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來菇不是菇,是從石頭長出來的情人眼淚? 口感滑嫩又營養,還能做面膜

你吃過雨來菇嗎?這是點亮農村的情人淚喔!雖名為「菇」字輩,但雨來菇其實是一種陸生藻類,過去農村會採集野生雨來菇入菜,十餘年前,國內開始發展出人工栽培雨來菇的技術。由於栽培不需太多勞力,收入也不錯,各地漸漸出現雨來菇農場,尤以屏東滿州最多,青農、退休人士都返鄉種植,讓雨來菇成為屏東滿州的特色物產。

雨來菇的外觀呈墨綠色,形狀頗不規則,近期慈濟科技大學研發出新技術,將片狀雨來菇改良為不同大小及顏色的球狀雨來菇,該校副教授耿念慈表示,雨來菇有豐富的蛋白質,增加不同顏色和形狀能擴大料理的應用面。另外,雨來菇所含藻膽蛋白、藻膠以及天然螢光色素,也能應用於生醫敷料和美妝面膜。

墨綠色的雨來菇,富含蛋白質,口感鮮嫩、營養又好吃(攝影/林怡均)

情人的眼淚是鄉村童年常吃的「草皮菇」

在原住民的傳說中,一對戀人因得不到父母的祝福而私奔,逃離部落的過程耗盡體力、相擁而亡,這對情人眼淚落下的地方長出了雨來菇,它因而有了「情人的眼淚」的別號。

現實中的雨來菇遍佈全球,至少有 130 個國家都有它們的蹤跡。雨來菇也是許多台灣人的童年記憶,宇相有機農場創辦人潘秀琴便是其中之一。

「雨來菇以前不叫雨來菇,而是叫草皮菇」,潘秀琴在屏東縣滿州鄉長大,她回憶,下雨後有草皮的地方都會冒出雨來菇,她和家人一起拎著水桶去操場、趴在地上採雨來菇。採回來的雨來菇會挾帶不少砂土等雜質,需清洗很久,洗完後體積會縮小,通常會翻炒、煮湯來吃,是滿州家家戶戶餐桌上的常見食材。

潘秀琴成年後結婚生子,對於童年和家人採雨來菇的記憶以及它的滋味念念不捨,決心要讓雨來菇成為滿州特產,2008 年成立農場和公司,開始研究雨來菇的種植之道。

潘秀琴和兒子高志韋一同回到滿州鄉種雨來菇,經營宇相農場(攝影/林怡均)

不是菇的陸生藻,人工栽培要靠石頭種

雖俗名為菇,但雨來菇不是菇,而是一種可食用的陸生藍綠藻,正式名稱為葛仙米藻。宇相農場率先找出人工栽培方法,潘秀琴的兒子高志韋是目前農場管理者,他說明,雨來菇是依附在介質上生長,透過空氣吸收營養,因此,農場在地面上鋪了 10 公分厚的小石頭,並將雨來菇菌種撒上,種植過程無需施用任何肥料,只需給水,雨來菇就會成長。

滿州欖仁溪附近的里德社區裡有許多雨來菇農場,每個農場都以圍網環繞,場內則佈滿石頭。雨順友善農場負責人薛進順表示,雨來菇需要石頭與乾淨的水源,因此溪畔是理想的種植環境,但因為恆春半島有強勁的落山風,會將石頭吹走,所以幾乎所有農場都會架圍網防風。

雨來菇終年可以採收,高志韋解釋,在田間撒下菌種後,約待兩個月便可採收,期間要到田間除草,因為會有野草種子會隨風飄進田裡、發芽生長。採收雨來菇要揀選顏色墨綠、體積較大的,「雨來菇本身沒什麼味道,所以也不怕被動物吃掉,只需要擔心被猴子拿來玩」。

有的農場為了減少除草的麻煩,會使用資材防治,不過宇相有機農場以及雨順友善農場均不使用任何農藥。薛進順表示,里德社區靠近欖仁溪,為保護水源,居民已達成共識,都不使用農藥,以免污染水源。

種在石頭間的雨來菇生長約45天至60天就可以採收(攝影/林怡均)
薛進順8年前退休後返鄉種雨來菇,經營雨順友善農場(攝影/林怡均)

菌種篩選是關鍵,採後處理要脫水

雨來菇栽培不費力,人工除草也不累,不過躲在細節裡的魔鬼並不少,尤其是菌種。潘秀琴解釋,野生雨來菇的菌種複雜,要產量好、品質穩定的菌種才能栽培。薛進順會在農閒之餘前往野外,採集不同雨來菇回農場進行品種更迭,否則持續種植相同品種會出現弱化,也容易因外在環境波動而影響產量。

即便人工栽培較無雜質,但新鮮的雨來菇採後仍需清潔,各農場的清潔程序不一,宇相農場中有一個大水槽,水槽內放有網子,透過網目篩除尺寸小、破碎的雨來菇,留下較大的;薛進順則是用三個大水桶組成一套清洗系統,清洗過程中,較小的雨來菇會放回田間繼續生長。

清洗後的雨來菇水分含量高,出貨前需要脫水,高志韋表示,雨來菇若沾附太多水分,會影響後續保存;保存不當不僅會改變成分,蛋白質變性甚至會產生危害人體的物質,色澤將從墨綠色轉紅。宇相有機農場自行研發機器,以機器施壓除水,雨順友善農場則用脫水機。

