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爸媽去上課,種出友善文旦 李羚卉返鄉耕耘,文旦柚分級、洋桔梗網售創新局

如果問台南麻豆什麼最有名?絕大多數的人會說「文旦」,不過位在麻豆的蒲公英農場不只有文旦柚,還有紅柚、白柚、柳丁和洋桔梗!李羚卉和三個姐妹從小跟著爺爺和爸爸種植果樹和花卉,連學校放寒暑假也不能休息,及長外出工作不適應,回家跟著爸爸下田,才發現自己很喜歡務農。

為了提升農產品的價值,李羚卉帶著父母去上課,學習草生栽培、剪枝,父親還自製有機液肥,栽培出酸中帶甜、具有風味的文旦柚。

過去家中農產品都是交給行口、盤商,李羚卉開始嘗試網路直售給客人,她將每棵柚樹編號、分批採收,重量分級後測定糖度,糖度達標者才會出貨,多樣化栽培也讓客人更有印象、一整年都有東西可以買。網路直售讓李家有驚無險的渡過疫情期間,李羚卉認為,農業有彈性和韌性,只要認真做,絕對是有前景的。

蒲公英農場以草生栽培經營果園,採後分級出售優質文旦柚(攝影/林怡均)

被花和柚子養大,外出工作後又返鄉務農

台南區農改場副研究員張汶肇是國內柚子專家,他對蒲公英農場的形容是「很拼」,因為麻豆農戶多種柚,少數農戶兼著種花,李家便是其中之一。李羚卉的爺爺種植柚樹,曾在 2004 年和 2006 年拿下文旦柚評鑑冠軍,爸爸李宏期則鍾情於花,家裡農田便分著種植柚子跟花卉。

李羚卉回憶,每年 11 月到羿年 6 月要幫忙顧花,7 月起則要處理柚子,花是勞力密集,柚子銷售時間短,寒暑假常常忙到一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

童年被花和柚子填滿,李羚卉和姐妹們長大後都沒有走上農業這條路,但會在週末回家幫忙。李羚卉原本在南一出版社擔任教科書編輯,但編輯工作壓力非常大,每天早上進到辦公室得一路趕稿到晚上,有時甚至半夜十二點才能下班,「我覺得被困住了,好痛苦」。後來爸媽詢問她和姐妹們是否願意接班,李羚卉想想了就點頭。

「回家發現,其實我很喜歡務農」,李羚卉認為,務農的彈性很大,且工作空間開闊,比起坐辦公室來得舒適。但她與許多農二代一樣,要面對上一代的壓力,因為觀念不同,一度讓她想離農,「做任何事情都綁手綁腳的」,讓她留下的契機是帶著父母去上課。

李羚卉外出工作壓力大,回家務農重獲自由(攝影/林怡均)

帶爸媽上課,學習草生栽培、剪枝、做有機肥

為何要上課?李羚卉表示,老一輩務農心力都放在生產,柚子幾乎都交給行口,花則是送拍賣市場,但價格都受制於人,儘管爺爺的文旦柚拿過獎,行口也沒有給更高的價格,而傳統慣行生產模式又做不出市場區隔,勞力投入等於只有賺工錢。她雖意識到問題想改革,提出建議卻總被反駁,「爸媽認為我沒種過、什麼都不懂」,因此帶著父母到農改場、各地農場上課觀摩,直接讓老師說服爸媽。

上課讓李宏期開始接受不同生產方式,也接納李羚卉的想法。果園裡最大的改變是「留草」,李宏期表示,過去因為擔心草會和果樹競爭養分,所有柚農都非常認真割草,整個柚園「寸草不留」,但光禿禿的草地一旦遇到下雨,土壤中的病菌會被沖濺到果樹上。此外,昆蟲沒有其他食物,就會來危害柚樹,割草對農民來說更是工作負擔。

果園開始留草後,李宏期發現,果樹變得更健康,尤其在乾旱時,草皮能為土壤保水、降低地表溫度,讓根系健全發展,只需要在野草快開花與柚樹花期割草,便可兼顧柚園生產及草相,割下來的草也能為土壤補肥。

蒲公英農場的柚園改為草生栽培,搭配有機肥種出酸中帶甜風味的文旦柚(攝影/林怡均)

除了留草,另一項改變則是剪枝。李宏期表示,以前剪枝都是請人幫忙,但上課後才發現,錯誤剪枝會影響樹形、結果率和果實外觀,與女兒一同上課後才學會剪枝。而為提升柚子品質,他還將落果、豆粉、魚粉及粗糠等加入微生物醱酵,製作成有機液肥,澆灌給果樹,提升文旦柚品質。

