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有機農業須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下)

圖片/農家自製酵蔬果酵素

10月1日第三天的大會主題演講圍繞在有機農業四大原則的公平,主持人是RobertoUgas。首位講者是大陸人民大學的溫鐵軍(WenTiejun)教授,主題是「藉由有機農業讓鄉村居民免於貧窮:中國的下一奇蹟?」,討論中國能否改革鄉村農業政策以轉向他所謂主流的有機農業?偏遠地居人民能否因政策轉變為有機農業而受益?有人在開放提問時問他如何看待中國從非洲買地種植的案例,他並未直接回應,只說要再查相關數據後才能了解,然提問者明顯有備而來。

因其買地後大抵就是以大面積栽種單一作物的大農規模,顯然此與有機農業強調的生態農業與生物多樣性有所抵觸。個人感覺是中國人或東方社會累積數千年在地耕作的農業智慧豈會不如西方近百年方興起的有機農業,只是無科學性或系統化地去整理出來,時至今日也就只好禮失而求之諸野向西方取經,這其中實有太多的無奈與努力空間。

第二位者是日本的金子美登(YoshinoriKaneko),介紹自己家鄉有機村Ogawa的永續社區概念,除了施行有機農業,亦利用自然能源系統的省能技術,他自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的1970年代開始種植,並與社區居民及當地政府合推太陽能和沼氣應用,並在社區推廣有機清酒、有機豆腐、有機米粉的加工製作,以增加農民收益,是一位真正種在土壤中的農民實踐者。

第三位來自澳洲的Liz Clay,主題「有公平內涵嗎?當然(Fairness inside?OFcourse)」強調有機四大精神之一的公平要在公平貿易上達到更公平的內涵,且廣泛施用於所有面向。她擁有獲得驗證22年的有機農場,目前是維多利亞有機產業委員會的主席,也當過IFOAM七年的理事,她提到澳洲墨爾本地區過去經歷九年的乾旱與去年的洪水,面對氣候變遷,有機農業有更多的機會與挑戰。

第四位講者是來自瑞士的SophiaTwarog,主題是「讓好產品的好處分享給更多人」,她本身是經濟學家,認為貿易有時是不公平的,而禁止貿易總是不公平,要打開藩籬,拿掉全球的關稅和非關稅障礙。個人認為其理想性雖高,卻不見得適合在有機產業上。簡單講如跨國企業的有機大農挾較低生產成本的農產品傾銷到生產成本較高的地區,則當地的生產者若是產品有重疊,必然會受到衝擊。

而漂洋過海的有機產品亦不符合生態省能的宗旨,所以個人並不認同她的觀點。而她主要活躍於東非,協助東非有機產品標準的建立,這些地區的有機產品多數是外銷,倡議有機產品的貿易自由化怕也只是她個人不得不然的一種立場表現。

2
鄉間小飯館展示書寫身土不二的葫蘆瓜

參訪亞洲第一個有機博物館

議程最後一日下午參加大會提供市民參與的當地有機農場參訪,由於翌日一早將返台灣,尚未有機會去當地參訪有機農業,也很想去剛新建完成的有機博物館一探究竟,有機博物館將於10/3-10/5在此進行IFOAM大會的會員大會。由於行程中有博物館此一參訪點,遂報名參訪之旅。

先至近郊名為微笑農場(Smilefarm)的有機農場參訪,其主要生產方式皆在上有透明遮布、側邊鏤空的半封閉網室設施內進行,令人印象深刻的瓜果隧道展示區種有絲瓜、南瓜及蕃茄等健康蔬果,地上塑膠網孔栽種多種如萵苣的生菜種類,也兼賣一些獲得認證的酵素或液肥促進劑,這樣的農場適合城市人週末假日前來散心兼現採蔬果,由於未有英語導覽人員,故未能深入了解農場的經營狀況。

