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和大家分享「生微生物肥料及堆肥」課程筆記

前言:感謝大家對生物農藥筆記的支持,能在此平台與大家分享是我的榮幸,接續上次課程分享,在此與大家分享「微生物肥料及堆肥筆記」,還請專家能多指正不足之處,謝謝。

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之所有微生物必須是原生於自然界或經人工誘變,且非屬基因改造微生物。可分類成豆科根瘤菌肥料、游離固氮菌肥料、溶磷菌肥料、溶鉀菌肥料、複合微生物肥料。能被稱為微生物肥料除以上要求外,需經純化過程,否則應稱為堆肥。

以成本角度,微生物肥料高於化學肥料,但土壤中氮磷鉀三種成分會產生拮抗作用,因此可將土壤送各地改良場做免費分析,如果磷鉀值高於標準值,就建議用溶磷、溶鉀肥料,固氮菌則僅適用於豆科植物,其實一般土壤磷值都偏高,以非離子態被儲存在土壤中,而植物只吸收離子態的肥料,因此溶磷菌是我們最有可能用到的微生物肥料。

33

台中改良場土壤檢測與施肥相關頁面 http://tdares.coa.gov.tw/view.php?catid=5442

微生物肥料主要功能與使用方法:

1. 菌根菌:

a. 可以幫助作物根部形成共生菌根,而增加對磷肥的吸收面積及能力,因此菌根菌常存在於先驅植物中。

b. 可促進農林作物之生長、增加無機鹽類之吸收、降低重金屬危害、抵抗土壤病害、增加抗旱能力、延長根系壽命、提高移植存活率。

c. 穴盤育苗應用,直接將固態種菌與培養介質以1:20之體積比混合均勻當成培養土使用。介質本身需考量氮肥及磷肥不要太高,可用泥碳土:珍珠粉=2:1方式調配優良介質。

d. 苗床應用,一平方公尺需施用300~500克種菌,將種苗與種菌以工具於苗床上均勻攪動。

e. 田間應用,原則上幼苗時使用最佳,施用時盡量接近根部,每平方公尺約施用300~500克種菌。

f. 注意菌類都需要氧氣,因此勿與未完熟之堆肥混用。

g. 注意事項:施用於作物根部最佳,育苗介質與苗床事先進行消毒,在進行菌種接種效果較好,不可與化學農藥及肥料同時使用,種菌一般保存期為6~12個月。

2. 溶磷菌:

a. 溶磷菌主要增加溶解土中磷礦石粉、過磷酸鈣、磷酸鐵、鋁磷化合物的溶解。

b. 另外可分泌植物生長激素。

c. 加入適當的葡萄糖、蔗糖、甘露糖等磷源於土中,可以幫助溶磷菌繁衍,更有效發揮溶磷菌作用。

d. 短期作物在幼根形成至生長最旺期之間施用。

e. 中期作物(約2~4個月)在生長旺盛期前施一次,隔兩周再施一次。

f. 長期作物(大於4個月) 在生長旺盛期前施一次,隔兩周再施一次,開花或幼果期再補一次。

g. 花卉作物於生育期及開花前期各施用一次,長期花卉作物可於採花期再施用一次。

h. 施用於作物根部最佳,不可與化學農藥及肥料同時使用,溶磷菌不可暴露於陽光下,置於冰箱可保存為4~6個月。

45_03

圖一 各種微生物肥料菌種(A.豆科共生固氮菌、B.溶磷菌之溶磷作用、C.木黴菌之厚膜孢子、D.菌根菌之孢子(圖片來源:http://www.taifer.com.tw/search/053001/45.html

微生物肥料使用仍須配合正確的土壤管理:

1. 配合適當輪作、浸水、翻曬

農耕最大禁忌就是連作同一科的作物,因為容易讓同種病原菌壯大,搭配多種科別作物輪作可以讓病原菌不易擴大數量,輪作又以水稻最佳,可以藉由浸水來改變土壤微生物相及洗去多餘鹽分,另外搭配輪作綠肥可以增加有機質及改善土壤,因此在休耕期如能浸水、翻曬可以達到不錯改善土壤效果。

2. 適時適量施用土壤改良劑

土壤最佳環境為PH值6.0~6.5,在PH值5.5以下,植物養分中氮、磷、鉀、鈣、鎂、硫等養分不容易被吸收,且酸性土壤因為氫離子含量高,土壤中活性鋁、鐵、錳易被溶解,對植物產生毒害,有益微生物活動受阻,因此可以使用草木灰、燻碳、石灰石粉、苦土石灰、蚵殼粉、矽酸爐渣等當土壤改良劑調整。

3. 合理施用有機質肥料

由於土壤有機質容易消耗掉,必須適時補充有機質。微生物主要以有機質為碳源及營養源,諸如禽畜糞、骨粉、豆餅、豆粉、花生餅、菜仔粕、芝麻餅、棉仔餅、箆麻仔餅等都是很好有機質肥料的材料,但須經完熟的堆肥處理至穩定才能使用。