花的種植也因為李羚卉的加入而有了改變。為了顧全花的賣相,花農個個有「潔癖」,見不得花田裡任何病蟲害,噴藥、用肥毫不手軟。洋桔梗是蒲公英農場重要的收入,李羚卉返家後,父親觀念也有改變。李宏期坦言,洋桔梗的連作障礙嚴重,為了減少土壤中的病原,農場現在會翻土整地後淹灌水,再蓋上一層塑膠布,利用溫室內的高溫以及覆蓋在土壤上的塑膠布雙重加溫,達到土壤表層的殺菌,並加裝適當網目的網子降低蟲害。

李宏期鍾愛洋桔梗,透過淹灌、塑膠布調高土溫來減少病原(攝影/林怡均)

每棵文旦樹編號、分批採收測糖度,達標才出貨

有機液肥為文旦柚增添了酸中帶甜的風味,果實收成後,李羚卉把分級做得更細緻。她將家裡的三處柚園分為 ABC 三區,每區的每一棵柚樹都做了編號,採收時將每棵柚樹的文旦柚單獨放成一堆,每堆都會抽樣測試糖度,糖度合格的果實才會出貨。

為什麼要如此費工?李羚卉說明,家中作物眾多,有花與柑橘類作物,「最難顧的就是文旦」,因為文旦柚樹對土壤非常挑剔,同一片果園裡,每棵果樹會因為樹齡、陽光、風向及雨水等條件,結出的果實品質風味都有差異。老欉果樹結出的文旦柚較小、較好吃,不過十歲以下的新欉柚樹也會結小果,因此即便都是小顆的文旦都還是要分批、測糖度,「品質達標出貨,是農夫的責任」。

家裡一年會產出五萬至六萬斤的文旦柚,過去幾乎都依賴盤商,李羚卉回家後,開始經營網路銷售,透過這些美味的文旦柚建立起口碑,九年經營下來,現在農場每年可以自行賣出一萬五千斤,大大降低對盤商的依賴,也增加了農場的收入。

柚農為了施肥而開土溝,放置肥料後再覆土(圖片來源/蒲公英農場臉書)
寶特瓶中放入樟腦丸掛果樹,氣味來驅離東方果實蠅和薊馬(攝影/林怡均)
以木片防治柑桔窄胸天牛,天牛會將卵產在木板間(攝影/林怡均)

全年都有農產可賣,客人可來產地買花

種植多樣作物雖然疲憊、沒有太多休息時間,但也帶來銷售優勢。李羚卉表示,文旦柚一年一收,販售給消費者有較好的利潤,不過也有風險,「很難確保今年下單的客人,明年會不會記得我們」。多款作物收成時間錯開,可以讓她一整年都有產品可以販售,並和客人互動。

文旦柚、紅柚、白柚及柳丁相對耐儲運,可以透過網路販售、宅配給客人,不過花的直售難度就比較高。李宏期目前種有兩分地的洋桔梗,採收後送花市拍賣。不過李羚卉將自家農場照片放到粉專後,竟也有消費者想要買花,考量到花的運輸風險,以及務農工作多而繁瑣,她會請客人配合農場時間、直接到產地來取花。

蒲公英農場的農作物目前還無法透過網路完售,但網路客人的確是支持農場的堅實力量。李宏期坦言,過去三年疫情打亂原本的農產運銷模式,消費者紛紛轉為網路下單,女兒經營的粉專幫助農場度過了疫情,甚至連疫情期間市況最慘的花,都能透過網路賣出去,「羚卉回家真的幫了很多忙,沒有她,我根本不會賣。」

李羚卉將文旦柚樹編號,每棵樹採下的柚子都會區隔開來(圖片來源/蒲公英農場臉書)

辦活動拉近與客人的距離,有伴就有務農的動力

現在客人來農場不只買花,有時候也會參加活動。鄰近的文旦柚青農李佳翰率先在麻豆果園中舉辦餐會,邀請客人來果園,李羚卉後來也與李佳翰一起辦活動,讓客人來自家果園走動,有了實體互動,更能拉近與客人的距離。

回家務農後,李羚卉對農業的觀點也有了轉變,她坦言剛開始只看到務農的勞累與經營不易,但隨著認識的人越來越多,她發現農業很有彈性,現在麻豆的務農氣氛也非常好,農會非常願意協助農民、帶農民去參訪。更重要的是現在結識的青農們極有活力,讓她覺得有了一群可以一起走下去的同伴,「只要好好做、被看見,收入絕對是穩定的」。

不只販售文旦柚,蒲公英農場也邀請客人到柚子園用餐。(圖片來源/蒲公英農場臉書)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