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中國養套殺?農委會:銷中農產品比例已降,明年撥2500萬開拓國際市場

中國今年連續禁運我國鳳梨、釋迦、蓮霧三項水果,台灣農產品該如何擺脫對中國的依賴?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 ( 20 ) 日在立法院備詢時提出精進措施,表示將開拓新興市場分流。農委會國際處透露,疫情以來國際運費飆漲,將持續外銷運費獎勵,且明年將撥2500萬元預算在國際市場做台灣農產品的行銷。

同日立法委員審查「植物醫師法草案」及「食農教育法草案」。陳吉仲表示,無論法案通過與否,農委會明年將「加倍」推廣植物醫師的服務,且明年會編列 10 億元執行食農教育工作項目。與教育部討論後,食農教育將以戶外教學形式進行,暫時不會編入正式課綱。

陳吉仲至立法院接受質詢(攝影/林怡均)

超過20項農漁產品外銷依賴中國,農委會將開拓新市場

據農委會統計2020年貿易資料顯示,農漁產品依賴度最高的品項為:鳳梨 (91.3%) 、釋迦 (95.1%) 、蓮霧 (96.9%)、橙類(95.2%)、茂谷柑 ( 73.5%)、柚子 (73%)、芒果 (41%)、種植用種子胞芽及果實(46.4%),水產品如:白帶魚(100%)、石斑魚(81.2%)、午仔魚(75%)、冷凍魷魚(60%)、冷凍秋刀魚 (23%)等。

陳吉仲表示,中國是目前台灣農產品最大出口國,但佔比正逐年降低,今年1月至9月外銷農產品金額較去年同期增加,生鮮水果銷中比例則從原先的71.7%降至49.6%。農委會對於農漁產品降低銷中依存度的精進措施,重點項目為開拓新興市場,例如今年銷中受阻後將鳳梨轉移至日本市場,鳳梨銷日量已成長至 1 萬 8 千公噸,下一年從產地的預冷、燻蒸、洗選及自動化設備等環節都已整合上中下游和外銷團體。

明年運費獎勵項目11月公布,加強海外行銷及國內市場

過去四年農委會以「提高銷往中國以外國家」為目的給予外銷運費補助,今年光是鳳梨外銷運費獎勵就支出約3.5億,但國家經費預算有限,難以每項出口農產品都比照辦理,且近兩年海運及空運價格飛漲,除了運費補貼,農委究竟如何開拓新興市場?

農委會國際處長林家榮回應,外銷運費獎勵的農產品項目每年不同,預計11月初公布明年的獎勵項目;國際運費價格短期內不會回復到過往,而為拓展新興市場,國際處會持續在各國辦理台灣農產節的活動,並請外貿協會幫忙媒合出口業者。此外,農委會也會拍攝影片等素材,提供給外銷業者以Instagram、Facebook、Youtube等新興媒體在國外市場宣傳,種種行銷活動及宣傳影片等預計經費需要2500萬元。

至於高度依賴中國市場的水產品,漁業署長張致盛表示,去年疫情衝擊下,外銷石斑魚對中國的依賴度已下降,漁業署將以白帶魚、午仔魚、冷凍秋刀魚、冷凍魷魚等水產品對中國的依賴度降低至「50%以下」為目標。

對於午仔魚過去被人詬病投藥量高,漁業署將輔導漁民減少用藥,並媒合國內市場;白帶魚部分,會研發加工品在國內推廣,並開發日韓市場。冷凍魚種方面,則強化國內加工體系,避免冷凍魚種出口、加工後又回銷至台灣。

石斑魚外銷中國比例下降(圖片來源/徐承堉)

植物醫師明年「加倍」推廣,經費爭取中

植物醫師法草案自農委會 2016 年預告以來,停滯 5 年還未正式立法。陳吉仲直言,外界對於植物醫師稱謂中的「醫師」頗有微詞,但植物醫師可以輔導農民減少農藥的使用,進而確保國人的食安,國內目前有76位儲備植物醫師在各地服務,無論是否在此會期通過法案,明年將會「加倍」來推動。

陳吉仲口中的「加倍」並未明確說明是人數還是經費,倘若是人數加倍,等於是儲備植物醫師的人數明年將增加至158名,以國內目前每名儲備植物醫師的最低年薪約47萬1,366元(依學歷、年資而異)計算,等於明年儲備醫師的薪資至少需要 7,447 萬 5828元,財源從何而來?

防檢局植物防疫組長陳子偉回應,現有76位儲備植物醫師中,63名儲備植物醫師的薪資是由防檢局支出,另外13名則是由地方政府出資,明年加倍推廣會針對農業生產重點縣市的鄉鎮區公所及農會媒合、擴充服務地點,植物醫師人數自然也要增加,防檢局會努力爭取經費。

食農教育暫不納入正式課綱,以戶外教學進行

今年5月6日,行政院通過食農教育法草案。陳吉仲表示,明年施行食農教育相關預算將從今年約8千萬提升為10億元,目前食農教育法工作小組已經開始運作,法案目標為增進國民健康減少食物浪費、國民穩定取得糧食、強化飲食與農業之間的連結、推動地產地消發展在地農業。

10億元的重點工作項目為何?陳吉仲表示,與教育部討論後,傾向先不把食農教育課程納入正式課綱,而是以讓休閒農場戶外教學的方式進行。農委會輔導處農業推廣科長郭愷珶補充,現有休閒農場已有食農體驗活動,目前正在盤點,未來可與學校媒合。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