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有機的農業新聞戰隊,贏得社會信任,上下游 榮獲卓越新聞獎─社會公器獎

這是新聞媒體的無上榮耀,《上下游》榮獲卓越新聞獎 2023 年「社會公器獎」殊榮!「社會公器獎」每兩年頒發一次,評審標準是「媒體或新聞團隊長期的整體表現」,獲獎難度極高。(獲獎理由請點選這裡

評審代表──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方念萱於頒獎典禮致詞時指出,《上下游新聞》12 年獨立經營,開創了特別、重要且日復日復的社會企業體系,專業深耕、採編不受收益影響,相當不容易。挖掘重要議題且多次推動重要政策的革新,火力從來不減,贏得社會信任。敬慎其事的新聞媒體值得尊重,而上下游新聞市集正是這樣的社會公器。

《上下游》非常感謝評審與卓越新聞獎的肯定,以下分享基金會製作的《上下游》得獎介紹影片,以及針對《上下游》獨特運作方式的採訪內容,深深感謝讀者 12 年來的支持,也對長期贊助我們的各方朋友,致上最大謝意,未來我們將帶著這份榮耀,繼續往為台灣農業更好的路上邁進。

上下游獲頒卓越新聞獎社會公器獎,全體新聞部同仁上台領獎(攝影/Kent)

《上下游》是一個隨時調整的有機體,具有旺盛生命力

文/田育志|卓越新聞獎基金會特約記者

點開《上下游新聞市集》網站首頁中的贊助連結,新跳出來的頁面中,有兩串數字不停變動,最後停在「10年來發表 9,665則新聞文章」(編按:12 年總數為10,782篇文章)、「2021年月平均114萬瀏覽頁數」。作為2023年卓越新聞獎社會公器獎的得主,《上下游新聞市集》以有限的人力和資源,完成如此數量的新聞同時也獲得大量關注,是在評審過程中脫穎而出的關鍵之一。

評審召集人張錦華在感言中,用「大家很難想像」的文字,描述《上下游新聞市集》的這番產出與成績。

成立十餘年來,究竟《上下游新聞市集》是如何走到今天?創辦人馮小非將組織比喻成有機體,能因應環境與狀況隨時變化,正是他們擁有強大生命力的原因。

YouTube video

影片提供/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農民不敢說的,就由我們來寫

「其實我們原來的想像,是有一個小小的新聞部,然後希望有很多很多在農地裡的人,可以各自來寫東西。」在九二一大地震後深入災區、創辦《中寮鄉親報》替當地爭取資源的馮小非說道,當時發現台灣媒體對於農業的興趣不高,於是想著要創辦媒體,藉此跟讀者分享與農業相關的訊息,也讓農民了解消費者的思維邏輯。

這是《上下游新聞市集》的創始與命名由來——期許能成為生產端和消費端的溝通橋樑,拉近上下游之間的距離。為此,起初規劃的文章產出,是想仰仗每位在土地上務農的公民記者,寫下農業實際的遭遇與現況。

無奈想像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一方面農事繁忙,能抽出時間撰稿的人原本就不多,另一方面,即使對農業現況瞭若指掌,但若要針砭哪些政策不合適,或直言某些現實的黑暗面,又擔心會牽扯進更複雜的結構利益中,不小心就得罪他人。

「農民會覺得不方便寫,大家都有牽絆,後來就變成由他們提供資訊,我們來寫。」想替農民與農業發聲的初衷不變,也不能因此對產業帶來困擾,幾經考量,馮小非與夥伴調整新聞產製模式,《上下游新聞市集》的新聞部門人數漸增,也越來越專業。

馮小非(右二)與《上下游新聞市集》新聞部同仁一同討論編採方向。(圖片提供/上下游新聞市集)

小規模卻有機的新聞戰隊

雖然《上下游新聞市集》新聞部門越來越健全,但馮小非口中說的「我們慢慢長成越來越多人」,其實大概也就是幾根手指頭數得出來的人數。

過程中因為夥伴在人生階段上的轉變,有人得照顧家中年幼孩童,或個人因素考量,身份從正職轉為特約,而後又再回到正職的狀況,對《上下游新聞市集》來說並不陌生。「常態性有參與新聞製作的,差不多就是五、六位。」與其他媒體相比,馮小非知道這其實是個非常小規模的組成。

「我們很重視即時新聞,每天都要去跑即時,然後又要做調查報導、又要做專題,聽起來的確是相當不可思議的,但也是摸索多年之後,《上下游新聞市集》有自己獨特的運作文化。」

馮小非仔細解釋道,除了每天認真對待當下發生的農業資訊,撰寫當天要刊登的即時新聞之外,《上下游新聞市集》的記者會從即時新聞中嗅出一些可以深挖的新聞點,當然受限於人力無法馬上追蹤報導,但組織內的其他人會針對這個新聞點繼續研究,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指派一位記者進行調查或專題報導的製作,而其他人則繼續留守在即時新聞或每日主文的撰寫中。

上下游記者經常上山下海採訪/攝影(上下游資料照)

每個記者背後,都有專業團隊集體支持

「我們是這樣子的(人力)輪轉,不會單獨說要做一個專題然後開始進行,在那之前一定是跑過很多相關新聞,知道新聞點在哪裡,只是需要深挖而已。」這就是《上下游新聞市集》的新聞產製模式。