綜合以上,微生物肥料被使用在無化肥及無農藥的微酸性土壤效果最佳,而且土壤是長期性影響,使用上如能考量往有機種植發展效益最大。

堆肥管理

每逢蔬菜盛產,大家常看到政府又耕除多少高麗菜當綠肥,還有我們常常種植田菁、向日葵、波斯菊、甜菜等當綠肥,這樣直接耕除就可以馬上改種其他作物嗎?答案是不行,因為未腐熟之作物混於土壤會產生以下問題──土壤缺氮、產生酚酸影響作物生長、傳播病菌、雜草種子持續生長。

這個問題也是上了課,我才了解,原來我們存在很多似是而非的狀況。正確做法是先將綠肥泡水二週再翻耕,慢慢排水到四週時再耕犁種新作物。而像田菁等易生蟲害的綠肥,最好的做法是先割草移除當堆肥材料,再進行耕犁。

堆肥之目的

1. 調整有機物碳氮比,碳氮比在20:1是植物最佳環境,過高或過低都會對植物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堆肥材料經堆積分解到穩定,即可直接施入土壤。

2. 減少有害成分,有機物分解會產生甲烷、氫氣、酚酸、有機酸等有毒物質,對作物生長有害,若經過堆積腐熟分解可減少有害成分。

3. 避免有機物分解所產生的不良因子,一般有機物含有醣類、脂肪酸等成分,當微生物分解時會產生高溫及局部缺氧,微生物大量生長時產生土壤還原性,這些都不利植物根部生長。

4. 消滅病菌、蟲卵、雜草種子,有機物質含有以上物質,在經過堆肥發酵過程溫度可達60℃,大部分病菌、蟲卵、雜草種子都可被滅除。

5. 改良物理性,有機質有些本身堅硬、纖維強韌,經過堆積分解會變成脆細、柔軟,以利於施肥。

6. 減少臭味,維護田間衛生,發酵後大大降低有機質的味道,施於田間可減少蚊蠅產生。

7. 可調配堆肥成分,增加肥效。

粉碎後的牧草加上氮肥,經過時間就會成為很好的堆肥(圖片:溪底遙學習農園)

堆肥基本原則

1. 碳氮比,初期碳氮比建議為25~35:1,經由堆肥過程

微生物會消耗部分的碳和氮至穩定碳氮比約20:1,碳氮比太高會因缺氮微生物繁衍過慢,堆肥過程過長,碳氮比過低時,氮會變成氨氣外散而損失,碳氮比高的材料有樹葉(需粉碎)、雜草、稻桿、木屑(須注意不可有防腐劑)等,碳氮比低的材料有禽畜糞、菜仔粕、米糠、黃豆粉等,最簡單不需分析的方法就是取4份碳氮比高配1份碳氮比低的材料就可達到約25~35:1的最佳比例。堆肥時間一般需60天。

2. 通氣,堆肥需提供足夠氧氣供微生物使用,因此常需翻堆以增加氧氣,有足夠氧氣微生物作用就會增加發酵作用而增溫,也可用打氣方式送氧氣進堆肥中,通氣性不佳時,另外可加入榖殼、樹皮、鋸屑等增加通氣性。

3. 水分,須有足夠水分維持微生物生命及活動,適當水分為60%,約手握一把擠壓,沿著指縫滴五滴水以內的溼度。

4. 溫度,初期升溫較快,測量位置為上層部分的中心,深約30~50公分處,測量時間約10~20分鐘,如升溫至60℃維持48~72小時即可殺滅80%蟲卵℃,如果持續升溫至75℃以上會破壞養分,因此需降低堆肥高度等方式來降溫(一般建議高度約1.5m)。

5. 酸鹼值(PH值),PH3~11之間都可進行堆肥,但以PH5.5~8.0最佳,PH值過高會導致氮素逸散,可加木屑、細砂改善,加石灰會更臭,經堆肥後完全腐熟其PH值為7左右的中性。

6. 微生物菌種,可添加木黴菌及枯草桿菌其中一種增加堆肥效果,不用同時加,如要同時加需評估相容性,枯草桿菌一般先稀釋200倍加入雜草堆中,木黴菌對蔗楂、木屑、榖殼等有效,豬糞及稻桿可加Bacillus F菌,加菌的堆肥除可使堆肥更易成功及更快達成。

7. 腐熟度,從外觀辨別,可從疏鬆、黑褐色、沒有臭味、有泥土香氣等來判定完成否。另外翻堆後如溫度不會上升,約為室溫即可使用。

堆肥注意事項

1. 有頂棚的堆積場所較佳,可以避免陽光直曬殺菌及下雨時沖刷影響水分及堆肥形狀。

2. 大型有機物質須先裁至5~8公分以下,以利微生物分解。

3. 碳氮比高的如稻穀、木屑、蔗渣、碎樹枝等,需經過假堆過程,單獨先加水堆置使其纖維軟化再混合其他材料。

4. 堆肥過程長,為防止蚊蟲放卵,可在上敷蓋草蓆、稻草、麻布等。

5. 最後階段需將堆肥攤平蒸散多於水分可利於保存。

6.有機材料選擇,高氮選擇黃豆粉,高磷選擇骨粉,高氮及磷選擇魚粉或豬骨粉,有機耕作時高氮及磷選擇乳清粉(飼料級奶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