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農事筆記:夏耘自然生活農莊

前次寫電子報是寫八月的事情,從九月到十一月底,最久的時間間隔,總是找不到時間與心情寫電子報,心裡對關心我們的朋友感到過意不去,總算最近有空寫下來。

因為志工工作佔掉更多時間,再加上這一陣子幾場的個人演講,自己在農事上的時間僅佔一半時間,更少去農地上繞了,每次見到農地上的作物,就有工作很忙的父親深夜歸家的不安感!

幸好家裡有個很喜歡作農事、也很少抱怨工作過多的太太,將家裡的農耕雜事都作完了,讓我沒有後顧之憂,太太在這個家的角色比我重要多了。

當然該作的農耕重要與費體力的工作,還是不會丟在一旁:這三個月內完成了鳳梨的除草、鳳梨側芽的摘取與搬出、楊桃的夏末剪枝與秋天套袋、楊桃園的除草、枇杷的疏花與重拉樹型、要重新種鳳梨土地之耕犁,鳳梨酵素的瓶子清洗準備裝瓶、農地四周雜亂影響通行的雜樹與灌木修剪、鳳梨園邊長長綠籬的野草除草。

另外這幾個月作了一些學習:去台北與宜蘭聽木村阿公 (日本蘋果農,用無肥料栽培很成功的農夫) 的演講;去新竹與苗栗看了兩個秀明自然農法的農場;去台南向有機楊桃農的前輩請教照顧楊桃的經驗。

以上這些事都是發生在這三個月內,太忙了,所以沒有太多時間寫電子報。接著把比較特別的事寫下來。

1. 日本蘋果農夫 木村秋則的演講

木村阿公自從被NHK報導重播上百次,又在暢銷書「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蘋果教我的事」推波助瀾下,在日本與台灣都已跨出農業界,成為很多人都認識的農夫。

在台灣,如木村阿公堅持不施肥不用藥的種植者也不少,但木村阿公讓我們佩服的不僅是多年的堅持而已,而是他很敏銳地觀察田間作物並作出歸納整理,同時無私地對外分享。

這次他來台北,先到引我們入秀明自然農法 (無肥料無農藥) 栽培大門的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田間的實務講解雖然時間短而無法盡興,但確也讓我親炙木村阿公認真研究的態度。

接著他趕去宜蘭公開演講,我們也跟去聽了。意外地是宜蘭地區的聽眾估計有300多人,且由黝黑的外貌看來,有許多人應該是當地的農民,在偏遠的三星鄉這簡直是出乎意料, 可見有許多人都對這樣的種植有興趣。

五年多來,許多人包括我,在各地、不同媒體努力傳播無肥料無農藥栽培的觀念,看來或許已引起一些注意,當有名的木村阿公來台灣,這股求知或想改變的需求就爆發出來。 以前自己偶而會沮喪,這樣推廣的速度對大環境影響似乎不大,農村裡過度農藥與肥料污染依然處處可見,農民依然困在這樣的生產與銷售困難中,而消費者端似乎成也緩慢;然而看到這次爆滿聽講的人潮,我知道許多人在過去灑下的種子已發芽,終有一點會長成小苗,只要我們作、努力作、一定會有改變的。

木村阿公來台灣的心得,我已發表在「上下游新聞市集網站」 。希望如木村阿公一樣,幫忙傳播這些好的想法。
《蘋果爺爺的奇蹟,和自然農法教我們的事》
《蘋果爺爺在宜蘭:86個田間QA大放送》

2. 盛開的楊桃花

身為農民,最大的目標就是讓有限的農地有更多的產量。 我們也是一樣。

但與一般農民不同的是:我們不要以藥物與肥料壓榨土地,而是以無肥料無農藥栽培來維護土地的純淨;在對地球負擔最少、對生物影響最少的情形下,農夫的職責就是要善用這塊農地,讓它能養活更多人。農地不是野地,人類已將它變成生產食物的土地,搶了野生動物與植物的家,既然這樣了,我們更該好好珍惜,讓它有農地的價值。

