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阿美族人而言,土地與族人的記憶是緊密相連的,台東鹿野Rekat日卡地部落的頭目周飛龍Sifu(喜父),從小便隨家人種稻,成年後曾短暫北上工作,但因掛念家人,還是回歸部落從農。Sifu最初回到部落決定重拾耕作時,曾考慮過種植高經濟價值的果樹,但在多方思慮後,仍選擇了自年幼就接觸且最擅長的水稻種植,循著熟悉的道路一步步走回親近的土地。
農藥危害健康 轉向自然農法
Sifu返鄉耕種初期並非採用自然農法,他和多數農友一樣採慣行農法,以農藥控制病蟲害,並適時施用化肥提高產量,然而,他發現自己的身體狀況逐年變差,尤其是在噴灑農藥後尤為明顯,健康問題促使他下定決心,於2021年租下已長達9年無使用農藥肥料的地,改以自然農法耕種,這點除了田間管理耗費的人工倍增外,收成也無法靠肥料催生,以一般使用慣行農法來說,一分地大約是10-12割,Sifu沒有農藥肥料的做法,一分地大約僅能4割,雖然產量與慣行農法不能相比,還是Sifu還是希望採用對土地、環境、家人乃至自身都相對健康的種植方法,讓環境永續。
在轉換農法之際,最棘手的問題就是田間雜草蔓生,尤其稻米生長期,雜草會與秧苗搶養分,周頭目初期只能宛如愚公移山般以手動除草,後來添購推式割草機才提高工作效率。至於福壽螺的防治,實作後則有另一個驚奇的發現,即在稻苗移植後,先控制水量水讓稻苗經過萎凋過程後再引水灌溉,這樣就能有效防止福壽螺侵害幼秧,目前Sifu有兩塊地輪流,一期種植、一期種綠肥,用有所節度的做法取之大地同時保持地力。
雖然耕種水稻可以依靠著童年記憶和實作中不斷學習修正,但銷售方面,Sifu坦言由於自己不擅長現代常用的網路銷售,只能依賴小幫手協助,但固定買家僅佔每年銷售額的20%至30%,這意味著每年都需要持續開發新客源,雖然有熟客建議可到台北的市集推銷販售,但這對於只擅長農地耕作的Sifu,仍是不知如何踏出的一步。因此小農館經由台東鹿野合作多年的農友林義隆大哥介紹,認識了解喜父良米的友善耕種型態後,便成為合作夥伴,一起推動米食文化,希望更多人能體會享用台灣這些好吃又安心的小農米。
高雄139稻米 長銷秘訣是好吃
「高雄139的口感比較Q,相較其他米種,香氣更為持久。」頭目說花東地區的日照和土壤條件適合生長,雖然從開花到成熟的時間較長,但等待是值得的,因穀粒稍大、短圓飽滿、尖端呈淡黃色的高雄139,口感飽滿Q軟、帶有黏性,即使放涼後也很好吃,適合捏飯糰、做壽司,吃了冷食料理,煮粥也可以,可以依據喜歡的口感控制烹煮時間,短煮米粒的質地黏彈,入口綿密滑順又不失顆粒感、長燉則可使米粒黏糊地化開,這些特點使得高雄139成為長銷品種,因此市場回饋還不錯。
近年來,氣候變遷對農友們影響深遠,Sifu的田區也受長期缺水與乾燥炎熱的氣候影響,加劇自然農法的病蟲害問題,他打趣道:「小時候有看過別人用梳子梳理稻田,像是在給稻田梳頭,禾仔上的小蟲就會卡在梳蟲器上,反覆操作,病蟲害就能減少許多。」然而,鑒於目前人力和時間的限制,Sifu無奈地表示:「現在只能看天吃飯,最終能收成多少就多少。」看天吃飯的俗諺大家都聽過,小農館期盼更多人一起來吃飯,讓農友除了看天吃飯,也可以看到環抱理念種出的好米,被珍惜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