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族咖啡創生 04》沒有血緣卻有鄒族魂,陳俞嘉以專業陪伴族人,打造精品咖啡

(續前文)在鄒族發展咖啡產業的路上,有一位特別的漢人,騎著招牌摩托車穿梭在部落莊園,多年來陪伴農民學習杯測,練習辨別風味,精進保存與烘焙咖啡技術。

他的名字很長,叫做「陳俞嘉 Scott pasuya」,他是知名 Mojocoffee 的創辦人,因他不在咖啡店,就在前往阿里山的路上,因此族人乾脆送他一個名字:pasuya 。(閱讀完整系列見文末)

陳俞嘉(左)是帶動阿里山鄒族咖啡品質提升、走出一片天的關鍵人物。(攝影/孫維揚)

機緣引入咖啡世界,創新營造咖啡店氛圍

陳俞嘉向來喜愛探索未知,初入咖啡世界時,全球剛興起精品咖啡浪潮,他著迷於咖啡多元的香氣,大學便自學咖啡沖煮、烘焙生豆。赴美留學後返台,萌生自營咖啡店夢想,在家人支持下,於 2003 年創立 Mojocoffee。

當時精品咖啡店不如現在百家林立, Mojocoffee 成了咖啡愛好者的聚集地,明亮舒適的設計風格,放置書籍、美國 CD 都是自己喜歡的物件,前衛新穎。

陳俞嘉開玩笑說,超過 20 年的展店生涯裡,「倒店數比留下的多」,但留下的店面多成為歷久彌新,顧客黏著度高的「巨樹」,並具有不同經營定位。如目前最久的「Retro」在市區大街旁,專注提供咖啡銷售; 新設立的「Alishan 100」店偏向社區小咖啡店,同時作為舉辦咖啡杯測會等多功能場域。

(上、下)Mojocoffee Retro 採光明亮,並保留許多陳俞嘉搜集的各種物件作為裝飾。(攝影/孫維揚)

態度決定事業長青,內外著重咖啡服務品質

陳俞嘉發現,人是氛圍營造關鍵,即使在同一家 Mojocoffee 店內供應同款咖啡,只是從自己換成店員沖煮,客人就覺得滋味變差,因此「服務感受」是供應咖啡必要環節。

他也決定退居幕後,讓各店員成為 Mojocoffee 代言人,並要求他們記錄熟客偏好、學習分享不同產區咖啡等,成為「專業又有同理心」的人,讓 Mojocoffee 不斷溫暖大家,也不時辦咖啡杯測訓練,走出自己的服務風格。

陳俞嘉坦言,之前 Mojocoffee 嘗試不供應咖啡調飲,但也發現許多咖啡初入門者難以體會精品咖啡滋味,於是他放下執著,提供拿鐵、摩卡等「基礎咖啡」享用,再透過店員免費提供精品咖啡,甚至台灣咖啡,舊雨新知都更懂品味咖啡,成為 Mojocoffee 長青的根基。

Mojocoffee 維持多樣化的咖啡品項供客人選擇,行家與新手都可在店中找到適合的產品。(攝影/孫維揚)
陳俞嘉(右)訓練店員們有專業態度又保有自己特質,每位都是 Mojocoffee 的獨特代言人。(攝影/孫維揚)

尋透汲取國外經驗,學習與咖啡農共好

為了供應優質咖啡豆,陳俞嘉後來進階成了尋豆師,與其他咖啡生豆商走訪國外咖啡生產國,獲得採購生豆先機。他也發覺,咖啡業者可透過提高採購價碼等,促進生產者改善設備、加強品質篩選等,讓雙方不僅只有商業往來,還能達到產業共好。

陳俞嘉舉例,哥斯大黎加 Frailes 產區的「神父咖啡」,即是當地神父替咖啡農外銷咖啡時,與他們共榮產業。當初他與台灣生豆商要求咖啡標記生產批次,然後用優渥價格專買優量批次豆,後來神父引導農民照辦,並透過分級管理咖啡找出不同銷售市場,總收益更好,農民生活也改善。

陳俞嘉也積極造訪國外咖啡採購會,了解外國農民如何產銷咖啡,例如他擔任國際知名咖啡生豆媒合會「最佳巴拿馬」(Best of Panama,簡稱「BoP」)評審,觀察巴拿馬咖啡農長年自籌 BoP,並規劃咖啡莊園走訪,讓採購商交流,構築「巴拿馬咖啡很頂級」的形象,才能叱吒國際咖啡市場。

陳俞嘉把參與國際咖啡活動的經驗帶回台灣,成為協辦 BoC 的養分。(攝影/孫維揚)

看見阿里山咖啡潛能,長期蹲點協助進步

陳俞嘉坦言,他早期認為台灣咖啡難有商業發展機會,直到擔任嘉義縣阿里山精英交流賽咖啡評審,才發現阿里山有多支風味極佳咖啡。進一步與咖啡農交流,他感受阿里山咖啡農擁有適宜環境與栽培技術生產咖啡,但沒有精緻品管與銷售技能,遇到的挑戰與國外咖啡農相仿。

