虱目魚(攝影/程東明)

虱目魚為何變貴了?魚價來到十年高點,漁電衝擊產量大減、成本上漲雙重夾擊

台南著名老店阿堂虱目魚肚鹹粥漲價,引發議論紛紛,虱目魚為什麼變貴了?背後成因並不單純。《上下游》訪問養殖戶、批發業者發現,目前虱目魚的池邊價行情拉回十年來高點,來到每台斤40元起跳。

漁民和業界認為,除了因為疫情衝擊,導致原物料、飼料漲價之外,政府倡導漁民疏養,外銷出口需求增加也是原因。然而還有一件事未被廣泛注意,依據虱目魚大縣嘉義、台南的漁政單位數據,目前兩地漁電共生申請面積至少達1200公頃以上,而兩縣市的停養面積分別約有200、500公頃,推測是因魚塭轉作「漁電共生」(養殖和光電共生)而發生停養情形。

雖然部分養殖戶認為,魚價上漲對漁民而言未必是壞事,畢竟過去虱目魚價格被長期低估。然而魚塭停養的影響不只在虱目魚,包括烏魚、台灣鯛等國內重要的養殖魚種都在悄悄同步調漲價格。事關國人餐桌上的民生需求能否確保,值得關注。

虱目魚是國人最熟悉的平價養殖魚種,不過今年價格回升,也造成末端市場價格蠢蠢欲動(攝影/程東明)

虱目魚價格來到十年新高點

國內虱目魚年產量在六至七萬噸,外銷佔兩成、內銷占約八成,夏秋兩季虱目魚由嘉義台南地區提供,而冬春兩季則由高雄彌陀、永安、路竹等地供應,兩地區錯開產季以穩定價格。

十餘年前,兩岸簽訂ECFA協議,原以為虱目魚會賺得兩岸和平紅利,但未如預期暢銷,十年來虱目魚價格低迷,平均池邊價約在每台斤30元徘徊,品質稍差的外銷用魚最低更曾落到25元。

但是今年池邊平均價來到40元起跳,送北部的至少42元,送南部早市的,通常必須在半夜收魚,人工更高、工時長、還必須分規格,價格逼近每台斤50元,是十年來新高。就連等級較差的外銷用魚,價格也有38元。

整隻虱目魚最高價的部分在於虱目魚肚,加工業者表示,往年批發價在70到90元,但目前已經全面平均調漲五元。到了非盛產季節,200克以上的魚肚,甚至可到150元。

虱目魚肚價格也調漲(上下游資料照)

飼料成本上漲,外銷量增加,導致價格走高

嘉義、台南是虱目魚養殖重鎮,嘉義產區認為,今年度虱目魚量少價高,原因包括成本增加、放養量少、外銷需求增高,主要是受到疫情影響。

嘉義養殖戶「邱家兄弟水產」的潘小姐表示,因疫情衝擊,航運運費成本大漲,連帶飼料成本也增加。潘小姐表示,就連包裝紙箱價格都從20元上漲到24元,不只有虱目魚,所有的養殖魚類都會漲,包括過年的烏魚子跟最常見的台灣鯛,價格普遍都有上漲。

潘小姐認為,魚價上揚只是反映成本,對養殖戶而言未必是壞事。因為過去價格實在太慘,現在40-50元區間的行情,其實是相對合理。

嘉義縣漁業科科長張建成認為,通常成本都由漁民吸收,魚價漲跌主導權並非在生產端,主要是市場影響價格居多。今年大多數養殖魚種價格都不錯,因為年中疫情嚴峻,國際需求增加外銷虱目魚量增,國內消費跟家庭自煮率提升,都是價格走高原因。

虱目魚池邊價格拉回十年高點(攝影/程東明)

虱目魚大王:魚塭轉做「漁電共生」導致停養

不過在地漁民認為,魚價上漲真正關鍵,在於嘉南地區的「漁電共生」面積不斷擴增,政府大力推動在魚塭上蓋光電板,「共生」尚未見到,「停養」已先發生。

台南跟嘉義都有放養的翊鑫虱目魚產銷班業者劉鎧郴表示,今年虱目魚放養面積大減,主因是大量的魚塭拿去出租做漁電共生,「這幾年沒有賺到錢的養殖戶才會想把魚塭租出去,大部分都是放養虱目魚跟台灣鯛,嘉、南地區放養面積減少了至少三分之一。」

即使政府規定漁電共生「業者售電時」應繼續維持養殖,但劉鎧郴並不認為這些魚塭能繼續保有生產力,也不認為政府有能力落實查驗到底有沒有在養殖?養殖量維持幾成?「減少這麼多魚塭,這個量補得回來嗎?」他怒批,「漁電共生?什麼碗糕生?實在是亂來。」

整建中的漁電共生養殖池。(圖片提供/張建成)

漁政單位:漁電共生轉型期,嘉南減養700公頃

魚塭轉作漁電共生導致停養的面積究竟有多少?對水產養殖影響為何?

