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在草裡插秧-歡喜收割

這些在我眼裡像是孩子的水稻,在蘇拉颱風侵襲過後,面臨無水可灌溉的窘境,偏偏颱風之後接就是連續一個多月幾乎無雨的乾季,如果是一般的水田田土可能早就乾的像石頭一樣,幸好因為採用不耕地的種植方式加上低度除草,這些因為不耕地而覆蓋在表層的腐植質像塊海綿一樣降低蒸發兼保水,而低度除草被遺留下來的雜草現在成了每天清晨保住露水的重要夥伴。

這是收割前兩個禮拜稻穗的樣子,這些看起來很飽滿漂亮稻米呢,實際上因為蘇拉颱風來時很多稻穗剛好處於灌漿階段時,被大雨狂打,許多稻穗成了空包彈。

收割前的樣子

在收割的前一天,要先到田裡面,將長的最好(種子飽滿且沒有病斑)成熟度也剛好(全黃的穗約一半)的稻穗採下來留種。如此一年一年下來就能擁有適應南澳土地且不需農藥肥料就能豐收的水稻種子。

感謝這些來幫忙收割的義工,雖然並不是很大片的水稻田,但沒有這些幫忙收割的義工,我自己一個人也是忙不來的。

不耕地水稻田跟一般田地收割完後最大的差別,我想就是一般水田收割完就光禿禿的什麼都沒有,但無耕水稻田卻還是一片綠油油的,令人看了心裡真是舒服。

不只是男丁,連美眉也來了。

收割之後,再用麻繩(如果有稻稈可以用稻稈)將水稻綁成一串一串的,這些無耕水稻將採用古法倒吊日曬的方式,據說水稻稈裡的養分在慢慢死掉的過程中,會繼續輸送到每一粒的水稻,使的稻米更飽滿好吃。

接下來再將綁好的稻子掛在竹子搭成的架子上日曬兩天,陽光灑落在勤奮的志工及一穗穗的水稻上,這畫面煞是好看。

說真的,種稻除了體力的勞動,對我來說最辛苦的地方是必須不停的等待。育苗後等待種子成秧,插秧後等待水稻成長、出穗。

連收割後還是必須等待,等待稻米經過陽光的日曬,漸漸的將水分從粒粒的稻米中蒸發掉,才能夠繼續下一步的工作-脫粒。這純手工的稻米,連脫粒都是用腳踩的機器,感覺時光似乎回到四五十年前。

這就是脫下來的稻米,還含有許多的稻稈跟空殼,又花了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再用米篩篩過,去除大部分的雜質,才來到了最後一步。

這不是洗衣機,這是我跟隔壁的仕聰大哥借的打米機,只要把米倒進這個像洗衣槽的地方,然後按下啟動按鈕,躲在金黃外殼底下的糙米就會一顆接著一顆的跑出來摟~

終於,終於,終於,美麗的七彩稻米呈現在我的眼前,不是像一般市場販售的晶瑩剔透的白米,因為採用自然農法順著米的本性生長,自然而然的就會有所謂未成熟的青仁的米了,那為什麼有紅米呢?這些紅米是自然產生”返古現象的米”,也就是說這些米變回雜交前的原生米了。我將會透過採種減少紅米產生的機率,但吃到肚子裡的就沒有管這麼多了。

一般農人看了應該會直搖頭,認為賣相不佳。但我卻很開心看到這樣的米,甚至還跟收到這些珍貴禮物的朋友說,我種的米是彩色米。我想這樣美麗的七彩米,所富含的各種營養應該也會讓我的健康很美麗吧,哈哈。

終於,辛苦採收的米最後只夠包成六包米,全部都送給家人和朋友了

當然,免不了還是要放一張”無耕米飯”的玉照,你……肚子餓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