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紫錐花潛力大,抗流感、調節免疫都有效!幕後推手陳裕星獲傑出農業專家

今年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其中有一位「花樣男子」,就是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作物改良課課長陳裕星。十年來,他埋首在紫錐花的研究中,與同事分頭從生產、加工、生醫的角度切入,使原產於北美的紫錐花能在台灣順利生長、製作成保健產品。

陳裕星與臺大醫院合作臨床試驗三年,發現紫錐花能有效預防孩童呼吸道感染,近兩年Covid-19疫情期間更是供不應求。陳裕星表示,全國紫錐花產值約 4千至 5千萬元,目前還有相當大的市場潛力。

紫錐菊(圖片來源/pixabay)

北美藥草紫錐菊在台落地扎根

臺中農改場因2000年台灣與加拿大的農業計畫而引進很多草藥,其中一項便是紫錐花。陳裕星從前輩手中接棒、投入紫錐花的研究,成果斐然。

紫錐花原名紫錐菊,原產於溫帶北美,過去是印第安人的傳統草藥,現在則是歐洲和北美洲的著名保健植物,各種紫錐菊產品在歐美相當風行。陳裕星認為,一項植物、作物若要發展,末端的市場定位必須精準,而紫錐菊要在台灣發展,要跳脫「農」的思維,必須以「生醫」的角度審視才有機會。

陳裕星指出,過去農業專業訓練內容並無醫藥領域,以醫藥角度來看紫錐菊,就要講求「精確」,尤其是植物內所含有效成分為何、多久會產生效果,品種、栽培、加工方式也可能影響藥效。因此,他先蒐羅國外各式文獻,並研究紫錐菊的種類、有效成分、繁殖方式與機能性成分及功效,2012年還在臺中場刊物出版了一本紫錐花農業專訊。

甫獲得農業專家的台中農改場研究員陳裕星(攝影/林怡均)

從栽培育種做起,分析有效成分

紫錐菊引進台灣栽培,遇到的第一項挑戰是氣候環境,台灣和北美氣候迥異,要如何克服?陳裕星表示,溫帶植物需要低溫來打破休眠,因此先每個月種一批,觀察不同月份的生長狀況,例如:4月至5月種下的植株會開花,但是個頭小;7月至8月種下的苗會感應到進入冬季的短日而簇生,隔年低溫不足又無法順利抽花卻不太開花,最後實驗結果發現最後實驗結果發現,最佳種植時間為1月,必須在10月至11月育苗。

確認種植期後,陳裕星與同事分工,同事陳鐶斌從植株中找出耐熱高產個體來做育種純化,陳裕星則分析紫錐菊從花到根莖葉內所含成分。據德國文獻顯示,紫錐菊所含機能性的成分包括酚酸、多醣體、烷醯胺、醣蛋白等,不同成分對調節免疫系統有不同作用及活性。

紫錐菊所含酚酸成分以菊苣酸為主,過去研究證實,酚酸可抗發炎、防止血栓形成、抑制腫瘤增生、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醫學界也發現增加酚酸的攝取量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併發及各種癌症的形成。

國外藥材標準為紫錐菊需含有4%總酚酸、1%至1.5%的菊苣酸。陳裕星分析國內紫錐菊後發現,國產紫錐花因天氣熱、日照長,總酚酸已達6%、菊苣酸2.5%,已具備藥材水準,且作為藥用或是保健食品原料都優於歐美植物材料。

國內紫錐菊產品琳瑯滿目(圖片提供/陳裕星)

開發機能性食品、與台大醫院合作臨床試驗

紫錐菊可在台灣栽培生產,下一步是製作產品及測試。陳裕星在辦公室裡的冰箱放著從世界各國買回來的紫錐菊產品,也上網搜羅產品資訊,從產品形式、價格、保存、單品份量、使用方法、功效驗證報告等,陳裕星無一不比較。

他觀察到,歐美最暢銷的紫錐菊產品為「酊劑」,而非最常見的膠囊錠劑。陳裕星說明,

「膠囊錠劑在國外並不暢銷。」陳裕星說明,紫錐菊部分的機能性成分在酒精中會比較安定,酊劑依使用方式稀釋到水中用喝的,可以促進口腔黏膜分泌IgA,並提高巨噬細胞吞噬活性,達到提升免疫力的效果。但國內法規不允許藥品使用酒精,因此國內產品多以護體飲、茶包等機能性保健食品為主。

