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儒瑋
2024年3月29日,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按照往例公布「2024年各國貿易障礙評估報告」,列舉美國主要出口市場中可能對美貿易造成影響的國家政策,其中臺灣學校營養午餐禁用基因改造食材政策已連續第九年以缺乏科學根據為由,遭點名為臺美貿易障礙項目(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然而,與過往八年不同之處在於,臺灣學校午餐禁用基因改造食材政策從直接列入臺美技術性貿易障礙項目(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修正為衛生和植物檢疫障礙(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Barriers),不過敘述內容依舊沿循歷年說明:
自2015年12月起,臺灣已禁止在學校午餐中使用生物技術食品成分和含有生物技術食品成分的加工食品。美國仍然對此禁令的科學基礎表示擔憂,並持續要求臺灣撤銷該禁令。
2015年12月14日,臺灣立法院三讀修正通過《學校衛生法》,明訂校園膳食禁止使用含基因改造生鮮食材及其初級加工品。2016年2月1日各級學校全面施行。
豈料新政甫上路,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即於2016年3月底公布的「2016年各國貿易障礙評估報告」中,將此項政策列入台灣的技術性貿易障礙(TBT)之列,指稱:
臺灣並未提出本項禁令之科學基礎,一旦生效,將顯著衝擊美國黃豆出口。
校園供餐禁用基因改造食材政策,源起於2014年10月初民間團體所發起的「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要求2014年地方公職人員候選人簽署「基改食品退出校園承諾書」。
2015年12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學校衛生法》修正案,規定學校供應膳食其食材應優先採用中央農業主管機關認證之在地優良農業產品,並禁止使用含基因改造生鮮食材及其初級加工品,在短短14個月內之內便取得階段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