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澎湖女農本色!「拐瓜劣棗」返鄉女孩雙人組 種出芝麻葉玉米筍連本島都想跨海搶

文字提供/邊邊女力協會 採訪/陳冠蓉、陳心婷​ 撰稿/陳心婷​

「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一想到澎湖,你可能第一秒想到的就是海天一線的沙灘美景。但你知道,現在的望安島在不到七十年前,全都還是農田嗎?即便有強烈日照和東北季風的挑戰,過去的澎湖人總是盡可能的種植,甚至是最深山的土地,也會出動全家大小從山下打水到山上灌溉。

然而,離島的人口外流加上比台灣島更嚴重的老年化,現在澎湖的農田多已廢耕多年、遭到銀合歡入侵,也因為特殊的農地變建地的法規,導致現在許多農田都開始大興土木,讓先民辛苦開墾、努力改善土質的農田,正面臨流失的問題。

不過就位於望安島上,由兩個返鄉的年輕女生王曉嬋與王麗婷共同經營的「拐瓜劣棗」農場,長期供應馬公餐廳生菜、芝麻葉、歐式香料等特殊食材。他們有專業也有熱情,種出來的蔬菜,在疫情中也供不應求!

回澎湖種田的「拐瓜劣棗」二人組王曉嬋與王麗婷(圖片提供/拐瓜劣棗)

一路學農,回家種田吧! 

王曉嬋是土生土長的望安人,一路學農、大學參加農業社團、也待過跨國種子公司的她,雖然中間一度成為公務員,但一直以來都對農業抱持著高度興趣。而為了實踐自己對農業的理想與期待,曉嬋在五年前辭掉位在台南的種子公司的工作,回到望安島上成立「拐瓜劣棗」,開闢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這個決定其實並非只是單憑著一股熱血。帶著在跨國種子公司累積的田間管理與育種的經驗,再加上對澎湖風土的了解,曉嬋一開始就規劃好要種植高經濟價值的玉米筍,甚至也先在台南試種、再寄回澎湖給朋友們試試口味,以確保有足夠的市場需求。 

而當曉嬋真的回到澎湖時,她也發現由於長期休耕,澎湖的環境破壞相較於長期使用慣行農法的台灣島沒有這麼大,生態也較為平衡。害蟲與天敵互相制衡,病害的影響也不像台灣那麼嚴重,因此曉嬋不需要辛苦的重新改善土壤、生態系,只需要稍微整地就可以開始種植。 

現在拐瓜劣棗的農田,一邊是幫助她賺取經濟利益的玉米筍、生菜、高麗菜(冬季限定),一邊是香草、花卉、觀葉植物,達到興趣與收入堅固的平衡。 

王曉嬋學農,在台南工作一段時間後,決定回澎湖開闢自己的田園(圖片提供/拐瓜劣棗)

「咦?女生當農夫?」 澎湖女生本來就是這樣!

不同於曉嬋的精打細算,母親是馬公人的王麗婷則是厭倦了辦公室裡的生活,決定回到望安探索返鄉青年的新可能。

雖然在誤打誤撞之下成為了曉嬋的夥伴,但其實剛加入拐瓜劣棗的時候,麗婷不但對農業一竅不通,也很害怕田裡的蟲。不過,隨著務農的時間增加,麗婷開始裡解到,她過去害怕的田裡的小生命,不但不會傷害她,還是田地很健康的跡象。而她也運用自己的設計專長,幫曉嬋管理拍攝商品照、管理粉專,終於找到自己能夠大展身手的工作。 

在訪談時,講到農業的話題,就由曉嬋回應;有關銷售的部份,活潑可愛的麗婷也常常跳出來舉手說「這是我做的!」顯示出兩個人的共同合作已經培養出絕佳默契。而麗婷也將曉嬋原本只是當作興趣的香草種植,開發成香草鹽、香草茶等具有經濟利益的商品,讓曉嬋能夠無後顧之憂地繼續開心種植。 

