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亞洲糧食系統的轉型之道–糧食和氣候危機

亞洲太平洋地區糧食與肥料技術中心農業政策資訊平台 編譯

亞洲太平洋地區糧食與肥料技術中心農業政策資訊平台提供亞太地區各國農業政策文章與相關資訊,歡迎造訪https://ap.fftc.org.tw/取得更多亞太地區農業政策文章。

技術可以用於強化氣候韌性和永續性糧食生產的方式,幫助農業食品部門的轉型。如果你想繼續吃到、並享用更多自己喜歡的食物,現在正是考慮如何更友善地對待我們生存的地球的最佳時刻。

專家也補充說道,那些能提供更具影響力方式的人,如公司企業和投資者,可以做得更多而進一步推動整個供應鏈在永續性和韌性方面的發展。

恐懼

在2021年8月份的時候,隸屬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發出了到目前為止最嚴厲的警告:由於氣溫升高和碳排放導致惡劣天氣所帶來的重大自然浩劫,將讓全球目前還勉強維持運作的自然資源,承受更大的壓力。

間接的氣候壓力因素–包括人口和收入的增長,以及對動物性產品的需求–也將持續對環境造成壓力。IPCC說道,「藉由氣溫的上升、降雨模式的變化和一些極端(氣候)事件發生頻率的增加等因素,我們觀察到目前氣候變遷的現象已確實影響了糧食安全,未來糧食安全估計將進一步受到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

氣候危機需要即時的關注,不僅僅只是為了確保我們所生存的這個星球的未來,也是為了確保糧食供應鏈的韌性。

巴黎協定–一項針對氣候變遷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條約內提及,與工業化之前的時代相比,當下的目標是將全球暖化的程度限制在攝氏1.5度內。然而,相當明顯的,這只有在所有產業都將溫室氣體排放的減量視為共同努力的目標時,才有得以實現的可能。

在全球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中,約有3成是在糧食生產的過程所產生。IPCC警告,若不進行積極干預,到了2050年,整體排放量很可能會再增加約3到4成。IPCC的資料還顯示出亞洲–特別如印度、中國和印尼等國家,約占全球耕地總排放量的一半。儘管這一迫在眉睫的危機,每年全球仍有13億公噸的糧食被浪費,這大約佔了為消費目的所生產食物量的三分之一。

修正

農業食品部門藉由加強氣候韌性和永續性糧食生產的快速轉型,進而達成全球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碳排的期望目標,這一點至關重要。淨零碳排指的是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等於移除量。

IPCC說道,「農業和糧食系統是全球氣候變遷對策的關鍵」。IPCC更指出將供應方行動(如有效率的糧食生產和運輸)和對需求方干預(包括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的結合,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提高糧食系統的韌性。

更多的方面

即使處於不利的情況,仍有一些希望,如透過像Apeel Sciences這樣的農業技術公司,藉由創新的技術正在帶來新的可能。這家位於美國的新創公司開發了可食用的塗料產品,並能延長新鮮農產品的儲存壽命。

Apeel Sciences利用了存在於所有水果和蔬菜的果皮、種子和果肉中的材料,創造了一個天然的保護層,可密封水分並阻止氧氣進入,結果就是將農產品的保鮮期延長一倍,這也意味著在整個食品供應鏈中,食物被浪費的情況將得到改善。

另一個新創代表者是總部設在以色列的Rivulis公司,該公司為全球農民提供節水技術的解決方案。在面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更多不確定性、和對稀缺水資源越來越大的需求壓力,Rivulis公司藉由發展出智慧微量噴灌和滴灌解決方案,幫助農民達到更高的產量、品質和獲利能力。

總是在全球尋求符合趨勢投資機會的淡馬錫控股(Temasek),也是Apeel Sciences和Rivulis的投資者,在過去的十年裡,淡馬錫控股在全球「從農場到餐桌」的價值鏈,共投資了超過80億美元。事實上,在淡馬錫控股的總投資中,一部分的投資是用於新創企業,以及以技術為重點的新創公司–特別是那些在供應鏈中推動韌性和提高效率的公司。

未來

除了食品生產和供應鏈之外,還需要農業食品部門的轉型,以促進整個全球糧食系統的永續性和韌性發展。

根據普華永道(PwC)、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和淡馬錫控股聯合發佈的2021年版「亞洲食品挑戰」報告書中指出,亞洲地區的消費者對食品方面的優先考慮因素,已經改變。相較於將增加的可支配所得僅用於購買更美味的食物,他們更加偏向於更健康、永續和方便的食物選擇等,以尋求價值為導向的精緻行為,且更加意識到浪費的概念。

