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入夜蛾派對》研究員化身蔥田保全,夜觀甜菜夜蛾「開趴」,找出防治方法

深夜平靜無聲的宜蘭青蔥田裡,突然出現白色燈光,忽高忽低地移動,這不是幽冥鬼火,而是蔥田的「夜間保全」在巡邏!宜蘭蔥田受到甜菜夜蛾肆虐,蔥農需要更多防治方式對抗,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花改場」)因此組成夜間觀察團隊,調查田間的甜菜夜蛾,才能在牠們「開趴」時灑水驅趕牠們。

夜間觀察並不輕鬆,研究團隊從黃昏到黎明,重複在蔥田彎腰、蹲下,搜索藏匿在蔥田間的甜菜夜蛾,不斷被飛舞的蚊蟲「親吻」,結束觀察後還眼酸、腰痛、作息大亂,只為了找出夜蛾派對「最嗨」時刻,優化灑水防治方式。在此之前,他們雖然身心俱疲,仍會持續到蔥田「參加派對」。

深夜的蔥田裡,研究團隊頭帶探照燈,搜尋在青蔥間「開趴」的甜菜夜蛾。(圖片提供/花改場)
縱使天氣陰雨、田間泥濘,研究成員還是不懼辛苦,蹲在青蔥旁觀察甜菜夜蛾。(攝影/孫維揚)

宜蘭蔥農的惡夢 甜菜夜蛾危害加劇

甜菜夜蛾食量大、危害作物種類廣泛,是許多農民的夢魘。花改場助理研究員林立表示,宜蘭三星盛產青蔥,但夜蛾幼蟲只要啃食蔥葉、或在葉片留下糞便,青蔥就會失去價值。尤其在乾燥、炎熱的夏季,甜菜夜蛾會大舉入侵田間,此時偏好冷涼的青蔥生長狀況也剛好較差,蟲害變得相當嚴重,蔥農背負巨大農損風險,「受害最慘烈時,只能完全棄收」。

蔥農已有數種防治方式,包含冷藏蔥苗、施用推薦藥劑、吊掛性費洛蒙誘殺器等,抵禦甜菜夜蛾侵擾。不過林立指出,台灣近年夏季氣候更為乾熱,甜菜夜蛾肆虐程度攀升,既有防治技術成效減弱,蔥農急需更多招數對付甜菜夜蛾。

蟲害加劇時,追加農藥是較立即的防治方式。然而花改場研究助理林俊成說明,三星鄉的甜菜夜蛾已經具有高抗藥性,農藥效果受限,還可能產生完全抗藥的「超級夜蛾」,增加農藥殘留風險,蔥農不敢多施農藥。唯有新增非農藥防治方法提供蔥農交替使用,才能根治甜菜夜蛾危害。

經過甜菜夜蛾肆虐的蔥田,青蔥慘不忍睹,農民損失慘重。(圖片提供/花改場)

灑水阻止成蟲「開派對」 團隊化身夜間保全

甜菜夜蛾成蟲幾乎不進食,直接危害程度低,但需阻止成蟲在蔥田交配、產卵,才能減少幼蟲繁衍。除了性費洛蒙或燈光誘殺器,花改場想出以「水攻」驅趕夜蛾。林俊成解釋,甜菜夜蛾忌水,夏季出現颱風、雷陣雨,或者冬季長期陰雨,都會降低夜蛾肆虐。若蔥農模擬下雨,夜間用噴灌系統灑水,能防止夜蛾在蔥田「開派對」。

「蛾」如其名,甜菜夜蛾成蟲只在夜間活動,但台灣沒有深入瞭解牠們的出沒習性。林立分享,先前她與蔥農夜間蹲點,發現夜蛾要等入夜後才逐漸聚攏,並在青蔥上交配、產卵,此時噴水驅趕「能提升防治效果」。不過當時他們未通宵觀察,夜蛾「狂歡縱慾」的時間、交配與產卵高峰時段仍無清楚資料。

不聚焦特定時間,讓蔥田整夜灑水,將耗費龐大的水、電量,青蔥也可能太過潮濕而罹病。林立因此召集林俊成等研究人員化身「夜間保全」,整夜在蔥田「深入派對現場」,觀察甜菜夜蛾成蟲的出沒習性,以利設計省水又有效的灑水方式,讓蔥農逼迫夜蛾「早點收攤」。

食量大的甜菜夜蛾,是宜蘭蔥農的頭號敵人。(圖片提供/花改場)
在晴朗的夜晚出沒於蔥田,停駐在青蔥田的甜菜夜蛾成蟲。(圖片提供/花改場)

苦撐意志通宵巡邏蔥田,結束後作息大亂

夜間觀察工作並不複雜,研究團隊從傍晚輪班到花改場蘭陽分場的 0.7分地試驗蔥田裡,頭戴探照燈、手持手機或寫字板等記錄工具,每小時巡視每排青蔥,記錄停駐在蔥上的甜菜夜蛾成蟲。不過林立表示,即便團隊萬全準備,仍可能因夜間強降雨而中斷觀測,記者採訪當天下午下大雨,令她相當焦慮,萬幸傍晚雨停,夜蛾依舊有出現。

為了不放過每隻藏匿在田間的夜蛾,團隊每次巡視都要耗費超過半小時,記錄直到晨光再現,林立因此召集研究室成員「組隊」工作,「不然我一人絕對無法負荷」。她負責午夜至清晨的觀察,工作時段與正常作息相反,她坦言「真的很難不睡著」,須憑藉意志力、提神飲料、每批次觀測後不斷與成員討論成果,才撐起精神繼續研究。

