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太熱,番茄瘋了。南部小番茄正遭遇十多年來最嚴重的「瘋欉」,田間頻頻出現葉子變黃、植株停止生長、不結果的現象,高雄美濃目前已超過100公頃的小番茄受損,且疫情仍在擴散,農會及農民都表示從未見過如此慘況,保守估計當地農民已經損失三億元。不只美濃災情慘重,高雄阿蓮、旗山,甚至嘉義太保也有疫情。
高雄區農改場送檢12件樣本發現,有5件有病毒感染,初步研判整體疫情主因為天氣熱、降雨少造成小型害蟲傳播病毒,此外,氣溫升高、農民防治雜草使用黑色塑膠布也造成熱障礙。整體來說,不論有機、慣行、露天及設施栽培的小番茄均受害。比起杯水車薪的災損補助,農民最需要的其實是了解這次疫情的原因以及防治方式,倘若未來疫情仍持續發生,對於回鄉青農的打擊會非常大。
美濃遭遇史上最嚴重瘋欉,100公頃番茄染病沒藥醫
什麼是「瘋欉」?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作物環境課課長曾敏南說明,番茄植株感染病毒病後,植株葉片出現黃化、生長速度緩慢等情況,農民會認為植株已經「發瘋」,因此稱之為「瘋欉」,但往往不是單一病毒造成此現象。發生比例較高的病毒有「番茄黃化捲葉病毒」及「霍香薊黃脈病毒」,前者會使番茄葉片上捲及黃化,後者則會縮短植株節間以及黃化簇生。
番茄出現瘋欉並不是新鮮事,但如此普遍、大規模染病卻很罕見。「有史以來最嚴重」,美濃區農會總幹事鍾清輝直言,美濃的小番茄種植面積約 200 公頃,多為露天種植,這次所有農民的田區均有瘋欉情形,不管是慣行還是有機栽培,都受到病毒無差別感染,現在受損面積加總起來超過100公頃,而番茄出現黃化捲葉就如同人類罹患絕症,任何藥劑都無法治癒。
農民損失超過三億,阿蓮、旗山、嘉義太保都有災情
番茄瘋欉的情形是從 9 月開始陸續傳出,美濃區農會農事指導員朱秀文巡視時發現,每位番茄農平均受損面積超過 50%,而每分地收成的收入約 30 萬元,加總起來美濃所有農民的損失至少三億起跳,且災情還在持續擴大中。他與鄰近鄉鎮交流災情時,聽到阿蓮、旗山的番茄也出現瘋欉,現在農民都是卯起來保護剩下的植株,趕緊拔除所有病株。
美濃蔬菜產銷班第 8 班班長黃新華是受災戶之一,「我田裡的番茄通通都生病了」,他一個月前就發現,田裡的番茄葉片陸續黃化、植株末梢長不起來,甚至整株停止生長。已結果的番茄裂果嚴重,吃起來也沒味道,還未結果的植株則出現不開花、開花也不結果的情況,「已經四成的植株都不結果了,現在看起來越來越嚴重」。
不只是高雄災情慘重,嘉義縣太保市的溫室栽培小番茄也遇到瘋欉,太保市農會總幹事黃麗貞表示,太保市有200公頃的溫室,農民多採小番茄和瓜果輪種,現在已是小番茄季節,不斷有農民來農會反映溫室裡出現瘋欉,「往年沒有這麼嚴重過」。農民非常困惑,因為栽培方式並沒有改變,種苗也沒有問題,災情卻不斷擴散,農民只好頻繁在田間檢查植株,一有染病株就整株連根拔除。
異常高溫導致熱障礙,根系發展差、病毒感染
為何會如此嚴重?產地農民均認為,主因是氣候異常高溫所引起。朱秀文說明,日前高溫造成土壤溫度升高,番茄根系發展不好,植株發育不良的狀況下,吃不了肥又容易落花落果,如此虛弱的狀態下,最易遭到病毒趁虛而入。