2014年,陳裕星接到一通電話,「問我有沒有紫錐花」,原來對方是臺大醫院的小兒感染科人員。因為會致死的腸病毒和腺病毒無藥可醫,醫師從2004年文獻看到紫錐花可用於預防兒童呼吸道感染,所以致電尋求合作、想將紫錐菊用於抗腺病毒試驗,因為對幼兒可能會導致嚴重後遺症,甚至致死的腸病毒和腺病毒目前無核准藥物可用。而2015年至2017年與台大醫師的合作結果相當順利,結果顯示紫錐菊對於滅殺病毒、預防感染都有效。

以毫克計價,農民收入頗豐

研究員也測試紫錐菊的抗癌效果,醫院臨床試驗發現服用紫錐花產品後可以促進 T 細胞去巡邏、殺死癌細胞,去年也對 Covid-19 病毒測試,結果顯示紫錐菊萃取物可以抑制病毒。豐碩成果讓業界看到商機,目前陳裕星已有三項技轉,包含原料栽培、保健食品配方,「對保健食品、藥品公司來說,研發至少要70至80萬成本,不如直接技轉就好。」

紫錐菊在台發展10年,目前商業應用的主流品種是台中一號。陳裕星表示,全台紫錐花農民幾乎都是他的學生,目前全國約有 2 公頃種植面積,散佈於花蓮、苗栗、草屯、屏東等地。乍聽之下面積不大,但紫錐菊每分地可收300公斤,以每公斤最低700至800元計算,農民每採收一分地就能進帳 20 萬以上。

聽起來收入不錯,可以讓更多農友擴大種植嗎?陳裕星提醒,要達到廠商收購標準有相當的眉角要遵守,包含用藥及栽培步驟都要按部就班才行。

採收後的紫錐菊,以毫克計價(圖片提供/黃嘉銘)

疫情期間供不應求,有機會往東南亞發展

近兩年Covid-19疫情嚴重,陳裕星觀察到藥草再度熱銷,魚腥草、紫蘇、薄荷價格大漲,甚至買不到,紫錐菊也同樣起飛。他以其中一位紫錐菊農民為例,本來種不到一分地,後來遵循台中農改場的種植方式,銷售狀況蒸蒸日上,今年增加到五分地,還沒到12月竟已完售、庫存全清空。

「目前正是紫錐菊大紅大紫的好時機。」陳裕星篤定地說道,回首過去 10 年,紫錐菊在台灣一開始很難推廣,要靠歸國人士、刊物推廣,但現在全國各大藥局都可以買到,藥局也會推薦服用。據他估計,國內目前產值約 4千萬至 5千萬,仍有極大的成長空間。

陳裕星表示,2019年全球紫錐菊的產值有14.7億美元,台灣紫錐菊很有機會,因為現在仍有許多民眾不願或無法打疫苗,疫情下的市場很大,接下來還能前進東南亞,因為東南亞的腸病毒疫情頗為嚴重。

雖是藍海,種植仍不可依賴單一通路

紫錐菊在國內仍是藍海,不過種植十年紫錐菊的花蓮有機農民黃嘉銘表示,任何作物種植都有風險。對於想來當紫錐菊農民的人,他提醒「三要一不」:所有環節都要學習自己來、種植要有耐心、口袋要有點深度,以及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黃嘉銘說明,紫錐菊屬於菊科,若有菊花種植基礎會比較快上手,但任何作物要達到專精都有一定門檻。他採有機種植,病蟲害出現時只能使用菌來防治,且要確定有健康的種原,所以還要學習留下種子、自行育苗。

「紫錐菊要長8到10個月。」黃嘉銘表示,紫錐菊和很多果樹一樣,每年收成一次,農民不只要有耐心,也要承受經濟壓力。雖然目前很多生技公司對紫錐菊充滿興趣,但千萬不可依賴特定一家通路,否則農民也會有被「養套殺」的風險,因此農民也要擁有自己製作和銷售產品的能力。

種植在花蓮的有機紫錐菊(圖片提供/黃嘉銘)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