即使看起來只有一位記者主跑專題或調查,但在他背後,剩下的新聞部夥伴都是他的研究員,「所以他不是從零開始,其他人會幫他做研究、貢獻知識或人脈,採訪回來之後也有編輯會做討論與改寫。」

《上下游新聞市集》能做即時又做專題,馮小非用十分肯定的語氣說道:「我們是用非常團隊的方式進行作業,在調度上也更為容易。你可以說我們就像是個有機體,隨時扭過來扭過去,一直在變化。」

新聞是靠雙腳「跑」出來的

在這十餘年的小規模運作底下,《上下游新聞市集》從來沒有因為人力不足而應付了事,每一次的新聞都是記者實地走訪,甚至是大海撈針的方式跑出來的。馮小非說,做出好新聞的程序大同小異,要找到好題目與適合的受訪者,然後挖掘獨特觀點,但放在農業領域上,光是找到受訪者就是一大挑戰。

「以雞蛋的題目來說好了,受訪者都在雞寮裡養雞、撿蛋,不是像今天要採訪民生新聞,可以打電話給某家公司的公關,就會有人負責回答你的問題,雞農是沒有公關的。另外養五萬隻雞跟養五百隻雞的農戶給出的答案可能南轅北轍,那你要去訪誰才有代表性?」

馮小非話語直接,她說新聞現場其實沒有那麼容易抵達,鮮少有雞農在家門口貼著「我是某某雞農公司」的字樣,甚至有些人不大希望被稽核而更為低調,「所以來到全台養雞重鎮的彰化,你可以說到處都是蛋農,但你卻不知道他們到底在哪裡。」幾年前發生雞蛋遭受農藥污染的事件,《上下游新聞市集》記者是騎著機車在彰化繞來繞去,看到可能是蛋農就上前攀談、聊天,進而請教問題。

另一次製作《檳榔共業三十年》專題的過程也令馮小非印象深刻,如同蛋農狀況,雖然隨處可見檳榔攤與檳榔樹,但誰在種檳榔?又是誰在收購檳榔?於是《上下游新聞市集》的記者只能先約訪某位檳榔收購業者。「對方不認識我們,也不知道他要不要講,然後記者在山上看完檳榔樹後,不小心滾下來受傷跛腳,走在陌生街道上尋找醫院的途中,一位騎著機車經過的人問記者要去哪裡,沒想到他就是檳榔大盤商的爸爸,直接載著記者跟受訪者相見歡。」

後來記者跟馮小非分享,大盤商覺得這個女生莫名其妙就跑來問檳榔的事情,實在太有趣了,於是召集其他檳榔商一起受訪,還提供一本寫滿檳榔商電話的名冊,「我們很常遇到這種事情,有時候也覺得很妙,但我們的記者就像走地雞一樣滿地跑啦,所以可以拿到的資料、寫出來的東西的確比較不一樣。」

產製新聞的過程中,《上下游新聞市集》花很多時間累積對農業的理解和人脈,新聞,真的是靠雙腳「跑」出來了。

《上下游新聞市集》的專題報導〈揭開全台最大農藥漏洞|檳榔共業三十年〉

透過贊助,成為上下游後盾,讓媒體為農業說話

而回到農業新聞的現況,面對今年「雞蛋」議題在農業新聞的發酵,許多媒體基於特定立場而過度渲染或袒護,作為長年耕耘此領域的《上下游新聞市集》有什麼看法?馮小非則用電影的例子來分析這般現象:

「偵探片或警匪片裡有句名言叫『Follow The Money』,跟著金錢走就對了,我覺得很多媒體也不全然是因為對某個政黨有很高熱情的擁護,才這樣子做新聞,背後來是跟資本結構或政治權利有關係。」這型塑了台灣目前的媒體生態,馮小非同樣感到可惜,因為她相信許多媒體人也不願如此。

所以成立之初,《上下游新聞市集》就確立不會接受任何公、私部門的委託案或業配,維持新聞產製的獨立性,同時在新聞部門之外設立市集部門,除了販賣在地小農用心種植的作物,也透過加工農產品賺取額外利潤,進而將這些盈利費用回饋到新聞部門,形成自給自足的生產型態。

以目前的運作來說,市集的收入仍佔了《上下游新聞市集》財務的七成,另外三成則是來自於外界的捐款、贊助等支持。(贊助上下游請點選這裡

「只能呼籲大家要用行動支持你真的喜歡的新聞,不然的話,沒有一個好新聞有機會活得下來,最後只會看到每家媒體都是某個商業或政治勢力的代言人,還是回到剛剛說的那句話:『Follow The Money』,如果希望媒體為你說話,那就要給它錢啊!」

這一兩年,《上下游新聞市集》正式開啟支持方案,歡迎社會各界透過每月定額或單筆贊助的方式,一起成為《上下游新聞市集》的後盾。

至於《上下游新聞市集》的未來,馮小非心目中的想像則是:「不論是監督政府也好,或是挖掘更多跟農業土地有關的故事,透過新聞的方式,我們希望台灣可以是一個富足又重視農業與生態的國家。」馮小非知道這段話說來八股,但卻是真心誠意。有朝一日,台灣能變成大家都喜歡的國家,而不是只有少數人受益的國家,這樣子就再好不過了。

《上下游新聞市集》新聞、市集部們員工合影(攝影/奚浩)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