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魚鱗為漁村創造百萬商機!新龍社區石斑魚鱗做面膜,盈餘為長輩供餐,建立食魚新基地

小小魚鱗竟為漁村創造百萬商機!屏東縣枋寮鄉新龍社區是龍膽石斑的故鄉,社區發展協會為了與在地產業連結,以石斑魚的魚鱗開發保養品、自創品牌「魚粦」,提取魚鱗中的膠原蛋白製作面膜、化妝水、精華液及眼霜等,現在一年營業額已突破 400 萬元。販售產品的盈餘都回饋給社區,讓協會可以發送物資、辦長輩共餐、幫獨居長輩送餐。

社區還建設了基地「枋寮新三漁」。新三漁包含食魚、樂魚、漫魚,目的是讓外地來客能透過吃魚、手作活動及一日漁民生活體驗,來認識漁業。現在基地裡不只賣保養品,也賣魚,還能買到屏東各地社區的特產,新龍社區說以後要辦課後輔導、照顧居民的孩子,未來更要開餐廳,讓更多人一吃就愛上屏東。

新龍社區為龍膽石斑的故鄉,社區以魚鱗來提高產業附加價值,並將盈餘用於社區經營。(攝影/林怡均)

新龍社區是龍膽石斑的故鄉,漁民自主社區營造

全台 40% 的石斑魚來自屏東縣,據統計,縣內石斑魚養殖戶超過 700 戶,養殖面積約 610 公頃,集中在枋寮鄉、佳冬鄉和林邊鄉。枋寮鄉的新龍社區是典型的漁村,社區內  80% 的土地都是魚塭,居民也多為漁民。過去漁民多飼養青斑、老虎斑,1995 年時,當地漁民戴昆財成功開發出龍膽石斑魚卵的繁殖方式,從此提升了石斑魚產業的產值,也使新龍社區成為龍膽石斑的故鄉。

魚塭水車修繕師傅林春來在20年前改行養石斑魚,他在每天騎車去魚塭的路上,發現家鄉環境髒亂、馬路破破爛爛,於是加入社區發展協會,希望改變現況,他帶著長輩志工每天打掃街道、撿垃圾,將心力奉獻給社區。

林春來一開始做社區營造只考慮環境、服務長輩,後來開始思考連結在地產業的可能性。他本想組織合作社來賣石斑魚,但一池魚動輒成千上萬斤,收魚的現金流太龐大,銷售又成問題,「對漁民來說,社區收個五斤、十斤來賣,實在太少」,社區發展協會也無從介入。

賣不了魚該如何讓產業與社區連結?林春來想到「魚鱗」,漁民在處理魚的過程,會產出大量魚鱗,社區一開始只是單純把被丟棄的魚鱗拿來做手工藝品。不過林春來發現吳郭魚的魚鱗能做保養品,便開始向學術單位諮詢,調查石斑魚魚鱗成分以及做保養品的可能,最後以此魚鱗保養品申請計畫,尋求資源投入。

林春來本是單純漁民,為了整理故鄉環境,就此踏上經營社區之路(攝影/林怡均)

魚鱗膠原蛋白可做保養品,廢棄物從此翻身

魚鱗為何能做保養品?水產試驗所水產加工組組長蔡慧君說明,魚鱗含有膠原蛋白,可經由皮膚吸收,增加皮膚的彈性及保濕度,不同魚種的魚鱗,膠原蛋白含量不同,軟質魚鱗如吳郭魚、虱目魚都屬於膠原蛋白含量較高的魚種。不只做保養品,中央研究員臨海研究站研究員陳志毅也發現,石斑魚所含膠原蛋白可提煉出抗菌肽,開發成治療燒燙傷的敷材與藥物,讓傷口復原,甚至去疤。

2014 年起,新龍社區找代工廠將石斑魚的魚鱗製作成面膜、乳液,陸續開發出化妝水、精華液、眼霜等產品,成立品牌「魚粦」。林春來表示,一開始魚鱗是沒人要的垃圾,取得成本為零,然而,社區開始製作保養品 1 至 2 年後,魚鱗便從廢棄物變成原料,甚至出現專門整理魚鱗的人,濕搭搭、未整理的魚鱗現在一台斤要價 40 元,處理完的乾魚鱗每台斤則高達 300 元。

