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升溫,台北農產運銷公司(以下簡稱「北農」)於4月17-19日連三天傳出有員工、承銷人及民眾等11人確診。北農作為全國蔬果運銷核心,是全國蔬果價格的指標,也供養著大台北地區七百多萬人口,若出現任何狀況導致休市,將引發嚴重民生問題。
去年6月北農曾爆發疫情危機,這次是否已做好迎戰的準備?《上下游》記者在北農發現確診後的第三天半夜實地走訪北農一市,觀察目前防疫措施是否嚴謹。在人員進出上,北農採通行證制度,並確實在各出入口派工作人員管控,但場內仍會出現取下口罩、未能保持社交距離和赤手挑選蔬果等情形。雖然未來防疫將可能朝「與疫共存」前進,但目前北農防疫措施仍呈現多處疏漏。
.jpg)
11人確診,將提供員工全面快篩
台北市政府市場處處長陳庭輝指出,4月17-19日分別有一市蔬菜組理貨員、拍賣員7人,及二市業者、業務部助理員各1人及派遣工2人確診Covid-19。他表示,衛生局已在進行疫調,除了會要求北農除落實既有實名制、量體溫等規定外,也將會以九宮格模式,要求確診者前後左右等8位密切接觸者,進行自主健康管理。
北農現已針對確診者足跡進行區域性消毒,預計之後將提供員工快篩試劑,也發放疫情宣導資料,協助員工判斷自身可能的染疫機率。北農員工楊先生表示,公司確實有宣布可以拿快篩的地點,但何時發放尚不清楚,須待公司通知。
針對北農當前的疫情發展,農委會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表示,一切將依中央流行疫區情指揮中心規定辦理,亦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與農委會共同擬定的《批發市場防疫管理措施》。
.jpeg)
以通行證管控,4/22後打三劑疫苗方得進出
子夜剛過不久,原本已該遁入夢鄉的台北城,位在城西南的北農一市,燈火逐步亮起,準備迎接來自全國各地的蔬菜水果。經過去(2021)年疫情的洗禮,北農要求所有員工、承銷人、場內拖工,甚至是卡車司機等相關從業人員都必須申請通行證,並在進入一市前於各門口靠卡感應、量體溫後才准許進入。非上述人員則必須出示Covid-19疫苗接種記錄卡(以下簡稱「小黃卡」),並進行實名制登記和測量體溫才得以進入。
一市入口駐警表示,通行證制度上路後,沒有通行證者,若要在早上7點前進入一市,必須出示打滿三劑疫苗的小黃卡和身分證才准進入,7點以後則只需要施打滿兩劑即可。
員工楊先生則指出,去年北農疫情發生後,台北市政府強制所有北農員工施打疫苗,目前也已全數完成三劑疫苗施打。北農亦宣布自4/22起,所有進入北農的人員都必須完成三劑疫苗注射,並出示證明才准放行。
記者實際於今日(20)走訪北農一市,四個主要出入口確實都有工作人員檢查通行證(或小黃卡)、量測體溫與噴酒精消毒,其中位在新市場的三個出入口更有駐警協助工作。雖說絕大多數的進出人員都會主動配合出示通行證和測量體溫,但仍有許多駕駛電動拖車、機車或步行的人,如入無人之境般地進出。
即使部分人會將當日發放的圓點識別貼紙貼在明顯處,但門口的查驗人員在忙著量測體溫和檢查通行證的同時,難以分心注意每一位進出人員是否有貼貼紙,極可能成為隱形的防疫破口。

沒戴好手套、口罩,社交距離難維持
拍賣約在三點左右開始,在此之前,一市內不僅有北農的理貨員、拍賣員在堆疊整齊的蔬果迷宮中,逐一編號並開箱檢查,場內拖工也持續將卡車上的蔬果卸下來排列整齊,同時更陸續有許多盤商、蔬果販等承銷人進駐場內,開始挑選記錄稍後要競標的目標。
承銷人挑選的過程,無一不是將完整堆疊於箱內或袋內的蔬果翻開。不論是剝除高麗菜最外層的菜葉仔細翻看,或剝開玉米筍的外殼端倪筍身,唯有透過親眼看、親手摸,才能保證自己挑到最需要的品項,但是多數人挑選時並未戴手套。
挑選過程中,同行彼此討論品項美醜和價格,也未能保持防疫社交距離。此外,不少承銷人、拖工或卡車司機會將口罩取下抽煙,或口罩未能完整遮掩口鼻。

拍賣現場依然人擠人,拍賣員為喊聲拿下面罩
三點一到,廣播開始宣布今日各項蔬果到貨量與件數,眾人也手握挑選紀錄,搶佔拍賣台前的最佳位置,準備迎接拍賣高潮。較先前不同的是,北農不斷透過廣播提醒所有人「口罩要戴好戴滿,不要放在下巴,更不要因為要抽煙、吃檳榔拿下口罩」,以免遭衛生單位拍照罰款。
由於防疫考量,北農在拍賣開始前,發放面罩給每一位拍賣員,同時以橘色拒馬包圍拍賣台,試圖拉開拍賣員與承銷人的距離。
但在拍賣開始後,戴面罩的拍賣員少之又少,也有人因為面罩阻礙拍賣喊聲,中途將面罩取下。承銷人也多緊貼著拍賣台和拒馬,三方猶如三明治般彼此緊貼,拒馬形同虛設。
楊先生坦言,大家都知道應該要保持社交距離,但拍賣過程激烈,緊張時刻承銷人為能搶佔先機,會不斷向拍賣台靠近,「這已是長年以來的習慣,要改真的很困難」,只能勸大家把口罩、面罩戴好。
.jpg)
疫情蔓延人人自危,儘管害怕還是要討生活
不論是承銷人或理貨員、拍賣員,除了忙於手邊的工作外,也不時會與旁邊的同行或同事聊到北農內的疫情狀況。有的承銷人在討論接觸到確診者後,應該要怎麼隔離才正確,有的則提到哪個承銷人害怕染疫而不敢來批貨,甚至也有理貨員和拍賣員談論到同事親屬確診,卻照常來上班,並對此感到擔憂。
幾位在等待枇杷與葡萄拍賣的拖工大姐,正坐在拖車上聊著這幾天北農的疫情,記者詢問其中一位許大姐是否會對眼前疫情感到擔心?「當然會怕啊,但你說能怎麼辦?」她表示,工作就是在這裡,那麼多人在這裡面走動,也完全不知道誰有確診,只能希望大家注意自己身體的狀況,一感覺有症狀就盡量不要進來。
不願具名的理貨員說,現在疫情感覺蠻嚴重的,自己也會害怕,但這就是工作,只能做好防護,不然也沒辦法。
與疫共存,不考慮休市,但若多人確診恐難調度
萬一市場內疫情擴大,北農有可能會休市嗎?陳庭輝指出,市府會依照中央逐步朝「與疫共存」的方向制定防疫策略,不會考慮休市,場內清消也會先集中在確診者的活動區域,全場清消將選擇在北農休假時實施。
員工楊先生認為,北農不太可能會休市,因為只要一休市就會嚴重影響民生,目前可能全面朝「與疫共存」的方向走,打滿三劑之後又多數是輕症,應該不用太擔心。
但楊先生也指出,北農目前只要一有員工確診和隔離,就機動調度休假人員補上,未來若疫情持續擴大,可供調度的人員絕對不夠。尤其北農員工彼此工作的重疊性較低,幾乎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每個人的工作都不是其他人可以輕易取代,但是同事間也只能做好內心調適,共度難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