這樣的目標有兩個效果:

一個是讓我們家有辦法以專職務農為生,繼續我們中年轉農業的夢想。

另一個是有許多人,尤其是大多數農夫,對秀明自然農法的認知就是產量低。若我作了多年,卻依舊無法種出起碼 50% (相比慣行農法) 的產量,他們就認為這樣的農法毫無競爭力,認定我們只是很會賣農作物,而不是很會種。這樣就永遠不會想試看看我們採用的農法。

所以在有限土地在友善環境的前提下,種出高產量作物是農夫最重要的責任之一。

今年似乎在楊桃樹上看見這樣的機會,因為今年九月下旬楊桃樹開了滿樹的楊桃花,這樣壯觀的景象,只有第一年剛接手照顧這片楊桃樹時曾經見過。

開滿花就是開滿希望,花很多就代表也許果實可以長很多。

過去三年,240株樹只有平均約2000斤楊桃,講出去被其它楊桃農夫笑死:「怎麼這麼少?」我們以為土地經過五年的保護,變乾淨了、楊桃樹也適應了,那麼應該長出很多花也是合理的,時間到了,楊桃產量終於提高了。

但是期望就帶來失望,到了10月初結成幼果卻是不多,有許多花卻沒有許多果,這是怎麼回事?

收起失望心情再次出發,我們仔細想,或許這又是一次機會,提醒我們不要只是等待,而更應該回到農夫的責任,去徹底瞭解楊桃樹的生長特性,給予正確的農事管理。

最後檢討出最有可能的理由:我們的水晶楊桃樹一直有自交不親和的特性,僅管是雌雄同花,但這個品系的楊桃樹自己的花粉與雌蕊的親和性卻不高,無法完成受精就沒辦法結果,因此需要不同品系的楊桃樹 (我們稱為授粉樹) 同時開花。

今年這樣的證據太明顯了,一株開滿花的楊桃樹靠近授粉樹或授粉枝條,都結出密密麻麻的果實,然而更遠一棵楊桃樹,開滿同樣多的花,卻零零落落的只長出幾個果;因為負責授粉的蜜蜂很懂得省力,牠只在附近的花間飛躍採蜜,於是碰碰授粉樹的花再碰碰水晶楊桃樹的花,這兩朵花就交配成功,但再遠一點的楊桃樹就不過去了,因此花空等授粉卻始終不成,終於落花凋零。

去了台南請教專業有機楊桃農,更肯定這樣的可能性。 於是我又躍躍欲試了,希望透過嫁接不同品系的枝條以開出不同的花,讓水晶楊桃授粉成功率提高,若嫁接成功,明年秋天就會有更多不同品系的花朵開出。

3. 秋天豐收的絲瓜

太太照顧自家小菜園,夏天經常吃苦瓜,到了九月就更換成秋冬的作物,換季期間能吃的菜都變少! 但今年絲瓜很特別,到了秋天的十月卻依然在開花結果,從九月到十月,家裡經常在吃絲瓜。

以秀明自然農法種菜五年來,絲瓜總是種不起來,應該不難的瓜果竟無法種出來,感覺有點難過。今年太太請教老經驗的阿婆,說種絲瓜應該在元宵前,而不是到了三月或四月,那時已經太熱了。果然聽老人言就對了,今年幾株絲瓜就為家裡餐桌貢獻良多,我很喜歡吃絲瓜,經常吃自家絲瓜就是幸福的事!

