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接工程衝擊漁民作業,漁船集結抗議(圖片來源/焦點事件,攝影/王子豪)1

三接外推劇烈擾動海域,漁獲見底,永安討海人怒吼「我要活下去」,要求重啟協商

藻礁公投在兩年前沸沸揚揚,如今餘波盪漾,中油開發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以下簡稱「三接」)工程已在進行中,但由於外推案改變設計,嚴重影響漁民作業,漁民團體在3月8日出動50條漁船,包圍三接海上工區,要求中油出面重新協商補償方案。3月17日在桃園市政府及中壢區漁會協調下,漁民與中油再次協商,結果仍再次破局。

漁民自救團體表示,三接開發協商過程主要都由漁會參加,大部分漁民未能實際參與,待開發工程進行後,漁民才感受到海域遭到巨大擾動,漁獲銳減,迫使漁民成立團體自力救濟。然而現行制度下,漁會才是法定漁民團體,中油要求「必須有漁會才能談」,漁會對漁民自主成立團體亦有嫌隙,讓協商過程一波三折。

三接工程衝擊漁民作業,漁船集結抗議(攝影/焦點事件王子豪)

「三接案」變更設計外推455公尺,漁團要求:重啟協商

為了降低工程對藻礁的傷害,中油規劃將工業港向外推455公尺,據經濟部資料,工業港棧橋外延伸1.2公里加上防波堤6公里,面積廣達數十公頃海域。尤其防波堤施工期間,工程單位海拋沉箱後須再投放石塊加以固定,但工程尚未完工,已讓漁獲量見底。

三接開發以來,漁民作業範圍變窄,工程擾動海域導致漁獲量銳減,「現在漁船必須去更遠的地方捕魚,然而魚還是越來越少。」永安漁港討海人協會理事長楊門圈拿出永安漁港查報員紀錄的漁獲量,「2017年還有409噸,2019年剩283噸,現在更少了,以前一條漁船運氣好一天最多可以抓二、三十萬塊,現在一個月也抓不到。」

加上工區警示不足、事故風險提高,漁船頻頻與工作船發生絞網糾紛,雙方箭拔弩張。漁民多次要求協商始終沒有得到答案,累積已久的不滿爆發,導致3月8日50條漁船自力救濟,高舉「我要活下去」布條,包圍三接工區進行海上抗爭。

3月8日,桃園永安漁港50條漁船高舉布條「我要活下去」,發動海上抗爭包圍三接工區。(討海人協會提供)

發動抗爭的楊門圈海上資歷超過50年,他表示當地多屬沿海小型漁船,每當冬季是永安漁港的旺季,竹午、白鯧、烏魚等高經濟魚種南下,卻也伴隨東北季風帶來大浪,「漁民多是小船,常常只能沿岸行駛,(工業)港外推之後,漁民捕魚須繞行更遠,危險性更大,加上工程改變周邊海流,漁民作業方式與作業地點都得重新來過。」

漁民尤其憤慨的是,未來工業港將停泊LNG(液化天然氣載運)船,LNG船有進出航道的管制,工業港是否將完全禁止漁船航行捕魚?種種問題中油並未充分告知並提供協商管道,終於導致漁民不滿提前引爆。然而理應代表漁民爭取權益的漁會,卻與漁民團體產生嫌隙,楊門圈無奈表示:「漁會對地方的開發,只想拿行政費(補償作業),其餘什麼都不管。」

早年觀塘工業區開發時,透過漁業補償將觀塘海域劃除專用漁業權範圍,接手的中油認為漁民主張漁業權的正當性有疑慮。(圖片來源/漁業署。記者增加標示)

討海人協會:海域破壞嚴重,漁會悶不吭聲,漁民只好自力救濟

連同3月17日協商破局,已是第三次協商無效,雙方依然「沒有共識」,楊門圈怨道:「我們提出漁獲量減少的證據,但中油每次都派沒有決策權的人,或把責任推給包商,不然就是隨口敷衍『帶回去討論』,毫無誠意。」更令他無奈的是,漁會幹部雖有出席協調會,但並未力挺漁民行動。

「漁會幹部認為我們成立討海人協會,產生競爭關係。」楊門圈說,討海人協會原本是一群自發巡守桃園沿海漁場,防止大陸鐵殼船越界捕撈的漁民組成,2019年才正式發起註冊立案,現在已經成為永安漁港捕撈漁船的自力救濟團體。

「真正有在討海的才會在意海域的改變」,楊門圈表示,永安漁港雖然有300多條漁船,但實際有捕撈作業的只有三分之一,其中又以5、60條刺網漁船受工程影響最大。討海經驗超過50年的楊門圈痛陳,「刺網長達數公里,下網之後要計算海流,抓準時間起網,現在漁場破壞,水流改變,打亂原本放網作業方式,漁民找不到作業環境,只好採取自力救濟。」

