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前文)從蘇花公路往南行,與中橫公路的交接處左轉後,台 9 線左右兩側都是平坦的農田。這些新城鄉的農村背倚中央山脈、面朝太平洋,生活寧靜無爭。其中,花蓮縣新城鄉的順安村擁有美麗的曼波海灘,村人晨昏前往散步,遊人釣客則在週末造訪,海浪舞動著曼波節奏,大自然美景無價。
不過也因為這地利之便與天然海灘,順安村已經成為沙灘車「最大苦主」,業者租地擺放沙灘車和各種攝影道具、設置遊客停車場、洗手間等,租用農地營業不只影響農民耕作權,也違反「農地農用」的規定。而沙灘車帶來的困擾,包括噪音、揚塵、搶路權等,也讓居民忍無可忍。

農民:沙灘車來了,惡夢也來了!
順安村是個僅 300 人的小農村,經營著台 9 線兩側的平坦農地,即便因為人口外移、不少農田休耕,但返鄉青農仍在農地裡重新找到出發的力量。沙灘車產業進入順安村後,有地主因而得利,但有農民受到沙灘車的影響。
(以下文中農民意見是《上下游》記者現場採訪,但因村落小、鄰里關係緊密,受訪者要求記者「不要具名」,因此以化名呈現。)
青農 A 君返鄉約六年,在租用的五公頃農田種地瓜、花生、木瓜,「愈靠近海邊的地砂質狀況愈好,適合種花生」,他以青農身分貸款數百萬元添購農機,打算大展身手,沒想到沙灘車來了,惡夢也來了!
A 君表示,他和地主的租約是口頭約,一公頃年租兩萬元,但沙灘車業者一開口,年租就是 30 萬元,導致他的農田硬生生被轉租,農地被填平做停車場、集合地點、洗手間等。他並指出,某些地主只是繼承農地,對土地並沒有感情,「那些沙灘車業者用碎石子舖在(農)地上,再用柏油路的刨除料去填平,那塊農地就完蛋了」。


同時,A 君也對鄉公所的「雙重標準」感到憤怒,農民要挖井抽取地下水必須申請,業者卻可以隨意在農地上設置廁所、洗腳台,污水還直接排放在鄰田。揹負著巨額貸款、又要擔心農業環境變差, A 君認為,業者就是希望抗爭的農民們因為受挫而放棄掙扎,他也坦誠自己身心俱疲。
明明「政府說要鼓勵青農返鄉,說要農地農用,為什麼我們返鄉後農地反而沒了?」農友 B 君的怒火指出政府政策的矛盾。

沙灘車要農民讓行,被批「乞丐趕廟公」
除了農地遭到轉租,許多農民也對業者的囂張行徑深惡痛絕。B 君表示,農路至多只有五米寬,原本對向閃車就需要點技術,現在沙灘車隊要通行,業者會「交管」、要農民讓行,有時候一等就要等五、六十輛沙灘車通過,「他們明明就沒有路權,簡直是乞丐趕廟公」。
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 32 條之 1 的規定,沙灘車不能行駛在道路上,否則將處罰行為人 1200 元至 3600 元罰鍰,不過 A 君 和 B 君都指證歷歷,他們打電話檢舉時,交警都姍姍來遲,或是說「沒有抓到現行犯」,或是十幾輛沙灘車就開一、兩張單,對業者根本不痛不癢。
B 君還提到,「小卡車載運肥料或農機停在路邊,遊覽車過不去,就要我們移車」,農民與業者衝突頻起,經過協調,警局在去年選舉前曾豎立「禁止遊覽車進入」的牌子,但選後一個月就拆掉了。「不論跟村長、鄉代表反映,他們都說『有意見的只有你』」,言下之意,好像 B 君不要提就天下太平,讓他更加憤慨。
業者經常抱怨,說政府若不讓他們就地合法,就是剝奪他們的工作權,B 君質問:「那我們呢?我們的工作權誰來保障?」

