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颱風0707》育苗業者雙重受害,設施毀損,受災農民退單,籲應納入救助

丹娜絲颱風重創嘉義蔬果溫室,供應蔬果苗的育苗場也成了受災戶。除了設施受損之外,蔬果農民復耕進度難以估算,原先向育苗場下訂的小苗,不得不趕緊退單,讓育苗場頓失收入。

除蔬菜苗外,水稻的秧苗場也面臨程度不一的硬體損毀,因嘉南地區多處停電,即便是受損較輕的秧苗場也無法作業,拖延育秧進度。秧苗場呼籲儘速復電,且應將育苗設備納入救助項目,協助農民重建。

嘉南育苗場、種苗場均受創

嘉義縣為蔬菜種苗重鎮,種苗改良繁殖場場長張定霖說明,通常菜苗入土定植的前一個月,育苗場會開始陸續準備生產苗。往年此時,育苗場已開始依據課客人訂單生產,下週預計進入旺季。

張定霖表示,因丹娜絲颱風從嘉義東石登陸,台南安南、將軍至嘉義六角、太保和東石一帶的育苗場、種苗場都受損,從清晨 5 點起便陸續收到訊息,有些業者損失慘重,以電話聯繫時,難過到連一個字都吐不出來。

台灣蔬菜育苗協會理事長侯嘉靖表示,丹娜絲颱風比過往所有颱風都要恐怖,嘉義的育苗場均受害,育苗場的溫室通常比一般生產型溫室更強勁,但他的溫室倒了 2 棟、被吹破 5 棟,東石也有育苗場做足防颱措施,1.2 公頃的溫室卻仍被吹倒了。

颱風吹翻溫室,育苗場面臨退單

侯嘉靖說明,目前吹倒的育苗場溫室大多是供應夏季的玉女小番茄和平地的高麗菜苗,如果育苗場儘快復原,後續供應菜苗的問題不大。然而育苗場的客戶大多為溫室栽培的農民,但嘉義溫室幾乎全倒,因此育苗場不斷接到退訂電話,「應該不會有供應不足的問題。」

侯嘉靖認為,未來農業部政策應加強推廣強固型溫室,並強化維修量能,以本次風災的苦主「溫室」為例,目前維修仰賴民間廠商,不過台灣溫室業者有限,每次受損都是大面積,未來遭遇全面性的農業災損時,政府應協調、從其他產業臨時抽調合法移工加入維修行列。

長期低利貸款,協助育苗場重建

嘉義縣育家育苗場專攻設施作物的嫁接苗,例如:小番茄、洋香瓜,這次受損溫室面積約 3 分多。經營者呂育家有些難以置信,他的溫室為強固型力壩溫室,30 多年第一次受損,維修的支出讓他有些心痛。他坦言,苗場一年可淨利百萬,但丹娜絲颱風才來一小時,後續維修費用就吹走了三年淨收益。

因大量農民客戶的溫室被颱風吹垮,呂育家一早就接到許多退訂電話,小番茄苗訂單一個上午就損失了近 400 萬元,整體損失數字他已不敢想像。呂育家希望政府給予長期性的低利貸款,並簡化維修、重建手續,例如:災害通報的行政程序可通融先搶修、再補照片,讓育苗場能儘速恢復生產、服務農民。

育苗場損失慘重,即便是強固型溫室亦不敵強風。(照片提供/呂育家)

比起退單,更怕客戶離農

嘉義縣六腳鄉的勇壯育苗場供應各式蔬菜苗,客戶橫跨雲嘉南高屏縣市。共同經營者黃太太表示,從未遇過如此可怕的颱風,5 棟強固型全被吹破,當初建置溫室前後花了數千萬元,此次風災「損失到現在還不敢統計」。

今日早上 6 點,黃太太接到第一通客戶的退訂電話,一天下來,幾乎所有蔬果苗都被退單,儘管無奈,但她能體諒客戶的心情,「有的客人連家都沒了」,她與丈夫商量後決定盡可能自行吸收損失,並樂觀地向《上下游》表示,雖然來自嘉義的訂單沒了,不過至少其他縣市的訂單還在。

對於溫室維修、後續供貨,黃太太有些忐忑,平時維修都要排隊等一個月、甚至半年,現在全嘉義縣溫室受損嚴重,能否及時維修仍是未知數。她不敢再接單,特別是十字花科的菜苗訂單,因為每一單是數公頃起跳,「我怕年底供貨會出問題」。

據了解,育苗場正在爭取被棄單的蔬菜苗納入天災救助。但黃太太認為,比起救助,育苗場更擔憂的是農民客戶因心血泡湯、失去務農的信心而離農,如此一來,育苗場不只損失一次訂單,而是永遠失去客戶,「農業部一定要想辦法給農民活下去的信心!」

秧苗場硬體受損,復電為最迫切需求

台南地區的育秧場也因這次颱風遭殃。台南市水稻育苗協會秘書、官田渡頭水稻育苗中心負責人胡育旗說明,本次颱風的災損在於硬體設備,包含倉庫、輸送帶、乾燥機等,每家業者受害情形不一,有業者受傷慘重,重建費用將以百萬元估計。

然而秧苗業者不一定能馬上重建。胡育旗表示,育苗設備廠商只有幾家,這次嘉南地區育苗場都受害,「大家可能都在搶重建」。且秧苗生產排程緊湊,只要延後數日育苗、綠化,就可能造成秧苗不良。他評估,現在業者多審視育苗場「三天能否恢復正常」,若需更多日才能重新作業,泰半是設備毀損嚴重,可能就放棄這一期育苗。

現在供電問題也令秧苗業者擔憂。胡育旗解釋,目前許多嘉南地區仍在停電,無法運轉設備,也會拖累秧苗等生產期程。他認爲,針對重要災區儘快恢復電力,是秧苗業者最迫切的需求。

育秧場遭颱風侵襲,現場一片狼藉。(照片提供/胡育旗)

台南柳營育苗業者吳明智廠房受損嚴重,不僅倉庫「成為廢墟」,乾燥機等設備幾乎毀損,他粗估重建成本,他粗估花費至少 250 萬元。他希望政府在評估後,把更多育苗設備補助納入救助項目。

既然許多育苗業者受害,第二期稻作會不會嚴重短缺?胡育旗回應,二期稻作利潤較低、去年連續颱風造成損害巨大、加上稻作四選三政策,提高二期作休耕補助額度,種種因素疊加,嘉南地區的稻農對二期秧苗需求銳減,多數秧苗業者訂單不如以往,若產業儘快恢復,秧苗供應壓力不會太過嚴重。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