的投保情形來看,恐怕不然。農委會自2017年開辦釋迦收入保險,今年的投保面積合計177公頃,已是過去 5 年來的最高紀錄,但以去年全國大目釋迦及鳳梨釋迦的種植總面積5500公頃來看,保險僅覆蓋了總面積的 3.2 %,顯見農民投保意願缺缺。
農民投保意願低的原因,在於理賠計算的方式無法真正照顧到有需要的農民。釋迦產銷策略聯盟召集人、台東地區農會總幹事李建通說明,釋迦收入保險是按照受損比例給予理賠,但受損比例的認定僅看表面數字,過去卑南鄉的釋迦曾發生過大量落果,落果面積集中在特定區域、高達100多公頃,但理賠比例的算法竟是以全卑南鄉的種植面積 1500 公頃為分母來計算,等於受損比例只有一成多,最後卑南鄉內有投保的農民都得到理賠,且不論果園內有無落果,得到的理賠金都一樣。
據台東縣農業處統計,釋迦收入保險平均每公頃投保金額為5萬1千元,2020年最高每公頃理賠為15萬7千多元。「這樣的理賠方式跟現實落差太多。」李建通直言,以鳳梨釋迦來說,每公頃生產成本最低也要30萬元,理賠計算方式無法更細緻,反而使真正受損的農民失望,才會投保意願低。
產地:新保單只能治標無法治本,農民只求穩定通路
對於本次鳳梨釋迦的大危機,李建通日前闡述過釋迦產銷策略聯盟的建議是「減產,並給予農民補貼」,即便農委會決議要推新保單,李建通仍表示:「釋迦產銷策略聯盟的立場不變。」原因在於,國內市場不足以消化鳳梨釋迦全部產量,一旦今年 12 月到明年 1 月大量的鳳梨釋迦上市,產銷失衡的機率極高。
「產銷失衡會讓全部釋迦都遭殃的。」李建通指出,價格一旦失衡,最後需要收入保單理賠,如何衡量農民損失了多少?該理賠多少?新保單倘若參考全台的批發市場的鳳梨釋迦成交價格來設計,會非常不精確,根本原因在於過去鳳梨釋迦都是外銷,國內市場量少。
李建通表示,鳳梨釋迦在產地依據其銷路而有外銷、內銷及加工的 3 種價格,「如果農委會真的不採納減產,一定要推新保單的話,那建議價格標準要加權計算,」必須以過去外銷價格50%、內銷價格40%、加工收購價格10%來設計保單才能保障農民。
而目前產地農民對於新保單的看法不一,志銓果菜運銷合作社理事主席林志忠表示,過去投保農民少,但本次是大危機,農民對於新的保單興致會比較高。李建通則直言,農民真正需要的是穩定而順暢的通路,對農民來說,理賠的不確定性太高,要等到產季結束才知道能否理賠。
饒慶鈴也在臉書表態,農民朋友辛辛苦苦栽種出高品質好水果,就是希望獲得消費者喜愛與支持,並不是為了領到保險金,保險理賠是萬不得已的結果,保單也無法及時為大多數農民朋友提供實質幫助,呼籲中央重啟外銷談判,確保釋迦順利出口才是農民最迫切希望的。
-1.jpg)
陳吉仲:鳳梨釋迦收入保險可防農民血本無歸
為何農委會不採納釋迦產銷策略聯盟的減產建議?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明,新的鳳梨釋迦收入保險有兩種保額,每公頃分別保障40萬元和45萬元,以鳳梨釋迦的生產成本每公頃36萬來看,新推出的鳳梨釋迦收入保險保障程度遠高於生產成本,比起減產,對農民來說更有保障。
陳吉仲表示,農委會本週已開始下鄉宣導鳳梨釋迦收入保險,此保單銷售時間至 10 月底截止,農委會補助50%保費、台東縣政府補助10%保費,農民只需負擔40%保費,換算下每公頃的保費最低只需要繳納 600 元至 700 元,農民投保後,最晚在明年 5 月底前一定可拿到理賠金,可確保農民不會血本無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