研究團隊也苦於「參與派對」後的作息調整。林立以自身舉例,到晨曦乍現、夜間觀察結束,她累積的睡意卻消散,疲憊卻難以入睡,後續花上兩天才恢復正常作息。已經預測成員會遇上相同困擾,她特意把夜間觀測安排在週五,「大家才有假日(調整作息)」。林俊成分配到午夜前觀測,作息影響程度較小,但他也承認,「觀測後幾天,比較疲憊無可避免」。

研究團隊經常要蹲下身子,才能看清有沒有「漏網之蛾」藏匿在青蔥之間。(圖片提供/花改場)

重複彎腰、蹲下,眼酸腰痛又被蟲「撞臉」

甜菜夜蛾的歡樂派對,則是研究團隊的修行場。林俊成說明,配合青蔥高度,夜間觀測過程要一直彎腰尋找夜蛾,葉片任何地方都是夜蛾的「休息區」,他說明,團隊成員要不時將腰彎得更低,或蹲在青蔥間,才能照出躲在較底層的夜蛾,整夜重複相同動作,「那過程不能用『舒服』形容」,他說得十分含蓄。

還好青蔥上休息的甜菜夜蛾不會被研究團隊的「突襲照光」驚擾、亂竄,影響觀察精準性。反而其它蚊蠅經常被成員頭上的燈光吸引、聚集。林俊成表示,他的臉在觀測過程一直被小蚊蟲「親吻」,「很癢、很惱人」。林立也說明,蔥田上空有飛舞「狂歡」的甜菜夜蛾,成員在行走、起身時不免與牠們相撞,「畏懼昆蟲的人應該會嚇壞」。

跟著研究團隊蹲在田間夜間觀測不過一個小時,記者雙腳就沾滿泥巴,為了保持身體平衡,雙腿過度用力竟會發痠、顫抖,不禁佩服研究員的毅力及體力。林立分享,田間潮濕泥濘,腳穿雨鞋行走時,要動用全身肌肉行動,避免腳力過猛陷入泥中、或者太輕而打滑。一場觀測結束,成員無不肌肉痠痛,還因為範圍擴及全身,「用貼布也沒用,因為不知道貼哪!」

越夜越嗨 成蟲深夜「入場率」攀升

「夜間保全」犧牲睡眠、全身痠痛,為的就是弄明白甜菜夜蛾的「派對流程」。林立表示,甜菜夜蛾約從晚間七點就會「入場」、停棲在青蔥上,兩、三點才逐漸散去。停棲的夜蛾會有三種活動型態:單純停駐、成對交配、產卵,「並非產卵蛾才停止飛行」。至於在蔥田上飛舞的夜蛾,彷彿需要更多時間「暖場」,聚集時間較靠近午夜,離去時間則較接近清晨。

林立說明,甜菜夜蛾交配、產卵的時段比較靠近午夜,但夜蛾交配與產卵較不方便觀察,尤其夜蛾產卵後就會飛離,「高峰時段要再聚焦」。林俊成也分析,甜菜夜蛾像是「越夜越嗨」,隨著時間靠近午夜,數量與活動量攀升,直至清晨時遞減,等到天色轉亮,「就通通回家了」。而牠們行動的高峰,就能是蔥農灑水防治的黃金時刻。

林俊成補充,青蔥田也有架設遮陰網,試驗遮陰能否優化青蔥產量,不過在夜間觀測過程,成員發現遮陰網底下甜菜夜蛾數量會比較少。雖然成因有待研究,卻也成為意料外的成果,「或許遮陰網也可以成為防治方式之一」。

天色稍微轉暗,研究團隊就開始「巡邏」,觀察甜菜夜蛾出沒變化。(圖片提供/花改場)
研究團隊徹夜巡邏蔥田,直到晨光初現,甜菜夜蛾「開趴結束」。(圖片提供/花改場)

進一步研究防治方式 心累也要繼續參與派對

夜間觀測的初步成果讓研究團隊振奮,但成員依舊定期到青蔥田巡邏,以優化噴水防治方式。林俊成說明,「(水)沒有直接潑到成蟲,驅趕效果有限」,他至今每週會抽空到田間測試如何噴水才能發揮最大效用,手機還在觀察噴水效果時進水而故障。持續耗費心神在夜間工作,他並無抱怨,只表示「應該做的(調查),就需要完成」。

「夜觀還會繼續」,林立強調,目前研究團隊分析出的甜菜夜蛾出沒高峰,時間範圍仍過長,還要再重複觀測,找到「狂歡」的最高峰,並統計出成蟲產卵的精確時間,才能讓蔥農用少許水量,就發揮驅趕效果。另外團隊也會調查遮陰網減少成蟲出沒的原因與應用方式,新增更多防治方法。

試驗地點在宜蘭蔥田,不過西半部農田也有生產青蔥,林立認為若能建立噴水、遮陰等防治方式,全台的青蔥農都可適用,研究價值很高。至於後續夜間觀測,又有作息變亂、眼痠腰痛的問題,她不諱言「還是會覺得累」,但隨即強調,夜間觀察呈現研究甜菜夜蛾防治的意義:犧牲研究者的舒適圈,換取農民的生計,「想達成目標,就只能再深入派對囉!」

為了守護蔥農生計,林立(右二)之後仍會帶領成員夜間觀測,對抗惱人的甜菜夜蛾。(攝影/孫維揚)

延伸閱讀:

每晚出來偷吃是要逼死誰~對付斜紋夜盜、甜菜夜蛾有妙招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