4. 特別的動物訪客

住在農地旁,靠近這片果園且經常滿佈野草,野生動物也偶而可見。

五年多來不曾見過的新訪客偶然間來到我家,在家裡大門出來的牆角,我恰好發現一隻如老鼠般的動物沿水泥矮牆爬到鞋櫃邊,碰到我就亂跑,被我抓到後找兒子一起仔細觀察幾分鐘。

原來牠是鼴鼠、不是老鼠,是住在泥土裡視力已退化的動物。網路上說牠會吃土裡的蚯蚓、馬陸等小動物。 先不管其習性,小巧的身軀、柔順的毛、可愛的臉,惹人憐愛,最特別的是有五根長長的手指甲,想必是在土裡鑽洞撥土的演化結果,尖又長的吻端也是土裡生存的明證。

雖然喜歡但還是得放掉,再見了,鼴鼠! 請不要再誤闖我家了。

5. 與孩子的成長

原參加荒野保護協會親子團已將近一年半,每個月的一次集會,已與20 多個孩子與其家長,上過山、走過海邊、走入農村、露過營、玩過土、煮過飯。集會不是一般家庭的集體出遊,而是希望在活動中達成一些目標,讓孩子學會一些觀念,也因此部份家長如我一般要身兼導引員,就必須努力構思一些活動,不管是體力挑戰、遊戲、體驗、心得分享,都圍繞著目標而走。

又要務農,又要為孩子設計活動,坦白說是有點累的,但仍然覺得有趣也有意義。

疲累後的滿足,總發生在聆視孩子參與活動的快樂,孩子在野外專注的臉,就是最好的殊緩。

帶著孩子共同冒險的樂趣,如許多大人與孩子一起拉著繩索,走過稍微湍急的野溪,這種只有30多年前的童年才會作過的事,我們也讓孩子一起回到從前。

在正式集會前的探勘,雖是為孩子工作,卻更感覺是只有一群大人的出遊。就像我們頂著雨,穿著雨衣或打著傘,走入已被爆漲溪水淹到腳板的小路,就為了去看前方那條野溪,是否在一週後仍有機會可以讓孩子走過。 這樣的樂趣對很多大人早就遺忘許多。

說是為了孩子的自然教育,其實也是大人自己在玩吧!這也是我在農事以外投入最多的志工工作,原因也正在此。

孩子的改變看來不大,但回想過去就記起來他們變了。

比如八月的集會有一個活動,是讓孩子以真人大富翁遊戲的形式,去學習不同食物的碳足跡,這是我發想的遊戲。 孩子很高興地玩了半小時,幾週後一個家長告訴我,他的孩子原本常因愛吃牛排的爸爸而跟著愛吃牛排,但現在對吃牛排會很猶豫,會改點別的餐點,因為這個遊戲裡,她學到1公斤牛肉的碳排放是35公斤,是豬肉的4倍、雞肉的12倍。

一個小遊戲讓孩子瞭解一些更好的觀念,這樣的付出就有回報了。

6. 虎頭蜂中的土蜂

十月底帶著村裡原住民的阿姨與大姐,一起幫鳳梨園除野草。

才剛到鳳梨園,她們就通報我農路旁邊的堆石坡坎裡,住著一群秋天較易見到的虎頭蜂。

我沒見過這種虎頭蜂,大小比一般常見的大一號,有3公分多長,很大的體型,幸好看來仍溫順,即便靠近約 1 公尺靜站觀察,牠們也不理我,仍然進進出出。

查了網路應該是中華大虎頭蜂,是台灣七種虎頭蜂裡最大型的一種,住在土洞裡或樹洞裡,一般俗稱 ”土蜂”。性情溫遜,較少主動攻擊人,但只要被叮了,其毒性比其它虎頭蜂還強。 雖然不主動攻擊,但也有幾次繞著我飛,這麼大號的蜂發出很大聲的翅膀嗡嗡聲,聽了讓我有點發毛。

通報了附近小吃店老闆,他是捕蜂老手,幾天後他趁夜色將這窩虎頭蜂抓走了。我突然有點後悔不該通報他,但心情很矛盾,在人車常走動的路邊萬一有工作阿姨或參觀的人被叮了該怎麼辦? 尤其才聽聞知本消防隊員只被虎頭蜂叮一針就幾天後過世、林務局關山工作站員工也被虎頭蜂叮幾針就走了。雖然抓走牠們有點殘忍,但似乎又不得不作。 人與自然總是存在著矛盾,只能選擇盡量友善,但自己也免不了造成破壞!

以上是這三個月較重要的心情,謝謝您耐心看完我的囉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