台南市政府農業局漁業科科長吳國霖表示,目前市府畫設的漁電共生專區已核定644公頃,其中已有430公頃有廠商申請。嘉義縣政府公開資料則顯示,「累計申請」的漁電共生案場面積840公頃。兩個縣市申請面積合計就有1270公頃。

嘉義縣農業處漁業科科長張建成表示,目前進入整備期或施工中的魚塭約有200公頃,轉換漁電共生之前,魚塭會曬池停養,這是產量減少、魚價上漲原因之一,但仍有其他因素。他認為,年初乾旱缺水,許多魚塭並沒有儲水,有人評估會來不及在冬天收成,加上虱目魚價格長期低迷、政府因應疫情倡議養殖戶疏養,讓漁民態度抱持觀望,減少放養量。

吳國霖則表示,目前無法掌握到已核准的漁電共生案場是否繼續放養的明確資料,「但是如果從申報放養數量的登記而言,養殖數量確實是有降低的情形,虱目魚往年放養面積登記在5000公頃左右,今年降低到4500公頃,申報面積減少約一成。」他認為漁電共生對今年虱目魚產量確實有一定影響,不過這也讓虱目魚維持了一個相對高的價格。

記者實地察看,部分魚塭土地龜裂,水車已長出雜草。(攝影/林吉洋)

台南養殖協會估:虱目魚減產一成

台南市養殖漁業發展協會理事長王昌澔則表示,虱目魚價走高,跟養殖面積減少有必然關係。「不管是白蝦或文蛤,虱目魚都是混養魚種。現在這麼多魚塭簽約作漁電共生,地主絕對歡迎啦,租給養殖的一公頃才五萬,租給光電至少三十萬起跳,地主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拿錢,但是租地的養殖戶就慘了(面臨解約收回)。」

王昌澔認為,漁電共生不可能沒影響到虱目魚產量,「假設一公頃收一萬兩千公斤,是12噸。你去算就可以算出來,虱目魚減少了多少產量。」依據王昌澔的推算模式,嘉義減養面積200 公頃、台南500公頃,影響產量就有8400公噸,已經佔去全年產量一成以上。

然而嘉義縣養殖漁業生產區發展協會執行長陳泓碩則認為,漁電共生影響產量有限,今年價格上漲主要原因,主要是年初乾旱,船運期延長,導致印尼虱目魚苗進口時間拉長,還有疫情政策勸導疏養,都有影響,「比如過去一甲地放一萬二(尾),現在可能減放到八千。」

他解釋,「漁電共生會影響的多是地主,有些地主把魚塭收回去才能跟光電業者簽約做漁電,他本身沒技術當然就會停養。然而如果養殖戶本身就是地主,如果跟光電業者簽完約了,業者沒通知停養,他當然就繼續養。」

王昌澔多次大聲疾呼,漁電共生制度下,原本承租養殖戶的工作權沒有保障,業者有無實際生產無法稽核。(攝影/林吉洋)

漁電共生衝擊逐步浮現,餐桌平價魚可能不再

目前嘉南兩縣市的漁電共生申請面積約1270公頃,不過未來還會持續擴張。目前由中央經濟部能源局和地方政府聯手劃訂的範圍,台南的漁電共生專區面積將逼近2500公頃,嘉義也有1600公頃。

王昌澔擔憂,漁電共生的面積一直擴大,會對造成養殖漁業不可回復的影響。許多魚塭簽約還沒施工就已經停養,「漁民很古意,很多人拿到訂金,即便業者沒說不能養,他自己就不敢放養了。」他在多次會議中已對漁電共生政策所產生的衝擊提出諸多警醒,但政府始終堅持推行,現在光電對漁業的衝擊效應會逐步浮現。

漁電共生能否實際投入養殖生產?而承租魚塭的養殖戶權益能否確保?政府檢驗查核的執行力能夠落實多少?都還有待檢驗。然而虱目魚、烏魚子、台灣鯛這些國人餐桌主力的水產品已經起漲,新年即將來臨,國人的荷包緊縮將會很有感。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