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黃子明(影像工作者)
不論在高山或平地,夜晚的菜園裡總能見到許多光點不斷移動閃爍,遠望如螢火蟲在野外群飛。菜農達亞說,當地農民都很感謝這些「螢火蟲」來幫忙,否則種好的菜都沒辦法收成,也無法賣到市場。
其實這些光點都是帶著頭燈正在砍菜的失聯移工,真正的螢火蟲夜間出來活動是為了覓食及找尋配偶,這群菜園裡的「螢火蟲」跨海來台工作卻只有一個目標,就是為了賺錢寄回家改善家中經濟。

失聯移工超過9萬人,還有觀光探親黑數
台灣缺工問題非一朝一夕。
政府除積極拓展移工來源國,2022 年開始實施《移工留才久用方案》,協助雇主留用資深優良移工轉任中階技術人力;薪資提升之外,得申請永久居留權。與我國同樣面臨人口老化及少子化的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也推出類似政策,儼然一場國際優質勞力的搶人大戰。
根據勞動部統計,2024 年底截止,我國引進移工人數已達 82 萬餘人。移民署同期數據顯示,我國失聯移工人數已經跨過 9 萬人,這還不包括以觀光、探親等各種名目來台非法打工的黑數。
其中,越南籍男性移工高達 42,948 人,女性有 14,836 人,合計 57,784 人,佔所有失聯移工人數 63%,印尼籍移工 28,557 人居次。以移民署編制員額兩千餘人,負責查察失聯移工的專勤隊五百餘人,且面對隱身暗處非法打工的移工,根本就在打一場不可能獲勝的戰爭。

因仲介費高昂,逃跑成為必然
移工之所以要冒險逃逸非法打工,除收入比合法管道高,在其母國應徵來台,須繳納高額仲介費是主要因素。
以逃逸人數最多的越南為例,移工每人必須繳交 6,000~7,000 美元,因此多數移工甚且須借貸才能順利來台工作,擔任合法廠工或看護工。扣除健保、仲介費、個人電信、生活、交通等開銷,每月能寄回家的錢相當有限。
為了賺更多錢,逃跑自然成為最大誘因。









行動百貨車讓移工方便購物
失聯移工廣泛分布於各地農村或農業專區,以及營建工地、工廠等,隱然成為不可或缺的勞力。
農忙時他們現身在田間,休假時,許多鄉下街頭也經常看得到他們騎車來去身影。特定商家成為他們光顧消費的據點,偏遠地區甚至應運而生行動百貨專車,專為失聯移工販售日常生活用品,還可電話預約訂貨,服務周到。
為因應不同國籍移工需要,一部中型百貨車可塞下數百種商品,將坪效管理觀念發揮到極致。一位百貨專車林姓老闆表示,沿著山區近 90 公里路程,哪裡有移工他都知道,所以車子會精準停在方便移工出來購物的位置上。

移工偶有社會衝突,整體犯罪率不高
雖然許多農村居民都有接觸或目睹失聯移工經驗,但移工們在非法仲介安排或自行租屋處,除工作或購物,他們卻很少露臉。
多數時間,他們大多關在房內玩手機,或經由通信軟體與家人聊天,每天就是工作、吃飯、睡覺、玩手機,生活非常單調。畢竟隨便外出,在路上很容易碰到臨檢被逮。
在北部一處部落,移工因喝酒與當地年輕人衝突,結果不久就遭專勤隊查獲,無法繼續打工。當地餐飲店張姓老闆表示,應該是被人挾怨檢舉才會被移民署抓走。

許多媒體未能接觸到失聯移工,但每逢移工發生社會案件,卻很刻板地報導移工是社會治安死角。事實上,根據警政、移民等單位統計,移工犯罪率並沒有比較高。
前勞動部長許銘春在立法院受訪時曾說,移工犯罪率是國人犯罪率一半以下,雖有部分移工逃逸後犯罪,但多數人是填補缺工產業人力缺口。越南移工阿日則說:「我們工作都累得要死,休息都沒時間了,哪有空跑出去犯罪?」
以砍菜的失聯移工為例,在山上採收尖峰期,他們經常每天工作十幾個鐘頭。除了砍菜,還得把每簍 30 公斤左右的高麗菜,一次兩簍共 60 公斤扛上貨車。大型貨車約可堆疊 300 件共 9 公噸,連夜到天亮可能要砍好幾輛貨車的量,工作量非常驚人。