專家看法則略有不同,曾敏南表示,針對美濃田區送檢 12 件番茄植株,其中 5 件驗出病毒,亦即有接近一半瘋欉確實是病毒引起,其他瘋欉則應是熱障礙造成。番茄喜歡涼爽環境,但今年農民種植的時間卻碰上高溫,且近兩年來農民多使用黑色塑膠布來抑制雜草,造成土壤溫度更高,才使根系出現熱障礙。
一般認為,使番茄瘋欉的病毒是透過銀葉粉蝨傳染。曾敏南表示,病毒是透過小型昆蟲傳播,日前天氣熱、雨水少,小型昆蟲傳播病毒的可能性增加,雖然銀葉粉蝨是主要傳播媒介,不過近期觀察發現銀葉粉蝨的密度並不高,推測可能是在幼齡時期就開始傳播。
曾敏南進一步說明,蔬菜瓜果都是銀葉粉蝨的宿主,且銀葉粉蝨不會飛很遠,往往躲在植株葉背、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幼蟲為淡黃色,體型非常小,不到1mm,農民發現不易。極有可能是在植株生長初期就感染,植株感染病毒後,病毒在植物體內複製,累積到一定的量才發病,現在才會大規模出現病徵。
植物醫師:問題可能出在育苗階段
駐美濃的植物儲備醫師張哲維近幾個月工作量大增,農民的求救源源不絕。他認為,造成瘋欉的黃化捲葉病多可能是育苗階段出現的,因為今年 7 月高溫少雨,使育苗階段的銀葉粉蝨難以控制,因此幼苗被病毒感染機會大增。此外,今年的番茄苗確實出現細菌性斑點病,病原環伺下,使部份番茄從苗期體質就差。
但有一部分的番茄雖也有黃葉,卻並非瘋欉。 張哲維說明,定植後的番茄又遇上高溫多雨,根系長期處於浸潤的泥土中,高溫缺氧下讓根系衰弱,造成新梢黃化、皺縮及捲曲,因情況與瘋欉相似,引發農民恐慌,「現在美濃人心惶惶,農民們爭先恐後拔除異樣番茄,趕快改種小黃瓜、敏豆」。
瘋欉獲天災救助,農民亟需防治對策
對於銀葉粉蝨,農民不願坐以待斃,黃新華表示,為了保護剩下的植株,農民拚命找資材來做防治,但即便噴藥噴到手軟,還是很難完全根除。
由於災情太過嚴重,政府啟動天災救助,鍾清輝說明,現有災損僅認定颱風、暴雨等天災,並未承認病蟲害,但此次災情是氣候變遷導致高溫相伴而生,且農民損失已是事實,因此農會才向政府爭取災損。
小番茄瘋欉獲得天災救助,引發議論紛紛,有人認為,瘋欉是農民生產管理不當,被認定為災損並不妥,甚至認定「農民就只是想要拿救助金」。但如此說法在產地聽來並不厚道,鍾清輝直言,救助金和農民投入不成正比,小番茄每分地投入成本至少15萬元,能拿到的救助金僅僅只有5000元,「願意種小番茄的人都是想認真管理的,根本不圖這點錢,救助金是農民的救命錢」。
「沒了收入還是要過生活」,黃新華坦言,美濃當地很多青農返鄉種植小番茄,小番茄的投資成本高,青農多是貸款借錢回來種番茄,現在收成在即,因瘋欉沒了收入,投入成本也石沉大海,但還是要償還每個月的貸款、負擔長輩孩子的生活開支,救助金雖是杯水車薪但也不無小補。而農民最關心的還是找出防治對策,否則未來如果又發生一樣的狀況,很多青農可能會氣餒而離農。
該如何避免重演瘋欉災難?曾敏南建議,番茄很難整個季節都不染病,但及早防治可以延緩病毒發生時間,尤其是植株矮小的時候就要防治小型昆蟲,防治藥劑要輪替使用,因為小型昆蟲的生命週期短、繁殖快,容易產生抗藥性,長年施用同一支藥效果會越來越差。另外,番茄採收完到下一次種植之前,要管理果園附近的雜草,因為銀葉粉蝨會藏匿於其中。至於熱障礙的問題,則要將生產排程往後延,讓植株在合適的溫度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