由於有機博物館是行程最後一站,怕趕不回晚上韓國友人安排的餐敘,故個人之後是脫隊參訪位在市郊的有機博物館,其交通並不方便。此新建築是亞洲第一個較有規模的有機博物館,主要陳列介紹有機農業的發展歷史,最早的稻米化石以彰顯稻米文化的悠久,還有許多早期的農耕器具,若去除有機農業的歷史部份則感覺像是一般的農業陳列館。有創意的是在出口處,展示了現今飲食業的巨大跨國連鎖企業代表,顯示現今慣行農業的巨大影響力與左右民眾選擇食物的權利,有機農業能否爭回一些場域,應是未來大家要深思的課題,而選擇權就在自己的手中。

約莫半個鐘頭就參訪完有機博物館,還好有請原導遊安排的館方人員代叫計程車回會場,因地處偏僻,好不容易才等到計程車前來,才想到大會特別提醒要參加會員大會者,最好集中住在漢華會所的用意,因有大會專車接送,才能免除交通之不便。

回到會場正進行閉幕式的開演,這群兒童合唱團的天籟之音令人盈耳歡喜。閉幕式主題是強化未來3年的承擔。第一位是ISOFAR主席UlrichKopke教授的講題「主題設定在有機科學」,強調為讓有機農業受到更多決策者及全球人民的注意及響應,必須有更多的科學論據來演繹有機農業的優點。

我因明日一早將離開韓國,韓國友人及接待家庭夫婦很早就定下餐敘之約,不忍拂逆好意,遂聽完第一場演講即於六點左右先行離開,晚上體驗韓國傳統食物及泡飯,小菜有好多碟也剩下甚多,笑著對友人說,如果這些都是有機食材,我們一定點剛剛好就好,如此就不會浪費。有機慢食看來不易在短期風行,需有更多人心理認同加上實踐方是王道,我想消費者本身有自覺才能真正移風易俗而邁向有機化的生活。

3
傳統農家的小(泡)菜

心得及建議

研究人員應多參加有機學術研討會

不像前次2008年在義大利舉辦第16屆OWC時台灣為爭取今年的第17屆大會舉辦權而盛大成立代表團般積極參與,此次台灣與會者就個人所知約僅十人,大抵個別安排行程前往會場所在的京畿道(省)南陽州(市)。在會場遇見者有主婦聯盟工作人員施宏昇、張智淵、鐘元鴻三人及生產者陳碧郎先生、本校有機中心黃璋如教授及其助理,以及曾經是多年外派農技團技師現已退休擔任有機志工的陳義松先生。

明道大學校長也是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理事長的陳世雄教授則因公務繁忙僅於研討會結束後的會員大會前來擔任其中一個議程的主持人,能為台灣的有機農業發聲,值得高興。雖未緣得見,但遇到其在中興大學博士班研究生印度籍的卡斯瓦(AmitKesarwani)有前來發表論文。雖然我們離韓國不遠,但此次台灣與會人數不多,以有限的與會人數要在如此多的議程中學習,實有分身乏術之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有機志工陳義松先生雖已退休年近七旬,但其積極參與議程與認真做筆記的精神,著實令我欽佩。陳義松先生及個人此行由我當時的英國同學韓籍友人以合理價格安排入住距會場不遠的接待家庭,主人安先生夫婦育有一兒一女,皆和氣待人,住在此間的最大好處除體驗韓式家庭的生活,也讓我們在大會期間可較自由地不受交通的限制,自行搭當地巴士往返於會場。而能親炙老一輩農業人的風範,也是此行的另一收穫。

效法韓國發展友善生態及有機小農特色

此次國際有機農業大會大致延續前一屆在主會場與在週遭地區舉行不同主題分會場的模式,但更周到的是將時間區隔為會前會及主會場的前後模式,猶記得上次在義大利時,我為了要參加有機水產養殖的議程而隻身前往離主會場約3小時車程的濱海小鎮,而未能留在主會場聽其他的研討會,實為一憾。

