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從幼稚園開始 宜蘭深溝附幼創舉

農村學校除了供小朋友讀書,還能發揮什麼功能?宜蘭縣深溝國小附設幼稚園,這學期和當地小農合作,讓孩子天天吃當地友善農法種植菜與飯。小朋友看到農民辛苦送菜來,拚命把菜吃光光;爸媽們趁著接送時間,順手團購在地新鮮農產品,一周購買上百斤青菜。今年8月上任的深溝國小校長黃增川說,就算借錢都要繼續做下去,「再怎麼窮,也不能窮教育,食農是不可或缺的教育。」

採用在地食材,不僅可以幫助農民,又能讓小朋友吃得安心2
採用在地食材,不僅可以幫助農民,又能讓小朋友吃得安心(攝影/林慧貞)

 支持小農 深溝附幼採用在地食材

「小朋友,你們知道這些菜,是從哪裡來的嗎?」「農民~」、「旁邊的菜園來的。」中午12點不到,深溝國小附設幼稚園的小朋友們,吃著在地農民種的A菜、白蘿蔔,童言童語地討論著菜從哪裡來。

「小朋友挑食的時候,我都會說:『明天叫那個農民來認識你喔!』他們就會拚命把菜吃光。」深溝附幼主任林慧敏說,小朋友幾乎天天看到農民送菜來,加上學校就有菜園,看著農作物從無到有,連本來不愛吃的菜,都乖乖吃下肚。「我最喜歡紅蘿蔔」、「我愛花椰菜和高麗菜。」一旁的小朋友們熱烈發言,缺了門牙的嘴巴,邊說嘴邊還掛著一截菜柄。

三官公主委陳榮昌種的白蘿蔔大受小朋友歡迎,一鍋湯馬上被掃光
三官公主委陳榮昌種的白蘿蔔大受小朋友歡迎,一鍋湯馬上被掃光(攝影/林慧貞)

深溝附幼,是華德福教育體系的學校,本來就重視食農教育,但受限於經費,一直無法推廣有機營養午餐。今年正好有基金會贊助校方,宜蘭三星行建村的白米,加上當地農民、曾擔任深溝國小家長會長的賴青松穿針引線,介紹小農江映德、彭顯惠夫妻整合食材來源和菜單,才促成這個堅難的任務。

江映德夫婦今年透過宜蘭農民組織、「兩佰甲」介紹,放棄工程師和設計師身份,當起菜鳥農民。每週一、三、五,他們從住家三星出發,一路向配合的農民收菜;他們設計的菜單上,有來自深溝當地三官宮主委陳榮昌阿伯的A菜、白蘿蔔,行健有機村坤彰阿伯的地瓜葉,還有賴青松的蓮藕等。

彭顯惠表示,他們和農民說好要供貨一年,一開始農民懷疑這種模式能運作多久,但隨著每週頻繁的接觸,現在農民都很信任他們。彭顯惠說,他們夫妻首度嘗試種菜,發現照顧菜園比照顧稻田難多了,藉由營養午餐牽線,剛好可以請這群資深菜農當顧問。

看到小朋友吃自己親手種的菜,農民坤彰伯難掩喜悅和驕傲說:「本來一次賣2斤、3斤,到後來說孩子愛吃,賣到4、5斤。」另一個供貨農民、美橋阿姨也開心地說:「這群孩子是幼苗啊!要給他們吃營養一點。我孫子回來,我也都給他吃我種的有機菜。」

彭顯惠和江映德夫婦兩負責規劃食材和運送,因此認識許多農友
彭顯惠和江映德夫婦兩負責規劃食材和運送,因此認識許多農友(攝影/林慧貞)

找不到在地彩椒、番茄 乾脆自己種

沒有團膳經驗,友善環境的作物又較難掌控規格,江映德夫婦和廚娘經歷一段磨合期。「幼稚園小孩的牙齒,還沒發育完全,有些菜太老或梗太硬,他們會咬不動。」負責深溝附幼午餐廚師大任的玉鳳阿姨說,友善環境的食材,有些較不適合換牙的幼稚園小孩。但從櫥櫃裡的原裝進口橄欖油、有機店的海鹽,可以看出她對健康的堅持,雖然每天都要花上許多時間處理食材,卻不以為苦,「他們到現在還沒反映吃到菜蟲呢!」

