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燉飯」是充滿異國風味的西式料理,不過未來享受美味的燉飯,每口白米都可以是「源自台灣」!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花改場」)觀察台灣的燉飯市場穩定,卻沒有國產的燉飯用米,因此費時七年讓義大利米與台灣米「異國戀」,育種適合燉飯的花蓮 26 號。
花蓮 26 號承襲義大利米的血統,米粒大、耐煮,且適應台灣環境,不用擔心稻熱病減損產量。為了實測花蓮 26 號做燉飯的表現,《上下游》委請三位主廚以花蓮 26 號做燉飯,發現米粒吸飽湯汁後,口感完全不輸義大利米,且不會在燉煮過程糊化,十分驚艷。
花改場正在申請品種權,預計技轉給業者,讓台灣燉飯米反攻西餐餐桌,國人能享受真正的「國產燉飯」。
食米量屢創新低,用燉飯反攻西餐餐飲
香噴噴的米飯是台灣主食之一,不過台灣飲食不斷西化,2022 年食米量創下 38 年來新低,即將被小麥消費量超越。花改場助理研究員黃佳興不諱言,食米量下滑,也會造成糧食自給率明顯降低,讓各方稻米專家都很苦惱,希望推出更多美味的稻米,提高台灣食米量。
既然食米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飲食西化,那就用「西式米食」反擊!黃佳興解釋,台灣中式米食市場已經飽和,推廣中餐用稻米品種對食米量提升有限;反觀西餐仍有燉飯、米布丁、炸飯糰等米料理,且不少餐飲業者為了追求異國風味,多採購國外稻米。他認為如果推出西餐用的稻米,台灣稻米就能「反攻」西餐餐飲。
在西餐中,燉飯是國人熟識且用米量較高的料理。黃佳興觀察,許多西餐廳採用義大利的燉飯用米,不過近年因為氣候變遷,國際間的稻米供應量與價格經常浮動,也也有進口燉飯米邊境檢驗不合格的情況,讓業者十分擔心。他因此研究台灣的燉飯米品種,希望取代進口義大利米。
耐煮、米粒大是關鍵,還要克服稻熱病
燉飯要美味,米粒特性要特別篩選。黃佳興解釋,「耐煮」是燉飯米的精髓,要經過久煮仍維持 Q 彈,因此米粒需比較大顆,既能吸收高湯精華,廚師也不用擔心白米一下就爛熟。米粒中心則要有不透明的「心白」,外層吸飽湯汁時,還帶有彈牙不硬的口感,才能滿足味蕾感受。
目前西餐業者習慣使用進口的 Carnaroli 、 Vialone Nano 等義大利品種白米製作燉飯。台灣雖曾嘗試栽種這些品種米,但黃佳興表示,它們對台灣的稻熱病品系抗性極差、分蘗與結穗量偏少,白米收成量低,因此不曾規模栽種。
另外餐飲專家分析,西方國家著重燉飯米要維持 Q 勁,但台灣人吃起來卻可能是覺得「米沒煮熟」。所以黃佳興追求燉飯用米米粒符合烹調條件,也希望口感更貼合台灣人偏好,稻米還能對抗台灣稻熱病。
稻米「異國戀」難度高,母本抗病性差需細心呵護
要兼具燉飯口感與適應台灣環境兩項特質,黃佳興選擇育種的親本時,特別向台灣作物種源中心申請 Vialone Nano 義大利品種米。他解釋,該品種的米粒大、直鏈澱粉比例高,讓米粒「心白」比較多,彌補台灣稻米米粒較小、直鏈澱粉偏低的缺點。另一個品種則選用台東 30 號,希望它能將稻熱病高抗性、米粒也較大的特性遺傳給新品種稻米。
不過讓兩個品種稻米「異國戀」,黃佳興煞費苦心,耗費超過七年才完成育種。他說明,光是授粉就是一大工程,因為義大利跟台灣稻米的生長、開花期不一樣,他要特別設計親本的栽種排程,確保它們一起開花,以利授粉。