他不僅嗅到台灣咖啡商機,也看見改進產業的希望,他自許能藉由採購阿里山咖啡,逐漸與咖啡農共好。陳俞嘉深知,唯有長時間相伴才可能促進交流,為此他將阿里山當作第二個家,定期上山探訪咖啡農,也把見聞發表在「山上的咖啡」粉專上,帶動外界認識阿里山咖啡農。

sayungu akuayana (右)是跟陳俞嘉相識多年的咖啡農。(圖片提供/Mojocoffee)

陳俞嘉也將咖啡杯測會、咖啡品管儀器等帶入產區,教導咖啡農互相品評咖啡、學會科學化測量咖啡含水量、糖度等,才有辦法自我檢視咖啡良莠,並能交流咖啡生產、後製經驗,不用等他上山也能不斷進步。陳俞嘉也逐漸獲得部落信任,給送給他「pasuya」之名,將其視為鄒族家人。

咖啡農 sayungu akuayana 坦言,早期自己不主動跟外界咖啡評審交流,但陳俞嘉頻繁上山,她發現陳俞嘉不會用有色眼鏡審視鄒族咖啡農,尊重當地文化並積極參與,融入族人生活時,也把咖啡產銷新知帶入山中,協助多位咖啡農進步。Sayungu 感覺陳俞嘉儼然是在外打拼的鄒族家人,現在都會提醒他,「有空就要回家。」

帶動鄒族咖啡產銷,協辦 BoC 打造產區形象

有了信任基礎後,陳俞嘉開始與族人合作,籌備多次 Tfuya (漢名:特富野)部落咖啡杯測會、生豆媒合會等,帶動部落咖啡農共同精進咖啡產銷、向外曝光。

飛鼠咖啡的 lupi’i 說,陳俞嘉是專業又熱心的導師,上山頻繁到「車輪胎都被磨平」,只希望鄒族咖啡農更快進步。她在採購烘豆設備、推廣品牌時收到陳俞嘉許多建言,感受到自己「站在巨人肩膀」,才能縮短返鄉承接咖啡家業時的摸索期。

陳俞嘉去年更鼓勵 Tfuya 咖啡農仿效 BoP 自籌咖啡媒合會,結果擴大為 BoC。他順著產區期待,不僅納入 Niae’ucna (漢名:里佳)等過往曝光度較少的鄒族咖啡產區;也邀請多位咖啡師擔任評審,透過莊園走訪等促進雙方踴躍交流,最後採購盛況空前。

BoC 促成山上的咖啡農長時間、近距離與咖啡師交流。(攝影/孫維揚)

農民:如同家人熱心,咖啡師:實踐精緻服務

舉辦媒合會,將優秀鄒族咖啡介紹給全台咖啡師,不怕生豆被別人搶走嗎?陳俞嘉強調,尋豆師最怕「好豆沒人欣賞」,他期望鄒族咖啡產業永續經營,並以此健全餐飲、旅遊等產業,唯有愈多咖啡農和買家參與 BoC,才能達成「農民自治」願景。

ERGOS coffeee 共同創辦人吳筱翎跟陳俞嘉為同業好友,她讚許陳俞嘉願意投注心力耕耘台灣咖啡,他與咖啡各方人士合作時都能換位思考,尊重各方聲音,是最可貴的特質。

多位阿里山鄒族咖啡農在陳俞嘉帶領下,對咖啡杯測、品評都駕輕就熟。(圖片提供/Mojocoffee)

客觀支撐產業永續,咖啡成為「最不會放棄」之物

被咖啡界各方讚譽,陳俞嘉謙虛認為,自己都先評估商業效益,有機會獲得反饋,才會加強挹注心力,協助阿里山產區咖啡產業進步即是如此。這是他將咖啡銷售作為生計後的覺悟:理性分析效益、堅守投資停損點、才能確保永續經營事業。

陳俞嘉認為,咖啡是他不斷吸收養分的「樹根」,造就 Mojocoffee 茁壯、開枝散葉,讓他接觸到更多咖啡市場的人事物,從國外又回到台灣耕耘咖啡產業,探索自己興趣、豐富自己人生。

不論是 Mojocoffee 或台灣咖啡,未來如何持續向前,陳俞嘉依照當下優勢與課題來佈局規劃,像 Mojocoffee 更朝向穩健經營,也觀察 BoC 成果能否刺激其它產區跟進等。但他表示,台灣咖啡食農教育與消費文化都值得深耕,自己將秉持共享共榮態度,努力為後輩栽培更繁茂的台灣咖啡產業。

對陳俞嘉而言,咖啡事業是豐富他人生的根基,未來也會持續投注心力在咖啡上。(攝影/孫維揚)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