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錢鼠確定染狂犬病 疑遭染病鼬獾咬傷所致

農委會(7月30日)證實,日前(7月25日)闖入台東市一戶民宅的錢鼠,經過基因定序後,確認感染基因第一型狂犬病毒(rabies virus),而且與近日連續發現野生鼬獾身上所攜帶的狂犬病毒基因,相似度超過九成。

這件錢鼠帶有第一型狂犬病毒(rabies virus),極可能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有狂犬病紀錄以來的首例。

這隻錢鼠身上所帶的狂犬病毒,經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以直接免疫螢光抗體染色法檢驗,一度以為感染某種「類狂犬病毒」蒙古拉病毒(Mokola virus),這種病毒與俗稱的狂犬病毒(rabies virus)在分類上同樣歸在麗莎病毒屬。但蒙古拉病毒在文獻上僅於非洲發現,檢驗人員直覺可能性不高,再進行RT-PCR聚合酶連鎖反應法後進行基因序列比對,確認感染狂犬病毒(rabies virus)。

目前(7月30日)畜衛所檢驗確診14例野生鼬獾、1例來自台東市的錢鼠感染狂犬病毒。先前苗栗也有錢鼠被送驗,不過結果是陰性。

費昌勇:錢鼠不會成為狂犬病保毒動物

至於錢鼠是經由何種途逕感染狂犬病?台大獸醫系教授費昌勇推測極可能遭到帶狂犬病毒的野生鼬獾咬傷後脫逃。錢鼠在野生動物食物鏈當中屬於最底層,傳染的影響力有限,不會成為保毒動物。

至於野生鼬獾是否為保毒動物?費昌勇指出中國大陸曾發現多起野生鼬獾帶有狂犬病毒,因而有學者認為在WHO公告的六種狂犬病保毒動物:狗、蝙蝠、臭鼬、浣熊、狐狸與獴之外,鼬獾應列為第七種,但目前尚未被國際承認。

何謂保毒動物?費昌勇解釋,當溫血動物感染狂犬病後,病毒會在腦中繁殖,唾液中就帶有病毒,使該動物必定死亡。但保毒動物因為族群數量大且繁殖力強,死不完,病毒經過一連串演化與適應的過程,可以一直從該族群中散佈病毒,故稱為保毒動物,並非一般人所誤以為「該動物不發病,但會散佈病毒」的錯誤觀念。

鼠類不易傳染狂犬病 重視環境清潔為上

費昌勇接著說明,一般食肉目動物因為牙齒尖利,感染狂犬病後再去咬其他動物時,咬的傷口很深,就會將病毒傳給下一個動物造成感染,故肉食目動物是病媒。人牛羊豬馬等動物被病媒咬到也會發病,但因為牙齒平坦不擅長咬,本身也不具攻擊性,不會將病毒傳出去,在流行病學上被稱作終死動物(dead end)。這就是為何犬隻要施打疫苗,而牛羊豬馬較少打疫苗的原因。

費昌勇根據WHO資料認為,鼠類不太會傳播狂犬病,屬於食蟲目的錢鼠頂多是感染者,民眾不必恐慌滅鼠,但是家中應該要維持清潔,因為鼠類散布漢他病毒的風險更高。

↑台大獸醫系教授費昌勇在臉書上就錢鼠感染狂犬病一事,發表看法。

台鼬獾狂犬病毒為同型 與中國相似度八成以上

畜衛所公布最早在南投、雲林與台東東河三地發現的染病野生鼬獾狂犬病毒基因序列,相似程度高達91%至92%,顯示目前在台灣流行的狂犬病毒株為同一型。至於跟中國大陸犬源、鼬獾源的狂犬病毒株基因序列相比,相似度也高達87%至88%。

至於鼬獾的狂犬病毒來源為何?畜衛所長蔡向榮表示,中國大陸有學者研究,推測野生鼬獾的狂犬病毒來自犬隻的可能性較高。至於台灣野生鼬獾的狂犬病毒究竟是走私動物造成,還是1950年代從犬隻遁入野生鼬獾的族群?台大獸醫系教授龐飛認為,這都要做更深入的分子生物演化研究來判斷,依目前的資料,尚無法斷定。

農委會防檢局長張淑賢表示,台東錢鼠發現狂犬病毒後,除原有之犬、蝙蝠及食肉目野生動物監測外,後續將再加強狂犬病發生區的錢鼠監測。至於如何防治狂犬病?張淑賢除了呼籲飼主落實為犬貓施打狂犬病疫苗,也表示將全面針對山區家犬與流浪犬施打狂犬病疫苗。

至於是否考量空投活毒疫苗增強野生動物抗體?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已經請獸醫、野生動物保育與動物疫苗製造等相關專家進行評估。

相關連結

台大獸醫系兼任教授葉力森在mobile01發表的「積極防疫、理性面對狂犬病」Q&A

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狂犬病專區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狂犬病專區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