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品」真的健康嗎?

「健康食品法」上路第十三年,但健康食品真的健康嗎?

也許你曾注意過某些優酪乳、發酵乳瓶身上有「小綠人」標誌,代表它們是經過衛生署認證的健康食品,但如果「小綠人」出現在碳酸飲料、口香糖包裝上,你也贊同它是健康食品嗎?

目前國內共有兩百零五項認證有效的健康食品,董氏基金會選擇七十四件常見商品進行抽查,發現有十七件成分及營養價值有疑慮,例如添加太多調味劑、著色劑、香料等人工添加物,或是宣稱可促進鈣質吸收的牛乳,卻非百分之百鮮乳,就連碳酸飲料都可因「可改善腸內細菌菌相」獲得衛生署健康食品認證。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聯合會理事長金惠民對此嚴厲批評,呼籲衛生署召開公聽會重新檢討、修法。

由臺北市長郝龍斌於立委任內所推動的「健康食品管理法」,金惠民直言是「臺灣特有的創意法」,健康食品在國外是一個概念,從未有過立法,更遑論由政府給予認證、為廠商背書,金惠民解釋:「當初立法的定義也許是好的,為了約束國內保健食品,卻忽略了認證過程的缺失、配套不足,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根本窮於應付。」

曾參與審查的她說,法規中所訂的「具有實質科學證據之功效」,十分含糊,廠商只要找國內大學營養科系協助做研究,並進行健康與安全性評估的審核,就可以向衛生署申請認證,若因不符合健康前提而被學者拒絕,還可另外找其他學者重做,但研究過程與學者評語卻完全不需公開,罔顧消費者權益,讓她感到十分荒謬。

「健康食品法」最大問題在於,對健康食品的審核只考量單一或少數特定成分的安全性或保健功效,卻忽略整體營養價值,導致某些獲得政府背書的健康食品,營養價值遠不如一般食品。

以宣稱可「促進鈣質吸收」的某品牌牛乳為例,認證實驗中,將鈣質吸收率和鈣片做比較,刻意隱瞞一般牛乳即有同樣效果,但該產品除了牛乳外,卻還有奶粉及多種人工添加物。而「可以增加腸內益菌、增加腸道運動」的活菌發酵乳,常常只是加了乳酸菌,但營養成分不足一般鮮奶,而且含糖量十分驚人,並不適合天天飯後給孩子引用。

家庭煮食用油部分,消費者常受到廣告影響,選擇「可降低總膽固醇」的葵花油或是健康條理油,以為有「健康食品」認證的油比較健康,卻忽略了依照不同烹調方式,應該使用不同的油,而且想降低血中脂質含量,應該多攝取核果全榖和蔬果,並非單單吃「健康的油」可辦到。

另外,不少廣告推廣飯後嚼食口香糖,並以「減少口腔內牙菌斑、避免齲齒」進入校園,也得到健康食品認證,但口香糖其實含有香料、人工甘味料、口香糖膠等多種食品添加物。相較之下,全榖麵包、蔬果、鮮奶等真正健康的食品,反而沒有得到健康食品任何認證。

金惠民說:「食物內各種營養成分有互相消補、抑制的作用,只攝取單一成分是否健康?值得商榷。況且政府為何需要為商業產品背書?」她建議衛生署重新檢討法規問題,並考慮退場,採用國外作法,改由民間團體進行認證。

中國文化大學食品暨保健營養學系教授林薇說,健康食品脫離了藥錠、膠囊形式後,為了以一般食品模樣銷售,勢必加入糖、香料及各種食品添加物,但「健康食品管理法」卻完全置之不理,她多次向衛生署提出建議,卻從無回音,她建議「健康食品」應更名為「特殊機能食品」,避免混淆消費者,並以長期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做評估,減少糖、脂肪、人工添加物的含量。 

林薇要求衛生署,不夠健康的「健康食品」必須撤回認證,「健康食品管理法」必須重新檢討、修法,消費者也要有健康自主意識,選擇真正健康的食品,「健康食品應該是天然蔬果、全麥麵包、牛奶、稻米,在選購健康食品前,先想想正常飲食稱得健康嗎?」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