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印加果油在國際獲獎發光!含豐富Omega3油味清香,是否能成明日之星?

文/上下游特約記者蘇建銘

新興作物印加果,引進台灣不到10年,就已經頗具明日之星的架勢。台灣的印加果油產業近兩年更在國際舞台上屢獲佳績,繼2021年彰化印加果合作社獲得Monde Selection(國際品質評鑑組織)金牌獎的肯定,日前又有一名台南青農陳憲弘榮獲法國農產品加值協會(AVPA)國際油品競賽金牌獎的殊榮。

近年來連年得獎的台灣印加果油到底有何特殊之處?台灣的印加果產業剛剛萌芽,目前發展的前景和難題為何?《上下游》訪問印加果產業專家及農民,帶你走進新興產業印加果的世界。

印加果是台灣新興作物,榨成印加果油風味清香

印加果來台不到10年,國外全株可利用,極富發展潛力

印加果,屬大戟科多年生藤本植物,原生於南美洲安地斯山脈熱帶雨林,據稱當地已有3,000年以上的食用歷史。未成熟時呈現綠色胖胖的多角星星形狀,乾燥後會略微消腫。因其獨特的星形果實,印加果也常被稱為「星星果」、「星果藤」。印加果製成的油清爽具有堅果青草香氣,富含omega3及多種養分,近年倍受矚目。

印加果實際來台時間已不可考,官方正式引入紀錄為林業試驗所太麻里中心主任許俊凱在2013年前往中國雲南參訪後正式引進,當時網路上已出現種子與種苗的販售。目前各地零星有產,以南投、花蓮、嘉義、彰化為主要產區。根據農糧署初步調查印加果種植面積約有300公頃,相較兩年前約增加100公頃。

印加果外型可愛,有星星果之稱

國內最大印加果合作社「南投縣印加果合作社」,在南投縣政府支持及大葉大學的合作下於2020年成立,是全台第一間印加果合作社,今年初也成立全國印加果協會,推動產業發展。印加果協會秘書長兼南投印加果合作社總經理廖瑞棋說明,南投種植面積超過100公頃,13個鄉鎮中都有農民投入,南投印加果合作社也是全國唯一擁有合格榨油機的合作社,過去印加果引入後農民看好其管理成本低經濟效益好,種植面積迅速擴張。

「印加果是一個發展潛力很大的作物!」南投縣印加果合作社理事主席黃奕睿表示,印加果油和苦茶油都是具有好油概念的作物,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花和果。種植第2-3年即進入盛產期,相對其他油料作物在勞力的投入輕鬆許多。

印加果合作社理事主席黃奕睿認為印加果極具發展潛力(攝影/蘇建銘)

國產油登世界舞台,台南印加果油獲國際金牌獎認證

以印加果油獲得法國農產品加值協會國際油品競賽榮獲金牌獎的台南青農陳憲宏,開始種植印加果也是偶然。他過去曾嘗試過絲瓜、小黃瓜等各式作物,因緣際會收到朋友贈送的印加果苗,得知是台灣發展中的新興作物,對身體也很有幫助,便投入嘗試種植。

經過了幾年試驗,產製的印加果油得到家人的讚賞,為了打出知名度,常跟著農會系統到各地跑活動進行展示。客戶品油後反應都很好,不時都有熟客回饋印加果油濃郁度、香氣足且不會有腥味及油膩感,也讓他有了勇氣去參加國際級的比賽。

能夠獲得AVPA的肯定,陳憲宏認為主要的原因是仰賴過去有機農場的經驗,他使用含有過期奶粉、酵母菌、優格、榨過油的豆粕,調製營養液肥來澆灌印加果樹,使印加果樹生長良好,透過比賽也驗證這套方式能使印加果油具備良好的品質。

台南青農陳憲宏以印加果油榮獲國際獎項(圖片提供/陳憲宏)

印加果好種嗎?根腐病、線蟲困擾

陳憲宏補充,印加果是一種收益很穩定的農作物,但目前也受到根腐病及線蟲所苦,是台灣印加果最為常見的危害,根據過去經驗,在發現印加果感染後,往往已無法進行防治。

他無奈表示,去年6月種下的200株印加果到現在,只存活了三成,中南部農友遇到的情況大致都是一樣。印加果畢竟還是外來種,來台時間相對於其他作物短上許多,需要有時間進行多方面調整,正與國內學者合作研究克服的方法。

國內目前只核准印加果油,其他加工食品都不能賣

雖然印加果極具經濟潛力,但除了種植門檻,加工和銷路也有瓶頸尚待突破。廖瑞棋感嘆,在國外印加果整株都可食用、應用,葉子可製成茶葉沖泡,豆子經處理可當堅果、可以製成油品、榨油後的豆粕也可作為食用蛋白粉,但是目前國內法規只同意油品可供食用,其他食用加工品都未核准。