營養豐富可斜槓發展生醫

不同品種的雨來菇會有不同型態,慈濟科技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副教授耿念慈與助理教授劉威忠在實驗室裡以光照等技術,篩選出不同顏色及大小的球狀雨來菇。耿念慈說明,雨來菇的營養價值相當高,尤其是蛋白質,「雨來菇烘乾後,47% 都是蛋白質」,尤其富含藻膽蛋白。球狀雨來菇所含營養素更加濃縮,有利於食用者吸收,對生產者來說則可以提高繁殖效率。

不只蛋白質含量高,雨來菇還富含維生素 A、B12、C、β-胡蘿蔔素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如鈣、鉀、鋅等含量也極高,同樣重量的雨來菇,鐵質含量為葡萄的 32 倍。耿念慈表示,不同顏色的雨來菇會有不同營養素,實驗室已經發現淡黃、偏黑色甚至透明無色的菌種,多元色澤將大幅提高雨來菇的應用性。除了食用,雨來菇本身擁有的天然螢光色素以及藻膠,可以應用在生醫產業,甚至開發出精華液、面膜等美妝用品。

慈濟科大篩選、研發出不同顏色、形狀的雨來菇(照片提供/慈濟科大)
雨來菇含有天然螢光色素,可以製作為醫材(照片提供/慈濟科大)

雨來菇吸引老中青返鄉,產業蓬勃發展中

除了食用以及作為生醫原料外,雨來菇的觸角也延伸到觀光體驗。65 歲的薛進順退休後返鄉當農夫,種植雨來菇已經 八年,除了直接販售,他也接待團客來農場體驗採收,四分地的雨來菇每月可以帶來近十萬元的收入,「社區裡其他農民收入也不錯,我的孩子已經決定要來接手」。

29 歲的高志韋退伍後也回到滿州,建置宇相的第二座有機農場。他認為雨來菇是滿州當地特產,潛力無限,只要好好經營,絕對能帶動滿州當地經濟發展。為了推廣雨來菇,他和潘秀琴母子倆建網站、跑市集、到學校開課也以雨來菇幫學童加菜,未來更希望成立全台第一個雨來菇產銷班,與當地農民分享通路,讓更多人認識「情人的眼淚」。

雨來菇怎麼煮? 宜甜宜鹹好簡單

產業雖然日漸蓬勃,但多數人對雨來菇仍覺陌生。潘秀琴建議,雨來菇買回家直接冰冰箱,如果是農場現採的雨來菇,冰藏時間可達兩週,市場通路的雨來菇一週內食畢最安全。烹煮雨來菇之前可先用容器裝清水洗一次,接著用篩網濾水、沖洗第二次,另外,農民採收後都替雨來菇脫了水,烹煮前泡水 2 至 5 分鐘,口感會比較好。

以下是幾道簡易的雨來菇料理,建議大家動手試試看:

一、雨來菇養身湯圓

  • 材料:雨來菇 50 公克、飲用水 600 毫升、小湯圓一盒、薑片 2-3 片、紅棗 5 顆、龍眼乾一匙、黑糖適量、紅糖適量
  • 步驟 1:雨來菇滾水汆燙、小湯圓滾水至浮起,過冷水、紅棗去子剪成小塊
  • 步驟 2:原鍋加入飲用水,放入薑片、黑糖、紅糖、龍眼乾、紅棗,煮至沸騰。
  • 步驟 3:湯底煮至沸騰後加入雨來菇、小湯圓、枸杞,再煮至沸騰、攪拌均勻即可。

二、雨來菇炒蛋

  • 材料:雨來菇 150 公克、蛋 2 顆、九層塔一把、醬油少許、紅糖一小匙、油一小匙
  • 可視個人口味偏好加入:蒜頭、辣椒油、檸檬
  • 步驟 1:雨來菇清洗後以滾水川燙、雞蛋打散攪拌均勻
  • 步驟 2:鍋內倒入 1 小匙油,加入蛋液翻炒,炒至微微成型後,再加入雨來菇及醬油翻炒並收汁,最後加入九層塔起鍋即可。

三、雨來菇炒蛤仔

  • 材料:雨來菇 50 公克、蛤仔半斤、蒜頭 3 顆、油 1 小匙、醬油 2 小匙、飲用水 1 大匙、九層塔一把、糖少許、米酒適量
  • 步驟 1:清洗食材、蒜頭切碎備用
  • 步驟 2:鍋內放入油、加入蒜頭爆香
  • 步驟 3:再加入醬油、飲用水、糖至沸騰,接著加入蛤仔、米酒
  • 步驟 4:等到蛤仔打開,再加入雨來菇翻炒,最後加入九層塔起鍋。

四、薑絲蘋果天使淚

  • 材料:雨來菇 50 公克、紫蘇梅數顆、薑絲少許、蘋果兩顆、鹽及糖少許、苦茶油少許
  • 步驟 1:將蘋果去除頂部約 1/3 後挖空,用果皮為容器,蘋果及果皮泡鹽水預防變褐色
  • 步驟 2:雨來菇滾水汆燙後過冷水
  • 步驟 3:雨來菇、切片的蘋果、嫩薑絲與紫蘇梅一起醃漬,視個人口味用鹽及糖調整味道後,再調以苦茶油
  • 步驟 4:將成品裝填在蘋果容器中,裝飾些許蘋果皮切成的絲即可
薑絲蘋果天使淚(圖片來源/花改場)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