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生活裡,人人多吃過豬肉,卻鮮少有人真正親手宰殺過一頭豬,而過去曾經是農家絕活的「殺雞請客」,也在2013年被政府立法禁止。對食物生產過程幾近一無所知的結果,食品安全問題頻傳,消費者對餐桌上的所有食物都感到懷疑,僅能依靠一張又一張的檢驗報告來維繫我們對食物的信任。
從士林王家拆遷案中成立的團體「料理最前線」試圖打破這樣的惡性循環。從抗爭現場不願讓大家「一人領一個便當去角落吃」而架設火箭爐、煮大鍋飯開始,他們親手搭建簡易廚房、砌磚窯烤麵包、學習料理格外品、拜訪各地農友與廚師,「料理自己,也料理人心」是他們的行動目標。最近,他們陰錯陽差地參與了「親手屠宰一隻豬」的過程,也重新思考人與食物之間的關係。
陰錯陽差,由「植物」食材到「動物」食材
「一開始前往R農場,真的只是想拜訪產地農民,尋找『植物』食材。」料理最前線成員A這樣回憶:「沒想到恰巧遇上農場決定殺豬的日子,馬上進化成『動物』食材之旅。」雖然在團體草創時期,料理最前線便曾經計畫要在王家組合屋旁養雞、取蛋,進行自給自足的料理實驗,卻尚未準備好要參與「豬肉上桌」的完整過程。
「當豬隻在我眼前被宰殺、放血、切割時,我難受到臉色發白,一直到它漸漸被處理至平常的『豬肉』模樣時,身體才漸漸恢復正常知覺。」在生態完整的田園中,前線成員雖然因為缺乏經驗而無法從頭到尾都「動手」處理豬隻,卻也親眼旁觀了屠宰過程,並協助拔毛、切肉、灌血腸等工作。
料理最前線的成員中,僅有Y曾經參與阿嬤在家中殺雞的過程,其他成員多第一次經歷屠宰家畜的場面。看著原住民獵人熟練地安撫垂死的豬隻、放血、以熱水燙豬皮再以火燒烤拔毛的過程,多半都感到相當震撼,也開始反思自己與食物生產過程的關係。
「最驚人的是器官內臟處理的過程,我才發現市場賣大腸麵線、糯米腸的小販有多厲害,要仔細地清除腸道內的糞便,再用水洗去腥味,最後進行加工,每一個步驟都得來不易,不禁對這些小吃攤老闆、老闆娘肅然起敬。」成員P這樣回憶。

反思電宰,重建食物與人的關係
成員回家之後,將心得經驗放上部落格分享,卻引來讀者留言「手殺太殘忍,電宰才人道」,質疑成員讓豬臨死前多受折磨,也讓料理最前線開始思考「在工業化、全電宰的年代裡,我們跟食物的連結究竟是什麼?」「電宰雖然縮短宰殺過程,但進廠前的運輸、養殖程序是否讓豬更痛苦?」
「電宰是一種集中屠宰的方式,必須讓動物集中養殖,才能降低運送成本,導致豬必須被飼養在狹小、骯髒的環境裡面。而且,若我們不必面對屠宰豬隻的現場,我們更容易忘記餐盤裡漂亮的肉,其實來自於另一個寶貴生命的犧牲。」料理最前線的成員多認為,將屠宰過程「乾淨」化,會讓食用者忘記感恩,對天地萬物的生死循環也逐漸淡薄。
「當天負責殺豬的排灣族獵人說,過去部落會交換殺雞,不忍親手屠宰自己養大的雞,得到肉也會相當珍惜,因為明白那得來不易。」而獵人在生死關頭前以族語慎重「安撫」豬的內容,更不隨便透漏內容與外人知,是部落代代相傳的密語。
「我們當天計算過,一頭豬其實可以餵飽一百個人,而且最後其實還剩很多吃不完。也正是因為經歷了屠宰的過程,我們才會想到要去計算一頭豬可以養活多少人,是自然會湧出敬畏的心情,跟平常隨便夾一塊豬肉來吃不一樣。」甚至原本茹素的成員P在親眼見到豬的「犧牲」之後,看見餐桌上吃不完的肉塊,一度相當掙扎要不要破戒吃肉。
「並不是因為感覺到豬肉很美味,禁不起誘惑,而是親眼看見一頭豬失去了它的生命供應我們食物,我們卻放任它被丟掉,這樣好浪費!」

離開農場之後:改變味覺,改變思維
屠宰現場的後座力並不因回到城市而結束,它持續牽動著料理最前線每一位成員的吃食與料理人生。成員A表示:「後來我走進超市,看到『特價五折』的豬肉,都會想,這隻豬生前已經很不快樂了,死後卻還是賣不出去,要做一個特價品,還是很不快樂,心裡就難過起來。」
另一位成員Y則是在屠宰現場吃了現灌的血腸之後,憶起兒時阿嬤也曾親手製作雞血糕的口感,驚覺現代的米血糕、豬血腸可能添加了許多工業原料:「在現場吃到現灌的豬血腸,裡面只添加韭菜與鹽巴,口感粉沙、顏色暗沉、味道腥臊,平常吃的豬血糕那麼軟Q、鮮紅、無味究竟是怎麼來的?」Y也回憶,阿嬤製作的雞血糕也與當日的豬血腸口感類似,一點都不彈牙且易被咬散,與平日所知的米血滋味相去甚遠。
經歷親手殺豬的震撼教育之後,又適逢政策禁止民間宰殺雞隻,引發雞農反彈,料理最前線決定下次慎重學習如何殺雞,更認真地面對食物與自己的關係,也找回對大自然「天生萬物以養人」的慎重敬畏之心。「電宰一定有方便、進步的地方。但一個不會殺雞、殺豬的『人』,是不是也同時喪失了一些人的基本能力?」
在臉書創辦人Mark E. Zuckerberg也宣布「只吃自己親手屠宰的肉」時,料理最前線的每個成員確實地站在料理與食物的最前線,進行他們艱難而慎重的「吃肉」之旅。