宜、屏嚴格執法,沙灘車業者歸順花蓮國?
不只青農,老農 C 君也氣憤難平,經常有業者問他「要不要出租農地」,他推論仍然有許多人覬覦這塊肥肉。
到底沙灘車產業有多少利多?據瞭解,一輛全新的沙灘車要價約在八萬至十萬元間,租用一個時段的行情是 1200 元,業者一天可以開六個時段,換算下來,只要有幾十輛沙灘車,就有機會在暑假旺季日入數十萬元、月入上千萬。老農 C 君諷道,業者會在中秋節、重陽節提供晚會獎品「作形象」,說是回饋鄉里,但他們連賣冷飲的小生意都自己經營,哪裡有照顧村民?
C 君也提到,他聽說因為墾丁和宜蘭縣府採取重罰,那邊的業者不是「歸順」花蓮,就是把二手沙灘車轉給花蓮業者。聽說台東金樽、嘉蘭都有沙灘車在試水溫,他擔心台東會不會有業者用「花蓮行、台東為什麼不行」來爭取執業空間。
疊石頭趣味比賽停辦 「美好時光不再」
曼波海灘原是寧靜、美麗的海岸祕境,在亙古綿長的歲月中,太平洋的海風跟浪濤將沙灘上的礫石琢磨得圓潤光滑。疊石達人陳建貴在此舉辦五屆「曼波海灘疊疊樂」疊石頭趣味比賽,陳建貴表示,疊石頭需要技巧、耐心和美感,是一種取材自然、還諸自然的藝術,這項由英國發起的活動,現在已襲捲全球,他認為曼波海灘也極具潛力,因此自掏腰包辦理趣味競賽,五年下來確實讓更多人認識曼波海灘之美。
不過沙灘車一來,比賽自然辦不下去了,陳建貴在當地經營的餐廳也因為沙灘車行駛揚塵嚴重、不得不停止營業。「業者說會派人每天來幫我擦桌子」,但姑不論食物裡都是沙,光是坐在戶外餐廳都會滿臉風塵,「生意沒辦法做了」。曼波海灘的美名來自陳建貴的創意,他並未批評業者,只是感慨「美好時光不再」、「希望曼波可以再度曼波」。

沙灘車排他性強,花蓮居民不再前往曼波海灘遊憩
除了當地居民受到沙灘車影響,花蓮其他地區居民也因沙灘車產業出現,被迫遠離曼波海灘。許多花蓮人過往會特地繞到曼波海灘賞景、遊憩,住在花蓮市的林東良就是其中之一。他提到親友不時會在三棧溪口看鳥、玩水,海灘則吸引釣客前來與海一搏,其他疊石嬉戲、露營野餐的遊客都可以共享這片美景。
「不過沙灘車在當地興起之後,漸漸的就只剩下沙灘車了」,三棧溪口和曼波海灘再也不是林東良的娛樂、休閒場域。他認為業者運用公共資源賺得個人利益,讓整個社會承擔生態遭破壞的巨大成本,連原本可以親近海洋的地方都被危險、排他的沙灘車佔據,「真的很過份」。
民代:農業處抓小放大,應顧全農地質與量
花蓮縣議員楊華美長期關心沙灘車佔用農地的議題,她表示沙灘車有噪音、空污和安全等問題,但順安農民都敢怒不敢言,「大家都在同一個村子裡,他們擔心會被報復」。她現勘多次,發現業者租用農地卻非農用,無牌照的沙灘車在道路上行駛,又在河床和沙灘飆車,椿椿件件都有違法之實,「但縣府就是漠視一切」。
原本以為只是噪音和污染影響居民,後來有農民向楊華美陳情,她才知道業者租用農地已經影響當地的農業發展。她直指花蓮縣農業處「抓小放大」,一般農民在農地只要一點「非農用」的事實就會被開罰,沙灘車業者家大業大,卻被輕易放過,甚至敢開口要求「就地合法」。
楊華美強調,花蓮以農業為根本,農民卻逐漸失去務農的立足之地,農地的破壞更是「一去不回頭」,她認為業者在農地上鋪柏油、水泥,未來就算刨除,也無法恢復原本的地力。「農業處要守住的不是只有農地的數量,還有農地的質量才對」。
.jpg)
農業處踢皮球給地政處,「恢復農用」大放水
花蓮縣農業處處長陳淑雯表示,農業處多次配合觀光處的「聯合稽查」前往順安村瞭解農地非農用的問題,不過「農地非農用」違反《區域計畫法》,會由地政處開罰,農業處僅負責確認「有無農用」的事實。她並指出,一旦認定違法,便會開罰六萬元並限期改善,否則將遭移送檢調單位。
陳淑雯指出,農業處統計「沙灘車農地非農用」面積不超過兩公頃,目前立案的件數為九件。然而根據農民提供給《上下游》的公文顯示,花蓮縣府至少得知順安村有 16 筆農地違法,並予以裁罰甚至移請法院辦理 ,顯見農業處對自身業務的掌握度過低。
再者,關於「限期改善」,農民也怨歎農業處根本大放水。例如臨台 9 線的一塊農地原為「熊哥沙灘車」的營業場地,經遭多次檢舉,「熊哥」以沙土覆地、「插上」香蕉植株作樣子,居然也就認定為恢復農用了。花蓮縣沙灘車觀光運動協會理事長黃鴻達告訴記者,恢復農用是希望「法官可以輕判」,如果被處六個月刑期,便能申請緩刑或易科罰金。
另外據瞭解,「熊哥」的新據點靠近保安林,原來是一片綠油油的香蕉園,也曾經種過地瓜,如今景色大變,已成碎石滿地的停車場。A 君帶著記者繞行順安村,一一點名每一塊業者佔地的「前身」,不捨之情全寫在臉上。(文未完待續)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