你可能會認為,由兩個年輕女性管理一個農場,真是少見的組合!其實,澎湖傳統上男人要負責出海捕魚,「山裡」(指島上)的一切事務,包括農事、家事、甚至沿岸海事,都由澎湖女性一手扛起。因此不同於女性農夫在台灣本島總是被當作異類看待,曉嬋和麗婷的女性農人身分,在澎湖是居民司空見慣的日常風景。 

王麗婷本來很怕蟲,現在卻樂在農田工作,也負責開發新產品(圖片提供/拐瓜劣棗)

在澎湖,人情優先於其他東西

在澎湖,由於人少、青年更少,幾乎所有的合作都是倚靠人際網絡互相牽連起來。例如聊到與餐廳的合作時,麗婷說道:「一開始沒想到芝麻葉會種這麼多,但是已經有一些量的時候就給餐廳朋友試用包,看看這個能不能加在他們的料理上。」由於芝麻葉的品質好,地產地銷又避免了跨海運送的損傷問題,因此和餐廳的合作很順利的談成。而這個消息也在小小的餐廳人際網路展開,為拐瓜劣棗引來更多的顧客。 

也因為多數在澎湖的年輕人都是返鄉青年,相互理解返鄉可能遭遇的挑戰,因此也成為彼此的夥伴,常常聚集在其中一位青年開的酒吧,一起熬夜奮鬥企劃案,或是腦力激盪想出新的點子。透過這樣的聚會,曉嬋和麗婷又進一步的開展更大的人際網路,產生更多合作關係。 

而雖然澎湖什麼都缺乏,但返鄉青年最大的力量就是能夠擁有在地的資源。能夠住在家裡的房子、在家裡的農地上耕種,如果農機壞了,有萬事通的船長爸爸鼎力相助,甚至如果盛產期冰箱不夠,還能夠藉親戚的冰箱存放玉米筍。 

「所以我的成本很低,老實說,我覺得我能夠做這些事情是有家庭支持啦。」從大學農藝系、公務員、跨國種子公司、到返鄉成立拐瓜劣棗,曉嬋說自己是幸運的人。家人的支持讓她們在經濟上可以無後顧之憂,而即使生活並不富裕,她們也將繼續在小規模、彈性高的拐瓜劣棗快樂的自由發展。 

王曉嬋正在用心照顧萵苣小菜苗(圖片提供/拐瓜劣棗)

疫情中轉個念,直售消費者大獲好評

2020年暑假台灣冠肺炎疫情平緩,澎湖在一天內就湧入近萬名的遊客。然而今年五月疫情升溫,即使澎湖已經清零超過一隔月,旅遊業復甦的進度還有待觀察。而這些變化,影響到的不只是觀光業者,還包含餐廳與蔬菜供應商。 

目前澎湖超過七成的蔬菜都要從台灣本島進口,且多為高麗菜、青江菜、白菜等較能久放的常見蔬菜。即便餐廳願意花重本從台灣訂購特殊食材,運送到澎湖的損害率也很高。這讓拐瓜劣棗的芝麻葉在本地餐廳中炙手可熱 。

但是因為疫情下澎湖遊客減少、餐廳無法內用,食材消耗速度驟減,使得拐瓜劣棗必須另尋銷售管道。於是,曉嬋與麗婷決定將原本要送到餐廳的芝麻葉與生菜分成小包裝,供應給一般消費者。也由於這種蔬菜在澎湖很少見,他們一推出零售就大受好評,幾乎每次販售都搶購一空,甚至有台北的顧客想要跨海購買。 

疫情結束後,為了減少零售的包材浪費,曉嬋仍然計劃以餐廳作為她的首要目標。未來,她們還預計在馬公南寮村擴展農場,期望更穩定的供應在地餐廳產地直送的新鮮食材。 

雖然澎湖人在蔬菜的選擇受到一些限制,但他們有無限的海岸線。在疫情下,曉嬋與麗婷在閒暇之餘仍可以自在地到廣闊的海邊走走,無須擔心群聚的問題。你也想念大海了嗎?在這個時刻,一起認真防疫、維持身體健康,未來一定能到這些女農們的農場逛逛,腳踏「實地」玩一波!

用自家香草製作的香草鹽,為農業加值(圖片提供/拐瓜劣棗)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