另外在報告書中提到,亞洲地區消費者的偏好轉變,將在未來十年內帶來2.4兆美元的食品支出增長,這將為農業食品領域的企業、商業和投資者帶來新的機會。

關於食物品味

「亞洲食品挑戰」報告書也探索了亞洲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以及他們的選擇將如何塑造亞洲農業食品領域的未來。他們不斷變化的品味和需求可以歸納成為下列六大消費趨勢,這些趨勢往往相互重疊並互相影響。

  • 更健康的飲食:用更健康的替代品、和更具營養價值的產品,取代加工食品、紅肉和糖。
  • 新鮮食品:選擇與新鮮度有關的優質產品。
  • 安全和可追溯的來源:要求更多關於食品安全和產品的驗證措施,包括來源的可驗證性。
  • 永續消費:藉由個人選擇,解決食品消費對環境的影響。
  • 替代性蛋白質:增加對嶄新的植物性肉類和人工培養肉替代品的興趣。
  • 線上購買:增加電子商務的利用,以實現方便的食品購買和寄送,並在及時的基礎上,減少浪費。

這份報告也發現,那些專注於以健康為基礎的產品的公司,相較於不採用此方向的公司,在2015年至2020年之間,其平均市值的表現有12%的溢價。

為了駕馭亞洲消費者模式和這股需求轉變的浪潮,植物蛋白製造商Impossible Foods,和開發傳統動物性蛋白的植物和細胞替代品的Eat Just等公司,也已在新加坡建立業務,以推動亞太地區的增長計畫。淡馬錫控股的投資目標是在提供財務回報的同時,也積極的對社會和環境產生影響,同時也已對這兩家公司進行投資。

淡馬錫控股及其合作夥伴還在上個月啟動了首屆新加坡國際農業食品週(Singapore International Agri-Food Week,SIAW),目的在於激勵人們重新關注能夠促進糧食安全和加強供應鏈的創新解決方案。SIAW是一系列規劃的活動,包含聚集了全球農業食品產業的相關利益者,展示及分享最佳實踐、與最新技術,並為亞洲的永續食品生產引領創新的解決方案。

淡馬錫控股企業發展組副組長楊傑川先生說道,「氣候變遷、環境惡化和增長的都市化進程,對亞洲的食品和農業產業形成了挑戰」。他也補充,亞洲在未來十年將需要約1.55兆美元的投資,以滿足消費者對更健康和更為永續的食品日益增長的需求。

「我們需要發展目前的能力,以促進糧食安全和強化供應鏈。除投資之外,該產業還需要管理機關、企業和更廣泛的產業密切合作,才得以開發創新的解決方案」楊先生說。「淡馬錫控股對SIAW的參與,除在轉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之外,還能將重要的利害相關者聚集一堂並分享其觀點」。

這家投資公司正在藉由成為催化性資本的提供者身分–可為當下問題的創新解決方案提供動力的不同資本形式,幫助全球解決農業食品領域的挑戰。它並提供以下內容促進整個食品生態系統的成長。

  • 刺激創新和增長的金融資本。
  • 能提高能力、及增強全球糧食系統潛力的人力資本。
  • 尋找永續農業食品解決方案的自然資本。
  • 激勵和改變生活的社會資本。

所有這些行動都是為了一個更美好的地球、更健康的人和更永續的繁榮。

新創公司可規模化的平台

淡馬錫控股最近建立了亞洲永續食品平台,目的是協助並擴大替代性蛋白質的生產規模,並加速永續食品在亞洲的商業化流程。該平台將同時作為推動者、經營者和投資者,為食品科技公司從產品開發到商業化的整個生命週期,提供客製化的解決方案。

淡馬錫控股說道,「食品科技的新創企業進入商業化的規模化生產時,往往面臨挑戰,因為這些生產設備是非常資本密集型的」。該平台正在探索與全球植物性蛋白和微生物蛋白的產業專家建立兩個合資企業的可能性,以幫助解決這些挑戰。

淡馬錫控股與德國的農業食品跨國公司–CREMER的合作,將增強該平台的植物性蛋白產品的製造能力。此合夥關係以高水分擠壓(High Moisture Extrusion,HME)為基礎,這是一種能生產更接近真實肉類紋理蛋白的技術。該平台還與農企業公司–ADM達成了一個合資協議,將透過精準醱酵所生產的微生物蛋白,提供委託開發和製造服務。

參考文獻:

  1. Transforming Asia’s food system to tackle our food and climate crisis. 12 December 2021. THE STRAITS TIM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traitstimes.com/business/invest/transforming-asias-food-system-to-tackle-our-food-and-climate-crises
  1. Rabobank, PwC, and Temasek. (2021). The Asia Food Challenge. Retrieved from http://www.theasiafoodchalle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