資深失聯移工當工頭,洽談工作、租屋修車都可幫
移工來台工作離鄉背井,只能透過手機與親人相見。來台十年多的阿松眼角泛淚說,女兒已經 10 歲,他卻沒有抱過她。這種只有視覺與聽覺,卻沒有觸覺的親情互動,是許多移工生命中的一大遺憾。
盡管無法享受親情之樂,生活也非常單調,但碰到移工國家節慶,他們也會花錢購買各類食材烹煮。來自越南中越地區的阿後,來台已經 10 年,他不僅離開合法打工的工廠,還把他的家族及鄰居共 16 人,全部透過相同模式引介來台非法打工。
說得一口流利中文的阿後,甚至還為在工廠工作的親友,負責開發假日兼差打工機會,他則從中抽取每人每天 100 元佣金。去年中秋,他大手筆花了近五萬元,購買海鮮、牛、豬、羊肉讓大家大快朵頤。
像阿後這樣的工頭,在各地失聯移工群體中都有類似角色。他們大多來台多年,除了語言能通、環境很熟,與農民或菜販可直接洽談工作,連租屋、購買汽機車、到維修廠修車,甚至哪裡可以買到活雞宰殺,都能搞定。

雲林一位許姓農民指出,資深移工很厲害,他們有人與越南籍配偶合作,由越配出面租地,移工自己種植、出貨,產銷一條龍。不只如此,他們還加價搶租農地,一分地通常從 5,000 元喊到 7,000 元,甚至更高,打亂農地租金價格,已與台灣農民正面對決。
農業移工多數屬臨時聘僱,由非法仲介或工頭居間與農民接洽,隨農作產期在田間移動,按件計酬。有些需要持續性勞力或具備良好耕作經驗或技術的農務,農民也會以月薪加食宿,雇用長工型態的移工。
在中部經營多種作物的南哥(化名),家裡雇用 4 男 1 女印尼移工,分別負責田間農務與家務;其中一對夫妻,還帶著一位在台出生的幼兒。男工每人月薪 3 萬元,家務女工日薪 800 元,供吃供住;因不需生活開銷,移工們對收入和雇主都表示很滿意。










移工已成台灣農業支柱
我國務農人口有逐年下降趨勢,農戶也在縮減;男女佔比約 7:3,農民平均年齡 64 歲,平均耕作面積僅約 0.7 公頃,可說是典型人口老化的小農型態。破碎又狹小的耕地不利大規模機械化耕作,除稻米外,其他農作物大多須仰賴人力耕作。
早期農村常見的換工式微,加上 2019 年開辦的合法農業移工目前僅兩萬人,仍屬杯水車薪,且申請仍有不少門檻,因此非法農業移工成為填補勞力缺口的主力。
85 歲的西螺林姓農民表示,他三個孩子都不願接手種菜工作,只願意幫忙行銷及生產履歷事務,村子裡也沒有年輕人願意下田。他與妻子雖然年事已高,每天還是一早就在菜園裡忙進忙出,許多農務只能冒險找移工來協助,還曾被檢舉,遭專勤隊查獲雇用非法移工,被罰了15 萬。「我們農民種菜要種多久才能賺 15 萬啊?」老農臉上露出無奈的苦笑。





本報導原刊登於伙影社,經作者黃子明及社方授權轉載。
違法就是違法!
是喔 勞動部長 台勞沒有週休二日 在拼子女身學費 外勞跟您一樣在夜夜笙歌 是台灣人民的命比較賤嗎 螢火蟲的悲哀值得同情嗎? 政務官的酬庸讓您暈頭轉向
這都是在為非法找理由找借口,因為只有台灣鬼導不抓逃跑的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