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屏東春四大地友善農場  利用科學數據應對氣候變遷

文/小農館暨蔬活合作社  圖/春四大地友善農場

春四大地友善農場位於屏東萬巒沿山區域,目前由農友林柏丞接續父親經營中。大學就讀資訊管理科系的柏丞,從小就對農業種植有濃厚興趣,回想起國、高中時期,父親退休後,為了家人的健康,決定將原有耕地轉做有機種植,當時柏丞便會在課餘時間到田裡工作,甚至高中時期還曾參加農委會舉辦,以知識性農業教學與參與農場運作的「漂鳥營活動」,成為當期最年輕的參與者。

大學畢業後,柏丞清楚自己並不喜從事資訊工程相關工作,於是決定出國打工度假,同時探索人生下一步。在國外期間,他利用自己對農作的熟悉選擇大量農場工作,並決心返鄉後要投入農業。對此,父親是第一個舉雙手反對的人,畢竟父子情況不同,父親是退休人士,從事農作只為照顧家人健康,無需靠此維持家計;但兒子柏丞是還年輕,需要面對現實的生計問題。有機種植除了產量無法與慣行相比外,開拓銷售管道也是極具挑戰性的事情。但柏丞不退縮,反而從家中既有產品「客家醃製品」找到方向,當機立斷決定到食品廠上班,先從學習食品加工相關知識開始,待時機成熟後,隨即辭掉工作,回歸土地全職栽進夢想。

由廣至精的農業實踐之路

「第一年種了芥菜、高麗菜、紅蘿蔔、青江菜、白蘿蔔、茼蒿…,想到什麼就種什麼,一開始天真的想推蔬菜箱,但果然印驗了爸爸的擔心。」當時對銷售一竅不通的他完全不知道要賣給誰、怎麼賣?柏丞表示要從原本種植量僅供應自家用,多餘的才會對外販售,轉到以販售為主,「這中間的落差好巨大,像是種植量體變大帶來後續田間管理問題、種植時節考量,當然還有銷售端的顧客喜好問題,幾乎花了我整年時間在嘗試錯誤。」

到了第二年,柏丞才真正抓到些訣竅,從原本多樣的種植品項挑出真正合適的,就是春天的水稻、冬天的酸菜。「種植時專心種植、加工時專心加工、銷售時專心銷售,每次只做一件事情,並且專心做好。」秘訣雖然很簡單,卻是林柏丞摸索到第三年才上手的累積。

因應四季律動的農務生活

每年農曆春節過後,田裡就開始插秧,選擇的品種是高雄147 芋香米,一路忙到初夏採收。夏季是農場休耕期,農閒時期就是園區裡領角鴞、澤蛙、蜻蜓等生態的生養期;冬季則進入農場工作高峰期,是酸菜種植和收成和醃製的時間,醃製產品是全年度重點工作項目。林柏丞表示好吃的酸菜和梅乾菜,做法不算太難。「但就是費工耗時,真正靠時間發酵的醃菜,成本是很高的,但風味絕對一流。」另外聊到米,柏丞眼睛發亮:「只要吃一口芋香米,你就會回不去,這個品種的特性是肥料下的越少,就越香越好吃。」雖然有機種植的產量不到慣行產量的一半,但客戶對高雄147白米的回饋不錯,加上種植時抗病蟲害的能力佳,相對適合小農小規模種植發展,於是農場就在每年農事循環更迭中不斷前進。

氣候變遷提升友善種植難度

氣候變遷對於田間農務操作上,帶來不少挑戰,「農場位於大武山下的沖積平原,又在五溝水湧泉的上游,以往每到梅雨季節,泉水會自然湧出,但今年截至七月,泉水依然未出。」原來氣候變遷使整體雨量大幅減少,雖然目前還不至於無法灌溉,但未來農業發展的問題肯定會越來越嚴峻。柏丞感嘆地說:「現在天氣變熱的問題其實蠻讓人頭痛的!」每種作物都有其耐熱極限,現在天氣越來越熱,而且高溫時間越來越長,對田間作物造成熱障礙,影響生長、使產量銳,減為了開拓財源,近年柏丞和嬸嬸合作將廢棄的老家改成雞舍,低密度的養殖蛋雞增加收入。

除此外,冬季變短,以前可以靠氣候降溫來抑制病蟲害侵擾,但現在因為不夠冷或低溫時間過短,病蟲害問題就越發明顯,「這對不下農藥的有機種植小農來說,是一大困擾啊。」儘管如此,柏丞卻發現有機種植農地在面對水稻的稻熱病侵襲時,顯示出更強的抵抗力。他認為,這可能與有機栽種尋求與土地之間的平衡,提升土壤韌性有關,而相較於慣行農法對環境長期過度榨取,這種友善的栽種方式顯然對永續環境更具優勢。

柏丞利用在學期間的知識,導入科技化管理,將科技管理導入到田間維護,包括監控土壤溫度、濕度、日照程度以及空氣的溫、濕度等,將相關數據進行建檔分析,藉由數據化、科學化的管理方式,跳脫以往農業種植只掌握在個人經驗的限制,並在面對氣候變遷時能快速察覺變化並做精準調整。

突破傳統的跨界合作 從小農走向過國際

銷售上,除了供應全台目前已有四個門市的日和小農館(內湖、永和、宜蘭、高雄),也會參加小農市集、或與餐廳合作及供應長期客戶。近年來,在銷售端取得顯著進展,除了得益於地方創生青年工作站夥伴的協助外,也摸索出消費者對於將食材製作成特色料理的接受度普遍較高,因此嘗試了酸菜包子和梅乾肉燥等熱銷商品。此外,也極力開展與其他農友的跨品項合作。例如,利用自製的有機梅乾菜,與御巧可可巧克力坊合作開發「梅乾菜口味黑巧克力」,在2023年榮獲法國AVPA比賽金牌。 

春四大地友善農場在2023獲綠色保育標章,要榮獲這個標章除了符合種植方式規範外,更要營造野生動物宜居棲地,目前在農場除了可以發現黑鳶、彩鷸的蹤跡外,更可以看到台灣特有種綠鳩、黑鸛麻鷺在這裡繁殖。

此外,農場也與南藝大學生陸奕純合作利用竹子與木材進行創作,製作出全台最美老鷹棲架(下圖),設計上跳脫常見造型,還原老鷹在樹梢上的自然棲息環境。春四大地友善農場也利用現有生態豐富的條件發展出自己的體驗課程,包括春天可以參加的水稻體驗,以及冬天的酸菜醃製體驗活動。

農場入口的樹冠上,正值黑冠麻鷺幼鳥與親鳥的育雛期(下圖),公鳥兀自站在鳥巢旁,拉長著脖子緊盯農場裡的動態,為每日餵養雛鳥努力。這一幕不僅展現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也提醒我們,為了下個世代還能夠親近自然環境,生態保育和實現自然和諧才是未來發展的正確方向。

上下游News&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