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森林小宇宙

超酸紅土變沃土!許湘宜創造「紅土森林小宇宙」,喚回農田生命與韌性

撰文/林于玄、陳心婷​   文圖提供/邊邊女力協會、紅土森林小宇宙

午後落雨的溼氣還漂浮在空氣中,經過開往林口的山路,我們駛近「紅土森林小宇宙」,馬路旁是蔓延開的綠樹,和迎面而來的花圃。還沒打開車門,滿山的夏蟬鳴叫和黑狗「阿嚕」的叫聲已經闖進耳中。

水氣朦朧,透著陽光的朝氣、生物的活力,溫柔、優雅而堅定的樣貌,便是「紅土森林小宇宙」和女農許湘宜在我們腦海寫下的初印象。

「紅土森林小宇宙」基地

做一個優雅的農夫

身穿淡紫色上衣,長髮順著臉頰披在一側肩膀上,湘宜用輕柔中帶著力量的聲音,招呼我們進入她的「基地」。這個小宇宙有樹林、菜圃、花叢,也有溫室,若從空中俯瞰,同心圓與放射狀的造型如同一個光芒萬丈的太陽。

走進溫室,左側映入眼簾的是湘宜親手打造的農具架,鋤頭、鐮刀、鐵鏟,各式農具一字排開,木架上頭則懸掛著繁殖植物時所需的各種器具,剪刀、盛盤、漏斗、玻璃瓶⋯⋯整齊有序。「我們這個農場,一定要做一個最優雅的農場,」湘宜笑著介紹,「育苗或採種時,有專門的工作桌,你可以很優雅地進行,不必蹲在地上辛苦地工作。」

為何從吹著冷氣的辦公室上班族,成為風吹日曬的田地農夫?提起務農和設立農場的初衷,湘宜說,眼見農業人口面臨世代斷層,同年紀的青農即使投入耕田,仍然選擇較簡單的、容易尋找他人代工的種稻,她則是選擇經營一塊永續食物生產的實驗基地,希望做到自給自足,除了鼓勵年輕人從農,還希望改變社會對農民的看法。

與土地的「陣痛」共存

當農夫最困難的就是對抗大自然,如果能與自然合作,當土壤養好了、生態系建立起來了,其實就不會那麼辛苦,「所以可以當一個很優雅的農夫」,湘宜笑著強調。

「像是最近農田裡的椿象真的很多,瘤緣椿象是植食性的椿象,會刺吸植物的莖部或是頂芽。我在外面的青龍椒上,就看到瘤緣椿象產卵。但仔細一看,會發現卵的旁邊還有一隻小小的、圓圓的昆蟲,疑似某種獵椿的若蟲,牠經過每一個椿象的卵,就會伸出長長的口器,刺吸青龍椒上的卵。」

在沒有人為打擾與過度介入的情況下,這些天敵昆蟲自然就會出現,湘宜緩緩說道,「這是農田生態建構必經的過程,尤其是當我們開發農地、開始耕地動土,都是一種破壞,那會讓某一種蟲類,或是植食性的昆蟲迅速地增加,也就是生態中的初級消費者先增加,次級消費者大量減少,但是你要熬過那段時間,那段時間裡不能想著『我要消滅它』,要和它共存,之後會有其他生物來處理它。」

「專注養育土壤,建立生物棲地,之後每一年你會看見農田的變化」,所以一定要有耐心,湘宜秉持著農林混作和再生式農法,和土地的「陣痛」共存,孕育土壤和農田的韌性。

「紅土森林小宇宙」農場欣欣向榮

用「嚴謹的堆肥」耐心養育土壤

當慣行農法以化學肥料,倉促打造土壤地力的假象,湘宜堅持的是用「良好堆肥」代替「速成化肥」,踏實地培育土壤的體質與生態。她起初開發基地的耕作區時,土壤的pH值只有4.4,且土壤檢驗報告顯示缺乏許多植物需要的元素,依照農改場的建議必須「每分地施用兩、三百公斤的石灰」。

然而,像石灰這類的鹽類物質雖能夠快速地酸鹼中和,迅速提高土壤的pH值,長期而言,這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卻會破壞珍貴的土壤生態,使得自然養分循環受阻,造成地力衰退、土壤生物死亡,導致耕作者必須提高種植成本,投入更多心力作病蟲害防治與施肥,才能栽種出作物,形成惡性循環。