另外作為「媽媽」、生產種子的母本,會遺傳更多作物特性給下一代,黃佳興因此以 Vialone Nano當作母本,但卻提高了育種的難度,「因為母本死亡率很高」。他回憶,每次雜交以後,母本經常大量感染稻熱病。他深怕它們無法存活至結穗,在母本授粉後,幾乎天天到田區報到、管制病害,以免母本死亡,育種化為烏有。
在育種過程,黃佳興發現稻米的米粒較大粒,株高通常較高,反而增加結穗時倒伏的風險,「米粒大但株高合適」的理想難以實踐。他基於燉飯需求,只能優先選擇米粒大的植株,再不斷篩選株高相對較低的個體,設法減少之後農民種植新品種米的難度。
第一個燉飯用米問世,花蓮 26 號大粒又抗病
委請育種的辛勞,換得台灣第一個燉飯用米品種「花蓮 26 號」。黃佳興說明,台灣常見的白米品種,所含的直鏈澱粉佔總澱粉比例通常不超過 18%,而花蓮 26 號的直鏈澱粉能超過 20%,可看到米粒帶有明顯、不透明的心白,米粒也比較大顆,外觀特徵更像義大利品種米。
花蓮 26 號米粒像媽媽飽滿、抗病性則如爸爸勇健。黃佳興在田間測試花蓮 26 號的稻熱病抗性,發現只要正常施藥兩、三次,就不用擔心植株嚴重感病,對比之前照顧母本,他噴藥「常超過七次」,稻熱病也難以壓制,證明花蓮 26 號比義大利米更適應台灣環境,乾穀收穫量也比較高,幾乎與台灣稻米平均產量相當,農民轉作花蓮 26 號,不用擔心產量驟減。
軟彈口感與高湯完美契合主廚盛讚、看好未來市場
《上下游》委託三位主廚試用花蓮 26 號做燉飯,實測它在料理的表現。好嶼 HoSu 主廚兼老闆李易晏發現,它吸收高湯能力佳、又不會在燉煮過程糊化,料理後「幾乎與使用義大利米一樣」。
他並認為,花蓮 26 號口感相對軟嫩,更符合台灣大宗消費者食米喜好,相信市場接受度會很高。李易晏希望花蓮 26 號能盡快問世,他急著為它設計特色料理。
曬太陽洋食小館主廚張勝源以八斗子漁港的鎖管和海鮮捲搭配花蓮 26 號,製作成海鮮燉飯。與過往使用義大利米與其它台灣米比較,花蓮 26 號類似義大利米耐煮、油脂和高湯吸收能力出色,燉飯卻不會過濕,並有台灣米的些許香氣,讓料理不用奶油、起司等過多調味,燉飯就相當鮮甜、風味豐富。加上使用可以減少碳足跡、推廣台灣食材,他表示花蓮 26 號適合成為燉飯的新選擇。
EMBERS 主廚 Wes 與廚師 Linda 以燉飯和高湯滾煮,他們認為花蓮 26 號能快速釋放澱粉、久煮之後仍相當彈牙,表現與義大利米旗鼓相當。
Linda 分享,花蓮 26 號本身色澤白皙、入口後回甘還有淡淡花香,「風味相當雅緻」。 Wes 則認為,花蓮 26 號表現優異,不只是燉飯,像作為「飯湯」(含有大量高湯、米飯不軟爛的粥)等久泡米飯的料理都很具潛力,並能擴大花蓮 26 號的應用市場。
等待通過品種權申請飯湯、酒米市場等待開發
花蓮 26 號正在申請品種權,想在餐桌上與它相遇,可能要再稍等。黃佳興說明,因為植株高度較高、米粒較重等特性,花蓮 26 號的栽培難度相對較高,銷售通路目前仍設定在燉飯市場。之後會優先技轉給燉飯米採購廠商或米商,讓契作農民生產,避免個人農民種植無法顧及產量與銷售。
不過花蓮 26 號的潛力不止於燉飯。黃佳興表示,用花蓮 26 號來炒飯也可以維持粒粒分明的口感。另外他認為,像日本酒原料「酒米」也需較高比例的心白,花蓮 26 號可以朝酒米需求拓展市場。
黃佳興強調,之後除了研究花蓮 26 號的栽培管理模式,他也規劃將花蓮 26 號作為親本,繼續選育植株高度比較低、米粒能吸收更多湯汁、第一與第二期作米粒表現都穩定的後代,期望台灣的燉飯米能自產自銷,每口燉飯都是「源自國產」。未來甚至可以把台灣燉飯米外銷到國際華人市場,讓台灣透過美味的燉飯聲名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