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米」產地標章推動有成 想假混?很難

混米風波後,農委會擬落實稻米產地標示,台東池上早在9年前,就以「池上米」申請產地標章,只有通過鄉公所農藥殘留檢驗,確認田區在池上,才能宣稱是池上米,成功趕走市場上的冒牌貨,創下全台最高的稻米收購價。近年關山、玉里、三星、鹿野、雲林也紛紛效法,但參與的農戶比例低,無法形成「良幣趨逐劣幣」,有些業者還會以「關山產」、「三星優質米」避開標章名稱,形成一大漏洞。

池上推產地標章 收購價全台最高

台灣商人最近很「混」,不僅有低價棉籽油、大豆油混充高價油,還有標榜國產米,卻整包都是越南米。談到混充,池上米可說是歷史悠久的苦主。池上米以池上便當一炮而紅,當地稻田面積約1千5百公頃,不到全台灣1%,但市面上隨處可見xx池上米、oo池上米,「字寫的比我們真正的池上農民還要大,」池上米產地標章的發起人、台東建興碾米廠老闆梁正賢忿忿地說,池上的水源乾淨、日夜溫差大,稻米品質好,池上便當打出名號後,冒牌貨就一個一個跑出來。

為了「以示清白」,2002年梁正賢和池上農會、當地米商,以池上「鄉徽」為標章,建立池上共同品牌;隔年,商標法修法,將產地納入法規,池上鄉公所2005年向智慧財產局註冊「池上米」,成為全台第一個擁有產地標章的鄉鎮。

但不是在池上生產的米,就能取得產地標章認證。池上鄉公所農業觀光課課長陳本元表示,農民申請時必須提供完整的地籍資料、插秧時間,鄉公所會在收割前一、兩週,到田區採樣檢驗,碾成白米後也會再次檢驗,農藥殘留符合農委會標準、稻米品質到達國家標準、食味值65分以上,才會核發池上米標章。為了鼓勵農民取得產地認證標章,3公頃以下稻田的檢驗費,由鄉公所負擔;面積超過者,每分地也只要付30元費用。

陳本元強調,為了避免濫發池上米標章,鄉公所會稽查申請者的穀倉,對照產量和標章數量,且採逐批檢驗;就算農民沒有申請標章,但只要是從池上出產,都是通過鄉公所把關的優質好米,「我們大概是全台灣第一個對區域內的米都檢驗的鄉鎮,池上的農民最不好混。」

通過檢驗的農民,可以使用鄉公所設計的公版袋,紅底白框寫著大大的「池上米」,佔了包裝袋2/5空間,右端則貼著印有流水號的貼紙,設計簡潔,但貼上標章後,稻米價格立刻翻漲。在糧商、通路祭出價錢割喉戰同時,池上米「物以稀為貴」,從每百公斤收購價約1千元,上漲到1650元。

rmark_im1

投入農民比例低 產地標章初期推動困難

池上米的成功案例,吸引各地區仿效。目前總計有關山米、玉里米、鹿野米、三星米、西螺米申請產地標章;不過成效卻有待加強,最大的關鍵,在於投入的農民太少。

產地標章採自願性標示,《商標法》又規定「產地」無法專用,鄉公所只能稽查貼有產地標章的產品,有些商人便刻意寫「關山產」、「三星優質米」等,鑽法規漏洞。關山鄉公所農業觀光課課長陳英花表示,她十月初到賣場稽查時,發現三好米在同一個區位放著兩排包裝一模一樣的關山米,但上排貼著產地標章,下排沒有貼產地標章,企圖用一般米誤導消費者,氣得鄉公所找律師提告。

玉里鄉公所農業課課長高明・帕桑表示,玉里是全台灣單一鄉鎮最大產米區,總共有3千多公頃,但收購價格卻比鄰近的池上、富里低。「玉里米」標章去年起步,目前只有近200公頃、47戶農民申請,「有些農民自己有品牌,不一定想加入產地標章,所以也不能說沒貼貼紙的玉里米,就是其他地區混充,只能盡力把關自己的標章。」和池上米產地標章以糧商為主要申請者不同;目前玉里申請產地標章者,以自產自銷的小農居多,未來希望能提升到一千公頃。

1001382_728241487203432_208620274_n201203300244051391730_728240987203482_263707881_n

「如果只有10%的人參加產地標章,那到底誰真誰假?」梁正賢說,一旦加入的農民不夠多,產地標章的正當性就會降低;池上米標章第一年推動時,只有兩成農地申請,「所以我就努力申請,那時有60%的標章,都是我申請的。」

努力近十年,池上目前已有8成農民加入產地標章認證,形成規模後,消費者漸漸知道要選購有標章認證的池上米,稽查人員也能比較輕鬆地抓出仿冒者,更重要的是,平均每張2元的貼紙,讓池上米的檢驗、抽查費用可以自給自足,不需拿官方一毛錢,甚至有餘額捐助地方學校。「十年來,鄉公所也換了一些人,但只要把制度建立起來,不管誰來,都能繼續運作下去。」梁正賢說。

1392710_728228657204715_826547218_n
建興碾米廠老闆梁正賢說,池上米有好的品質和產地認證,不怕低價米削價競爭(攝影/林慧貞)

貿易自由化 從產地標章找出路 

農委會科技處副處長李紅曦認為,產地標章名為「產地」,地方自願性的投入非常重要。池上米成功的關鍵,在於地方塑造了共同意識,把池上米當成文化資產,實施標章以來,當地鄉公所增加了1500萬收入,池上成為台灣好米的指標地區,年輕人看到機會,也願意回鄉。

在玉里種植有機稻米多年的曾國旗,雖有自己的品牌,但也願意支持「玉里米」標章,「這是一種分享,提升玉里米的知名度,就會有更多人願意來到這裡,也能促進整體地區的發展。」

在玉里成立稻米合作社的張壽福,種12公頃稻田,只有1點多公頃申請標章,那是他要自產自銷的產量。他說,產地標章確實有助於小農行銷,但他的行銷能力有限,其餘大多賣給糧商,如果玉里米標章打出知名度,他未來會考慮擴大申請產地標章認證面積。

p3_1_1n

混米事件後,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一度要求比照日本,嚴格標示稻米產地,不過推動產地標章的鄉公所,至今仍沒有拿過中央任何補助,有鄉公所人員表示,初期推動真的很辛苦,希望政府能多一點關愛。

梁正賢說,池上米的成功,歸功於在地農民願意接受新觀念,有些農民和業者以為申請產地標章會墊高成本,但只要有好品質,不怕低價米挑戰,「WTO開放稻米進口,但池上的收購價漲了5成,還是供不應求。」但他也強調,產地標章為池上地區帶來榮景,相對地要更嚴格把關池上米的品質,才能走得長久。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