楊門圈指著傳統作業漁區說,這裡是最好的漁場,但是三接開發之後漁民再也抓不到魚。(攝影/林吉洋)

中油:爭議海域已塗銷漁業權,仍會展現誠意與漁民溝通

中油公司發言人張瑞宗認為,爭議海域在早年開發觀塘工業區時,已補償過漁業權,將開發海域劃除專用漁業權範圍之外。中油接手後開發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也曾提出一筆施工期間補償,2018年雖有變更設計提出「外推方案」,但「外推範圍也不超過已劃除漁業權的海域」。

張瑞宗認為,既然該海域已塗銷專用漁業權,基於過往已有補償,漁民再次訴求補償的正當性顯然存在疑慮。不過他也表示,既然漁民希望再次協商,中油基於敦親睦鄰仍會展現誠意繼續溝通。他也補充,原則上「漁會才是法定正式漁民組織」,中油仍希望以漁會為協商對象,再參酌其他漁民團體意見。

漁民心聲:漁民不是索求無度,只是要知道未來如何活下去

張議軒是參與3月8日行動的成員之一,聽到中油認為該海域已塗銷專用漁業權,漁民失去主張漁業權資格,忍不住語氣激昂起來。「三接是國家重大建設沒錯,海域開發的痛苦是漁民在承擔,家族世代居住在這裡,以海維生,怎麼會說沒有權利?」

他更痛批,歷次開發會議只有漁會幹部出席,漁民根本沒機會參與,資訊幾乎被漁會壟斷,漁民只能「被告知」,當漁民發覺開發影響深遠時,已訴苦無門。「我們要捕魚,要養家活口,漁會沒有替漁民講話,我們只好自力救濟走上抗爭,難道要我們坐以待斃嗎?」

「漁民未來生活充滿不確定性,LNG船一來永安漁港幾乎不能出海,這些政策不明的問題,不能等工程完工之後才來談。」這一路走來,被外界貼上「貪婪、索求無度」的標籤,讓張議軒十分憤慨。「說我們是環保流氓,真的不是那樣,我們只是想知道未來生活該怎麼辦?」他語氣中憤怒夾雜著無奈。

漁民們希望找中油協商,結果中油卻把施工影響責任推給包商,不然就推給地方政府或漁會,實際上漁民「相當無奈」,才會啟動海上抗爭包圍工區。

漁民出示漁獲紀錄,表示三接海域過去是相當優良漁場,每年冬季均能捕獲竹午白鯧烏魚等高級魚種。(圖片提供/張議軒)

潘忠政:外推案應重新評估漁業衝擊

早年東帝士集團的東鼎公司開發觀塘工業區曾補償買斷海域專用漁業權,致使接手的中油認為漁民已經失去要求補償正當性。然而桃園在地聯盟、藻礁公投發起人潘忠政卻認為漁民訴求有一定正當性。

潘忠政表示:「開發案變更設計後,工業港外推方案的漁業影響,確實未曾重新評估」,他認為海域的變化,漁民感受最直接。「過去永安漁港因為有藻礁提供的完整生態,形成良好的漁場,現在開發造成的漁獲銳減、漁民生計的衝擊,也證實三接案開發之後,對海底生態的影響十分巨大。

「歷來官方的開發會議只有漁會代表漁民意見,實際從業漁民少有機會表達意見,直到2019年成立討海人協會,以捕撈漁民立場參與藻礁議題表達意見。」他表示「雖然公投案擋不住(三接開發)」,但實際工程推進後,海洋環境劇變,對漁民而言「衝擊才剛開始而已」。

生態學者:西海岸開發套路,漁權第一個犧牲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長期紀錄藻礁與海岸環境變遷,他表示,「歷年來西海岸的工程開發,環境破壞之後,第一個犧牲的就是漁民。」尤其近年推動能源轉型政策,離岸風電與天然氣接收站,選址多在平緩水域,大幅度與傳統漁場重疊,「每一次的開發案就是漁權的犧牲」,長年下來海岸環境大幅破壞,導致漁獲量逐年下降,對漁業傷害相當重大。

「漁業補償制度實際上相當不利於實際從事捕撈的漁民」陳昭倫指出,漁會選舉制度積弊已久,部分漁會淪為非實際漁業從業人員主導,且受制於政府,在歷次爭議中屢屢偏向開發商及政府單位,幾乎難為漁民發聲。

制度的缺陷也成為海岸環境保護的困境,「拿下漁會等於拿下漁權,已經成為西海岸開發的固定『步數』。」陳昭倫疼惜道:「漁民教育程度不高,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要求補償』是最基本的訴求,實際上背後是制度形成漁民的弱勢處境」,他認為社會大眾應對此有更多理解。

桃園市政府農業局漁牧科謝科長表示,目前市府態度是「盡力協調」,促成對話圓滿解決。然而做為開發商及現有法規制度上的漁民法定代表人中壢區漁會,經過記者多次電話聯繫,均不願回應本案。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