「我們堆肥的最大的目的是把好的微生物群放回土壤裡,不是為了施肥。」土地在剛被擾動破壞後,或是施用化學農藥、肥料後,微生物種類減少、菌相單調,都會讓土壤處於容易長出雜草的階段,也就是回到生態演替的最初期。為了讓土壤生命力恢復,快速提升土壤的生物多樣性,湘宜用自製的「堆肥茶」養育農田的土壤,並且以顯微鏡觀察微生物的培養情形,是否有多樣化的細菌、有益的真菌、原蟲和線蟲等種類。

照護土地的湘宜

「漫無目的地去做堆肥,可以,但是你會不知道你做出來的堆肥生物性好不好。如果你做出來的堆肥生物性很好,透過加水打氣培養、添加額外的微生物食物,幫助堆肥原先的微生物增長,再施用到田間,不僅可以減少堆肥的用量,也能有擴增的效果。」

湘宜說,用這樣的方式改良土壤,有意識地製作堆肥,不須使用「神奇產品」也能縮短土壤改良的時間,加速生態的演替,改變土壤的微生物相至適合較高等植物生長的階段,農田就不須努力生長雜草來保護土壤。回歸至土地的原點,尋找每一塊農田適宜的對策,讓土地恢復原有的生機與活力,是湘宜與農田溫和共處的生活方式。

主打不挑食「蔬菜驚喜箱」,客人排隊搶著買

紅土森林小宇宙的產出,以蔬菜箱的形式讓一些餐廳和身邊支持的朋友購買。自從去年疫情爆發開始,農場正式推出「小宇宙蔬菜驚喜箱」,主打「不挑菜」、「全食物」等特色,將友善種植的作物送至更多人的家中。

小宇宙蔬菜驚喜箱完全依靠自家農場的生產量,因此如果天氣影響蔬菜生長,驚喜箱的出貨狀況也會受到影響。不過,由於湘宜喜歡同時種植多樣作物與品種,例如紅秋葵、羊角秋葵、印度秋葵、圓秋葵、角秋葵、白秋葵、日本圓茄、客家花茄、胖茄、長茄⋯⋯一箱1000塊的驚喜箱有時高達20種蔬菜。

「希望可以擴大推廣食物的多樣性,所以很多的香草植物啦,還有保健植物野菜啊,都在我們的蔬菜箱裡面」。對湘宜來說,販售驚喜箱不只是營利行為,也鎔鑄了紅土森林小宇宙的理念在其中。因此她清楚地把蔬菜品名、重量、價格全部呈現在購買清單裡,也為了避免讓「驚喜」變「驚嚇」,湘宜總是在售後提供料理建議給客人,讓買家可以趁機開展新的美食地圖。

「我覺得你們種的植物吃起來都很不一樣欸!不是指外型,而是吃起來很清甜、能量很好!」透過朋友或顧客一個又一個的介紹,許多人慕名而來購買驚喜箱,甚至要排隊一個月以上。

多樣化種植,成果繽紛豐碩,能量滿滿

溫柔地創造土地的改變

湘宜說,「我其實從耕作瞭解很多環境議題,像是除草劑、農藥殘留、氣候變遷等,才發現,欸?大家對待土地的方式好殘酷哦!所以我才想去研究要在怎樣的種植下,我們可以真正地友善對待土地,但又可以豐產。」

紅土森林小宇宙不但沒有因為疫情變得荒蕪,反而更加熱絡。這裡有著各式各樣的農作物和花卉,透過建立完整的生態系,湘宜希望證明,對自然友善的耕作模式也能夠靠土地養活自己,以作物的根系與有機物培養土裡的眾多小生命,能將不易種植的酸性紅土進而轉化成生機蓬勃的食物森林。她更希望能讓更多年輕人和農夫相信,「紅土森林小宇宙」的嘗試,不是隨興所至,而是能夠和土地長久共存的方式。

邁開步伐,走在樹蔭下,同樣是起初迎接我們的夏蟬鳴叫,仔細聽卻能聽見不同昆蟲在田野間發出的微小聲響,那是湘宜和「紅土森林小宇宙」的土地、生物們一起創造的溫柔改變。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