此次依據韓國產地特色分別在幾個地方舉行有機水產、有機茶、有機化妝品、有機人參、市區農業、有機酒等不同的主題會前會,不僅可以讓相關領域的討論更集中交流,同時也安排在地的參訪,使學術與產業有互動的機會,足以顯示主辦單位的用心。而會前會之後才回到京畿道南陽州市的體育文化中心的主會場進行其他主題的交流。

主會場位於八塘(Paldang),相傳是八仙女下凡遊玩的八景點。八塘處於漢江邊,是非常重要的水源保護區,李明博總統上台前支持八塘的有機農業專區,但上台後為了實踐整治四大江河的政見,派了怪手進駐專區進行整治,警察因而與農民有衝突,選在這樣一個地方辦大會而地方政府也大力支持,顯示中央與地方間的詭譎。

但除卻政治因素,八塘地區最早自1976年由一群農民成立有機團體,可謂是韓國有機農業的濫觴,而由20位農民初始成立的「八塘水源有機農業運動總部」現已成長為330個農家及5000位消費者的合作社組織,台灣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與他們亦有密切的互動,此次其工作人員亦至八塘參訪,我未及前往,是為一憾。

八塘地區是目前韓國最大的有機專區,供應約70種的蔬菜和畜產品予12000戶住在首爾和大都會區域的家庭需求。2010年韓國無農藥(未驗證)和有機驗證生產面積共11萬公頃,約佔總耕地面積的6.4%,產值約16億美元,其中有機驗證面積約4萬公頃(佔總耕地2.2%)。南陽州市長也號召打造南陽州市為慢城(SlowCity),其慢食(Slowfood)運動亦甚出名。大會主題的口號是「有機是生活」,試圖營造生活藝術節(Festival ofLife)的各項活動。韓國人確實展現了他們想融入有機生活的內涵。

長期準備 通力合作以克竟其功

雖處處見到大會主辦單位的用心,但這些工作人員或志工較無法用英文溝通,常須問好幾位後才能得到回應,我想這可以提供給將來有意願的主辦單位好好納入志工服務培訓的參考。大會籌備委員會主席是京畿道省長,兩位副主席,一為所在地的南陽州市長,另一為韓國永續農業組織聯盟(KFSA)的理事長,KFSA也規劃所有會前會的產地參訪與會議期間的文化或展演活動,但安排至中國及日本的會前參訪則可能是人數不足而取消。

主辦單位因有補助開發中國家的與會者機票及免註冊補助,故甚多人從非洲國家前來與會,而印尼的一位與會者因較晚報名也得到機票補助,足見韓國政府或主辦單位在上屆會員大會所承諾的事項有落實。

但從參加開幕式與大會晚宴Galadiner(歡樂之夜)的人數看來,這次外國與會者約僅400~500位,明顯較上屆的參加GALA的800人少了近半,是什麼原因值得探究,尤其上屆的Gala dinner參加者每位須付費90歐元而受人詬病,而此次僅30歐元,算是合理價格,因有機農的生活並不富裕,其實加上註冊費近300歐元後也是筆小負擔。

即使外國與會者只有500人,台灣若有意願要舉辦類似的研討會,仍需投入諸多的資源,例如台灣有機產業間所有產官學研的合作須更密切,有機志工的訓練包括加強英語能力,都是須提早準備的。

5
陶甕中等待熟成的酵素

也冀望下屆2014年在土耳其的國際有機農業大會,屆時台灣可展現更多的有機農業研究量能,也希望相關單位能提供一些資源協助與會者,如此次外交部NGO委員會就提供了機票補助,若能有其他如註冊費的補助則更佳,畢竟與會者在機票及註冊費之外仍須自付約一半總費用的住宿及生活費的開銷,畢竟像陳義松先生如此已退休仍自掏腰包認真與會的人不多,宜多鼓勵有英語表達能力者向國際社會取經,也符合現階段台灣的利益。