不過,保養品販售的難度相當高,協會工作人員林芝萱透露,不同於香蕉、鳳梨等農產品便宜又消費者多,保養品單價較高,且市售保養品多為知名國際品牌,外出擺攤時,路過的消費者常常是只看不買,有時一天賣不出一瓶保養品。於是協會採取「直銷」策略,由社區居民直接向親朋好友推銷,銷售額再和居民分潤,以此來推廣,而保養品的販售所得盈餘則全部回饋到社區。

林春來說明,漁村裡人口老化,社區有許多常態性服務老人的活動,例如物資發送、長輩供餐、獨居老人用餐,協會過去都是向政府申請經費來支應,「但有時經費不太夠用」,如今保養品的盈餘便能補上缺口。

新龍社區以龍膽石斑的魚鱗開發出面膜、精華液、眼霜等保養品(攝影/林怡均)

居民湊錢建基地,吃魚、買魚、體驗一次滿足

新龍社區做出成績後,開始參加比賽,知名度慢慢打開,其他社區、民眾都來參訪。起初辦活動是借用附近廟宇空間,但協會希望建立自己的基地,雖然財務不寬裕,但因為長輩們對家鄉有期待,紛紛掏腰包設法圓夢,並在農委會及屏東縣政府的幫助下,建置了基地「枋寮新三漁」。

「新三漁」之名有何意義?林春來說明,新指的是新龍社區,三漁則包含食魚、樂魚及慢魚,代表來客對漁業不同程度的連結,食魚是認識漁業最簡單的方式,樂魚的意思是喜歡魚,讓遊客 DIY 製作一夜干、下廚煮出魚料理,體會不同的樂趣,慢魚則為深度體驗,例如來產地住一晚,體驗一日漁民的生活,早起跟著漁民去餵魚、抓魚等,「消費者認識漁業才能減少誤解」,例如龍膽石斑價格高,是因為牠們的餵料是鯖魚和竹莢魚。

基地裡有一整面的商品牆,除了展示新龍社區的保養品,還有屏東縣其他社區的產品。林春來說明,來產地參加活動的客人會希望多玩一些地方,新龍社區和其他社區交流時,發現彼此能與不同社區串連合作,讓店面產品及體驗更豐富。現在門口還多了一台冰箱,販售在地返鄉青年的冷凍真空包裝的分切魚肉,顯見社區對在地產業的支持力量越來越大。

新龍社區邀請遊客來產地體驗,透過食魚、手作、一日漁民等活動更認識漁業(照片來源/新龍社區發展協會)

年營業額破400萬,國內旅行也來接洽,未來要開餐廳

新龍社區發展協會在勞動部的多元勞動力計畫挹注下,目前共有 9 名工作人員,而隨著社區知名度增加,旅行社也找上了門。林春來透露,疫情期間國人無法出國旅遊,旅行社轉而開發國內觀光景點,社區的體驗活動收入也在此時成長,觀光遊客到現場認識社區後會更願意購買「魚粦」產品,基地成立第一年單純靠產品販售盈餘只有 50 多萬,去年盈餘已經成長到 100 多萬,營業額則超過 400 萬元,今年盈餘目標是 150 萬到 200 萬元。

為了讓來客體驗時更認識魚,協會用盈餘訂做了石斑魚、午仔魚的模型,以利擺攤、體驗時介紹魚,客人來店體驗時,也可預約享用魚料理。目前社區的收入倚賴產品及體驗,協會工作人員林溫祥是年輕生力軍,他認為,協會的工作非常多元,要學會認魚、養魚、殺魚、待人接物和產品銷售,比以前在工廠上班更有挑戰、更有趣,也在工作過程更認識家鄉。

社區基地也會舉辦活動,讓長輩參與手作、共餐等,林春來透露,社區未來希望增建空間,以兩層樓來設計,一層樓會規劃課後輔導,因為許多年輕人外出工作,留在故鄉的孩子多是隔代教養,基地空間可以讓孩子放學後來寫作業、參加課餘活動。另一層樓則會經營餐廳,讓散客不必預約就能來,加強在地食材的農漁產品的推廣力道,「客人覺得好吃、願意買,不管是買我們的魚還是其他社區的農產,我們屏東的農漁民都是受益者」。

新龍社區基地成為來客認識魚的起點,小朋友學習午仔魚一夜干製作。(照片來源/新龍社區發展協會)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