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 Day 27》廚餘清運引爆豬農怒火,中央政策未明,豬農卻需裝監控設備GPS,當免費救火隊

因非洲豬瘟防疫,暫時禁止廚餘養豬,現在全國將近半數廚餘都送至焚化爐燃燒,除了腐蝕設備、產生戴奧辛風險,廚餘如何清運已成燙手山芋。過往,每日 500 公噸團膳廚餘是由豬農載回牧場,現在若改由清運業者處理,不但處理費將高漲八倍,清運量能也不夠。

農業部原宣佈,開放由豬農擔任協助清運「救火隊」,但中央對「廚餘養豬」政策始終沒有明確表態,卻同時要求豬農加裝牧場監測系統、車輛 GPS 等,豬農累積多日不滿一夕引爆,今(17)日起,新北、桃園市養豬協會已自主發起「不載廚餘」運動,要求中央儘速決定。

廚餘清運、處理量能相當不足。(照片提供/豬農)

目前 45 % 廚餘直接焚化,易耗損設備並產生環境危害

環境部統計,2024 年全國產出家戶廚餘 50.5 萬公噸、事業性廚餘 26.7 萬公噸,總計 77.2 萬公噸,換算每日產出 2115 公噸廚餘,其中 62.6% 由豬隻吃掉、不會送至焚化爐。在暫停廚餘養豬期間,全國平均每日產出 1779 公噸廚餘,其中有高達 45 % 採焚化處理。

疫情前每日廚餘量高達 2115 公噸,為何疫情後減少至 1779 公噸?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副署長林左祥回應,環境部向民眾宣導惜食、丟廚餘前要瀝水,此外,部分民眾改將廚餘丟進垃圾中,因此廚餘重量才會減少。

廚餘直接焚化,是否會造成危害?林左祥表示,焚化爐興建近 30 年,當年廚餘和垃圾並未分流,因此焚化爐是有能力處理廚餘的。

既然如此,為何過往宣導民眾需將廚餘與垃圾分開?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副署長劉瑞祥解釋,高水分的廚餘與垃圾混合後,焚燒過程會降低中心溫度,拉低燃燒效率。

長年關注環保議題的看守台灣秘書長謝和霖表示,家戶廚餘多是料理後的熟廚餘,鹽分含量相對高,「鹽分對焚化爐很傷」。尤其高鹽分的湯湯水水揮發後冷凝,將腐蝕設備,若是醬油與米飯一同送入焚化爐,高鹽分、澱粉混在一起燃燒,產生戴奧辛的機率更高。

謝和霖表示,正常情況下,焚化爐每年會維修一次,但燒了廚餘後,短期內必須調整為 6 至 9 個月維修一次,而維修保養後重啟焚化爐,倘若啟動溫度過低,同時間焚燒垃圾,將造成燃燒不完全,屆時短短 12 小時內排出的污染物,可能相當於正常說期 2 個月的量。

廚餘混合垃圾送入焚化爐(台南市環保局提供)

廚餘清運要求豬農當免費救火隊,卻未獲尊重

除了燃燒廚餘產生問題,廚餘清運目前更是燙手山芋,尤其團膳 500 公噸的廚餘,以往為豬農載回養豬,現在若改找乙級清運業者處理,單月處理費將高達 50 萬至 60 萬元。

為協助清運,政策開放廚餘養豬戶協助清運,但豬農需於廚餘運輸車輛加裝 GPS,且不得載回私人牧場。政策出發雖為防疫,但因決策過程倉促反覆,加上對廚餘養豬政策前景未明,讓豬農累積不滿一夕爆發。

新北市養豬協會理事長黃靖文怒道,疫情至今,豬農幫忙載了近一個月的廚餘,每天光是油費就需 900 元起跳,儘管農業部提供補助,補助卻只到 11 月 6 日,11 月 7 日至今,豬農載運廚餘如同「做功德」,在風口浪尖上,載運廚餘只是想讓產業鏈正常運作、減少環保困擾。

黃靖文直言,每天巡迴收廚餘至少要花 4 至 5 小時,疫情期間,焚化爐早已「滿載」,廚餘車司機開進焚化爐必須「預約」,即便預約仍要排隊等待,每趟次至少要耗 4 至 5 小時,廚餘清運壓力是每天不斷產生,有時廚餘車開到焚化爐,卻因焚化爐處理不完、遭攆走,「載回牧場又要被罰!我們能載去哪?」

YouTube video

豬農:廚餘養豬能否繼續沒答案,卻要花錢裝監控設備、GPS?