「天生萬物以養人」不是字面上或作者所理解的那樣
這是七殺碑的第一句
後面兩句才是重點
拜託,動物不是我們理所當然的食物
作者小姐,我很慎重地感謝你,但你要不要給我吃
重點不在於你以什麼心態吃牠,而是結果你就是殺害了一條生命
那樓上可以開始絕食啦,植物也都是生命,而你的身體二十四小時也都在殺生殺細菌寄生蟲,沒有人可以不殺生而活下來的
「天生萬物以養人」
認同上一位路人
非常贊同你的看法
我對作者的想法實在理解不能,經歷了屠殺的過程還不能生意慈悲心
才是令我感到訝異的地方
不吃肉就要絕食?這是什麼想法?植物的生命與動物的生命並不相同
要討論必須要深入非常多
總之,這文章不得我心啊
世界上人這麼多,為什麼每個人想都要跟你一樣呢?我之前看人在殺山豬,我只感覺我肚子餓,這又如何呢?
再者我也沒說不吃肉就要絕食,我指的是不想殺生就絕食吧,
最後動植物的生命有何不同,只是差別在後者你在殺死它時,你感覺不到它的痛苦罷了,那身體裡的細菌跟寄生蟲呢?到頭來還是人類自己的自以為是
那吃人跟吃動物跟吃植物又有何不同?
難道你願意吃肉就願意吃人嗎?
您說別人自以為有差別的差別心是自以為是,
那您自己何償不是自以為無差別的自以為是?
要說吃人跟吃動物跟吃植物又有何不同?
那就是我們對物種間的理解、認知不一樣
想想看,如果自己能跟植物交流、談心,那還會把它們摘下來,燙熟吃掉嗎?
像狗、貓、海豚、鯨魚,正是人類對牠們的行為產生共鳴,衍生出情感,多數人才抵制食用,如同過去農家養牛而不吃牛
所以在我看來,吃與不吃的依據,還是得歸咎於同理心,而同理心需要彼此的了解,
對於一個總是以食物的身分,出現在眼前的物種,能產生同理心嗎? 沒辦法,畢竟食物就是要吃的,壞了就只能倒掉。
食品工業發展至今,大量的養殖、耕種、宰殺,已經是難以改變的生態,實際上,這樣的生態正養活了大量的人類,也是因應人們的需求而生的
我想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只攝取需要的食物,培養及思考對食物正確的態度
不要貪心拿太多、買太多、吃太多、吃到撐
就算素未謀面,無緣相處,我們也應該珍惜眼前的肉品
文章中提到,覺得剩下的肉可惜;不過,我們也不需超過自己能攝取的量,強迫吃下或買下
一來
食物是用來活口,不應拿來造成你我負擔,或自我滿足的
二來
當人們不再超量地消耗,供應方才能知道要減少輸出的肉品、降低宰殺的數量
先培養對食物感恩的心,才能談殺生的倫理,與生命的價值罷。
真的完完全全認同”しんちゃん”所言.而且如”看不下去的路人”所說,動物不是我們理所當然的食物,然而日日為生活勞苦的多數人還無法體會這層思考.吃進嘴裡有滋有味,一解生活壓力又負擔得起,才是多數人會在意的.
(如果植物與動物沒有區別,試問為何踩在草皮上,購買經摘採修剪包裝後的花束時,絕大多數人沒有傷害他們的罪惡感呢?)
還有一點想補充,電宰的動物不見得只能集中養育.目前市面上早已有放山放牧的動物,經合法電宰才上市.
真的完完全全認同”しんちゃん”所言.而且如”看不下去的路人”所說,動物不是我們理所當然的食物,然而日日為生活勞苦的多數人還無法體會這層思考.吃進嘴裡有滋有味,一解生活壓力又負擔得起,才是多數人會在意的.
(如果植物與動物沒有區別,試問為何踩在草皮上,購買經摘採修剪包裝後的花束時,絕大多數人沒有傷害他們的罪惡感呢?)
還有一點想補充,電宰的動物不見得只能集中養育.目前市面上早已有放山放牧的動物,經合法電宰才上市.
我覺得雖然我們有吃肉,如果真的吃不完可以冰起來,必竟牠也是一個生命,牠已經為了我們要吃肉而犧牲了,如果可以盡量不要浪費,不要浪費牠這一生的犧牲,而不是說因為牠可憐而不吃,這樣如果沒賣完,剩下的肉還是會丟掉,豈不是更不尊重牠的犧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