想想韓國在2005年競標2008年主辦權雖失敗,但2008年毫不氣餒地在政府和民間同心協力下捲土重來終獲得2011年的舉辦權。其實韓國有許多邦交國,但對於可以增加國家名譽和地位的國際大型活動仍舉國上下一起努力爭取,這可比我們之前為國際或國人所詬病的「金錢外交」要強得多,也是我們今後要學習與效法的。

然而現在想想,台灣3年前雖輸了這場競標賽,反而可能是幸運的,因為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我自2002年與會以來,常有一些心底的聲音浮現,例如思考以目前台灣僅千分之五的有機農業面積是否足以展現我們對有機農業的重視,也想想與其他有機農業較發達國家如歐洲而言,我們猶如處於「新生兒」階段,在國際上的地位和知名度仍不足。

以此規模是否適宜向全世界張開雙臂來舉辦國際有機農業研討會,我們學術界或產業界是否足以承擔此重任?在國家或民眾對有機農業未有定見前,我想我們還有許多努力的空間,舉辦這麼盛大的有機農業研討會或許時機未到,但區域性的研討會像之前在中興大學舉辦的東亞有機農業論壇或是像ISOFAR的小型研討會就適合邀請或爭取主辦,如此逐步增加與有機世界的連結,水到渠成要辦OWC就容易多了。

台灣仍要走出自己的有機之路

反過來看台灣有機農業目前的面積比例不高,其一是代表未來能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其二卻是代表台灣的有機農業發展一直受到了限制,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可有健全的農業方針或更確切的有機農業政策,包括現有0.25公頃農地就可蓋農舍的政策就是想增加有機農業面積或發展有機農業專區的致命傷,甚會造成未來台灣農業無以為繼的引信。

南韓與台灣很類似是以小農為主的國家,更有五千萬的密集人口,不能否認其有機農業同樣受到一些小農農業的限制,如要做隔離帶就不容易,韓國彈性的做法就是推動無農藥(未驗證)的友善環境生產農業,其實這是反求諸己去尋回老祖先進行小農耕作的精隨。或許這模式可提供台灣農業另一種參考與出路,但要消費者認同誠然不易,很怕又要落到吉園圃施作所強調安全用藥的泥淖裡,因而誤傷到有驗證的有機產品。

我們要認知東西方對有機農業的概念略有不同,環境也有差異,我不認為須全然仿效西方的有機農業作法,但總是要有可參照的對象,如前述老祖先累積數千年的在地農業智慧,只因無科學性或系統化地傳承下來,以致現今只能反向西方取經,無奈之餘也只有努力學習慢慢拾回在地的農耕特色,猶如韓國人向來強調的「身土不二」。

想想現今除了人以外,所有的生物不都奉行此圭臬嗎?台灣的有機米若是強調出口外銷,是不是就違背有機農業要吃在地的最原始初衷呢?而我們追求的有機到底是誰的有機?是有機貿易商的貨暢其流世界經濟觀抑或小農經濟的在地生產與消費?有時連我自己也迷糊了這條有機之路應如何走才是正確的,這些疑問或許沒有一定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台灣未來的有機之路仍很長,然而唯有大家積極參與,多了解有機世界或世界有機的樣貌,或能從中辨得真偽,找到適合之路。

在未來氣候變遷劇烈的環境中,我認為台灣的有機農業不一定要與世界接軌,但一定要連結找出適合自己的一種在地有機樣貌,「有機是生活、生活是有機」,做一個有機的自己倏乎才是我們未來追求的理想生活。

攜回資料名稱及內容

1.    Congress Handbook for 17th IFOAM Organic World Congress (abstract)

2.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Scientific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Society of Organic Agriculture Research (ISOFAR), 29 Sept.~1 Oct. 2011,Namyangju Youth Center, Paldang, Gyeonggi, Korea.

3.   Proceedings of Preconference on Organic Aquaculture, 26-27 Sept. 2011,Korea Ocean & Development Institute –East Sea Research, Uljin,Gyeongsangbuk, Korea.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