有些菜可以整片煮,但芥菜,玉鳳阿姨就會挑掉外表較老的部分;一開始抓不準菜量,不是少個一斤,就是太多變廚餘。此外,學校反映菜太老,彭顯惠夫婦委婉轉告農民同時,還要照顧農民的心情,「有些農民也供應菜給別的小學,他們就會嘀咕:『為什麼其他學校可以,你們不行?』我們得要跟他們解釋,幼稚園小孩和小學生的牙齒發育有何不同。」

深溝附幼廚娘玉鳳阿姨
深溝附幼廚娘玉鳳阿姨(攝影/林慧貞)

採用在地食材,菜色變化是更大挑戰。九月剛開學時,蔬菜還沒收成,小朋友經常吃地瓜葉和空心菜;宜蘭氣候不適合栽種玉米、紅蘿蔔、大豆,只好向有機通路或一般市場採購,目前大約有三成外來食材。

但身為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新手農民,彭顯惠夫妻和兩佰甲夥伴,與學校及隔壁地主商量,在校園內闢了一小塊菜園,種植彩椒、番茄,甚至挑戰在溼冷的宜蘭種玉米,希望這些五顏六色的蔬菜,可以讓小朋友多吃幾碗飯,同時提升在地蔬菜的自給率。

江映德和「兩佰甲」成員在深溝國小種菜,希望能補足在地食材
江映德和「兩佰甲」成員在深溝國小種菜,希望能補足在地食材(攝影/林慧貞)
小朋友會在老師帶領下拔雜草,但林慧敏笑說,一次只能教他們拔一種,不然他們會把菜都拔光
小朋友會在老師帶領下拔雜草,但林慧敏笑說,一次只能教他們拔一種,不然他們會把菜都拔光(攝影/林慧貞)

「再窮也不能窮教育」 借錢也要用在地食材

慣行農法和友善環境的作物,幼稚園孩童吃得出差別嗎?小朋友坦率地搖搖頭,還有人直說,不喜歡糙米飯的味道。黃增川坦言,小朋友可能對食材沒有太大感覺,但許多家長,聽到學校要提供友善環境食材,都開心的不得了。許多家長接送小孩時,常帶著孩子一起到幼稚園旁的小菜園,巡一巡、拔個草,小孩子看到菜收成了,都很開心,平常不喜歡吃的菜,都吃下肚。

目前正逢葉菜採收旺季,幼稚園小朋友胃納量有限;彭顯惠夫婦和校長商量,發起團購,每週五直送在地農民蔬菜,深溝小學六個年級和附幼的家長,周五接小孩時,順便面交團購蔬菜,健康減碳又環保。「我就是大戶呢!」林慧敏說。

然而供應在地友善種植的食材,仍僅限於幼稚園,深溝國小營養午餐,目前仍由團膳廠商負責。黃增川說,希望將幼稚園模式複製到國小,初步先要求廠商少煮油炸物、避免加工食材,目標是自辦營養午餐,自己找廚工煮,這樣才能自主選擇食材,參與團購的家長,就是他最好的後盾。

與其說是購買和供應關係,倒不如說深溝附幼,提供了一個消費者和農民的交流平台。黃增川表示,宜蘭擁有好山好水,吸引許多嘗試友善農法的農民,但這些農民需要穩定的力量支持,雖然明年不一定有贊助,但為了讓小朋友吃得健康、支持在地農民,就算借錢也一定要想辦法堅持下去。

深溝國小校長黃增川和幼稚園主任林慧敏除了支持在地食材,還會在學校菜園種菜,為了避免小孩子把菜踩死,還先用竹簍蓋住
深溝國小校長黃增川和幼稚園主任林慧敏除了支持在地食材,還會在學校菜園種菜,為了避免小孩子把菜踩死,還先用竹簍蓋住(攝影/林慧貞)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