農業試驗所作物機能研究室研究員李雅琳提醒,因印加果仁含生物鹼、皂素及凝集素,食用上有安全疑慮,為盡快使印加果能有更多方面的應用,目前已針對國人體質著手分析印加果的疑慮成分,也將要進行動物毒理試驗,未來試驗結果會送衛福部審核可否通過成為可用食材。

食藥署食品組補充,食藥署公告「非傳統原料一覽表」中,印加果油屬印加花生油一項,依據目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規定,若該食品從未於國內供作飲食且未經證明為無害人體健康,不得製造、加工、調配、包裝、運送、貯存、販賣、輸入、輸出、作為贈品或公開陳列。在官方的試驗結果出來之前,國內目前只許可印加果油可供食用。

對比國際管理規範,印加果在原產地有悠久的食用歷史,不過美國官方目前僅核准通過印加果油可以食用,不包含印加果仁產品;歐盟則裁定印加果非傳統食品,未核准食用。

陳憲宏期許,透過印加果油在國際取得的優秀成績,可以讓消費者更了解印加果油,也希望未來國內專家的研究出爐,幫助印加果使用規定放寬,能夠有更多種類的印加果產品能夠提供給消費者。

印加果油來源多,消費者不易分辨,國產印加果油需認明合格榨油廠

目前台灣市面上共有三種來源的印加果油,分別為進口油、國產油及進口原料油(進口果仁在台灣榨油),價格高低起伏大,瓶裝250ml的印加果油從451到1500元以上都能看到,價差達到三倍以上,而本土生產的印加果油就要1000元起跳。

廖瑞棋透露,價差主要來自於原料成本,進口原料油原料成本約為國產印加果油成本的一半。合作社光是添購機具就高達幾百萬,加上榨油原料成本,國產油最終售價多為進口原料油及進口油的一倍以上。

廖瑞棋也推測,榨油的印加果仁應屬加工原料而非食品,部分的進口果仁,並不是使用食品名義進入,而是採用種子或是種苗名義進入,無法溯源做流向管制。

倘若進口果仁沒有透過合格的加工廠製造,就可能會有食安疑慮,不僅可能會讓消費者食用後引起過敏反應,更會破壞消費者對印加果油的印象,使產業蒙上一層陰影。

市面印加果油良莠不齊,消費者要睜大眼睛勿貪便宜

廖瑞棋表示,部分農民會在衛生條件不佳的路邊攤進行榨油、販售,對消費者食用安全更是沒有保障,印加果油淪為路邊攤廉價品,也有礙台灣印加果產業鏈推廣發展。李雅琳補充,環境的落菌、落塵、微量水分,都可能導致細菌滋生,因此油脂加工還是需要高水準的食品加工廠進行。

廖瑞棋也表示,部分小型印加果油榨油廠自行購買的螺旋式榨油機,無法排除生物鹼,不僅不受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辦法管制,又依經濟部「工廠從事物品製造加工範圍及面積電力容量熱能規模認定標準」認定,加工廠設置面積15.125坪內不需申請工廠登記進行規避。

這些未經管制來源的印加果油,連專家都無法單靠肉眼進行區分,陳憲宏提供一個可供消費者區分的方式:檢查是否有食品登錄、檢驗報告及果仁產地標示,或是直接選擇各縣市印加果合作社購買,較有保障。

陳憲宏強調,國產油雖然在價格上競爭力較差,但新鮮度則是最大的優勢,從「泥巴到嘴巴」、「產地到餐桌」,產地最短、新鮮直送,風味也會有所不同,直接試飲能感受芳香的青草味且不會有鎖喉感。

進口果仁來台榨油已屬深度加工,產地標示上會依據製造地為標準。雜糧特作科長鄭永青補充,農委會試驗單位正在制定印加果的「臺灣良好農業規範」(Taiwan 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簡稱TGAP),未來農民可依循規範申請驗證,並於外包裝中呈現供消費者辨識是否為國產印加果所壓榨的印加果油,為維護消費者權益也承諾將盡速完成該項規範。

印加果油是樹上魚油?營養師:與魚油類比無意義

坊間業者廣告常宣稱印加果油含有92% 的不飽和脂肪酸,其Omega-3含量為鮭魚的12倍,並有著「樹上魚油」的美譽。不過這種說法有待商榷,營養基金會董事長黃青真說明,Omega-3有很多種類,印加果油確實富含高單位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ALA(次亞麻油酸),ALA主要存在於植物性食物中,而魚油中的是EPA和DHA。ALA經過人體會轉換成約21%的EPA及9%的DHA,轉換率並非100%,因此不能直接用Omega-3含量來跟魚油類比。

根據國際研究顯示,ALA轉換成EPA及DHA,具有抗發炎的效果,對於部分心血管疾病的血管發炎狀況也有幫助,但也不是吃越多越好,建議印加果油單日勿攝取超過20 CC。

黃青真建議,茹素者可以食用印加果油來補充ALA,一般人平時也可以印加果油來替代魚油,除可避免海洋重金屬污染疑慮,還能夠紓緩捕獵野生魚類對海洋環境造成的壓力。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