黃靖文表示, 2021 年雖曾暫停廚餘養豬一個月,但當時政策明確,要求 199 頭以下小場轉型、僅可用植物性來源。但此次政策一變再變,中央暫停廚餘養豬,卻仍要豬農載運廚餘,還要求裝蒸煮監測系統和 GPS,卻未承諾何時恢復廚餘養豬,「這樣裝 GPS 有什麼意義?」

黃靖文指出,光是蒸煮監測系統,環境部提供 7 家廠商,但報價落差極大,從 10 多萬至 30 萬不等,且目前距離 12 月 6 日僅剩兩週,廠商報價後僅表示要現勘、而非動工,「這樣怎麼來得及裝好?」

農業部原本表示滿足即時監測、落實蒸煮、法規完備,便會開放廚餘養豬,但上週臨時表示,需地方政府同意,「政策一直變,我們怎麼跟得上?」黃靖文表示,豬農的協助、配合都不該被當作理所當然。

桃園豬農:廚餘養豬政策不明,憑什麼裝 GPS ?

桃園市養豬協會理事長林承德也非常憤怒,他以監控系統為例,桃園業者報一口價 38 萬元,「現在政策這麼不明確,以後可不可以廚餘養豬都不知道,業者根本趁火打劫!」且在未事先溝通的狀況下,中央臨時要求廚餘運輸車加裝 GPS,但車輛是豬農的私人財產,該政策如同把豬農當成小偷。

2019 年,農業部為防範非洲豬瘟,要求所有活豬、屠體運輸車加裝 GPS,今(2025)年疫情爆發,農業部亦從案例場的廚餘車輛上檢出病毒。此次要求廚餘車加裝 GPS,若基於防疫,廚餘養豬戶為何如此生氣?

林承德認為,中央事前未溝通,且未來是否能廚餘養豬仍是未知數,應等 12 月 6 日後後確定可以繼續廚餘養豬,再讓養豬戶加裝 GPS。

豬農:簡陋陳報系統 7 年未精進,「環境部在做什麼?」

外界輿論傾向全面禁止廚餘養豬,林承德認為,倘若廚餘經高溫蒸煮仍造成疫情,「那全面禁止沒話説」,但案例場疫情明明源自於「未經蒸煮」的廚餘,「為什麼要把所有錯推到廚餘身上?」且政府也不應因爲少數害群之馬,而將所有廚餘養豬都視為破口,「做不好、不守法就是重罰,不然就廢除再利用許可,重罰大家就會怕了。」

林承德直言,桃園、新北市人口多、外籍移工數量多,且鄰近機場、港口,以及大量交通要道,桃園、新北理應風險更高,第一例非洲豬瘟卻是發生在台中,「我們不會拿財產開玩笑」。但此次疫情期間,他從立委質詢才發現廚餘蒸煮陳報系統簡陋,「環境部過去 7 年到底在幹嘛?」

林承德:如果未來要廚餘養豬,只能走蒸煮中心

林承德憤怒地表示,環境部整整蹉跎 7 年時光,沒有完備系統,此時卻要求豬農要在兩、三週內加裝監控系統,「真的很『賭爛』,政府失職,為什麼欺負豬農?」他對農業部更不滿,「廚餘養豬政策到現在都說不明白,然後還要推給地方政府」,更直接點名農業部執掌畜牧的常務次長杜文珍不接電話、逃避溝通。

對於廚餘養豬政策,林承德認為答案只有兩種,如果中央決定全面禁止,那訂定落日時程,豬農便會轉型;如果要保留廚餘養豬,監控、GPS 都是短期內的權宜之計,長遠來看,廚餘不該再進入牧場。

中央應下定決心設立蒸煮中心,「不需要多,北中南各一座就好」,目前苗栗全順牧場自設蒸煮中心約花 1 億元,北中南各一座蒸煮中心花不到 5 億元,便能解決全國廚餘。

林承德並認為,蒸煮中心蓋好後,不可使用高風險的家戶廚餘,但事業性廢棄物可溯源,以校園團膳為例,所有食材都是國產,風險較低;蒸煮中心可由政府營運,或是委外營運、政府監管,最後一步就是設定落日條款,廢除所有牧場的再利用許可,只能用蒸煮中心的液態飼料,才能兼顧環保和產業。

延伸閱讀:

豬農投書|非洲豬瘟下的防疫與環保,請賴總統給產業一個交代

全台六成廚餘,仰賴豬隻消化,日本大量廚餘養豬且無非洲豬瘟,她們如何兼顧?

模範豬農砸上億蓋共同廚餘蒸煮中心,仿日規嚴格,因廚餘禁令成政策棄子(2025)

非洲豬瘟 Day14》全國六成廚餘蒸煮未確實申報,環境部規劃自動監測,補助豬農裝設(2025)

非洲豬瘟系列報導(2018年8月起,持續更新)

非洲豬瘟│防疫與廚餘之戰(2019年起,系列更新)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