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248農學市集回應上下游新聞評論報導

文/248農學市集

誰的初衷?什麼初衷?回應上下游新聞評論報導

針對上下游新聞10/30「農民市集進駐百貨成風潮 初衷不再?拓展市場?」報導一文對248農學市集所產生的諸多誤解與疑問,在此回應說明。

辦農夫市集初衷本在推動生產者(農夫)與消費者直接面對面溝通,推廣台灣在地、安全無毒、友善環境的農產品,希望能開創出友善小農的另類產銷平台。

早在2008年248農學市集創立之初,即便有人批評每週將農夫帶到都會區展售推廣是勞民傷財、徒增農民負擔辛苦之舉,我們堅持要讓小農走出來與消費者認識和相互理解,進而信任與購買支持。走過五個年頭,我們仍堅信在這條道路上兢兢業業的尋求更多生產與消費的直接互動的方式。

目前248團隊所負責的7個農夫市集,位於雙北與新竹,與太平洋建設、中子文化、環球購物中心及新北市政府合作設置,在此也一併感謝這些單位的長期支持。市集絕大多數均是生產者到市集推廣,亦有符合市集理念的協會組織專屬工作人員,當然也有工讀兼職人員的協助,至於比例多寡,均可供調查檢視。我們相信並未有背離原初讓生產者現身溝通的理念。

第二,在2010年,我們即開設第一家直營店鋪─天母農學園,因為體認到每週一天至兩天的農夫市集,雖然銷售狀況穩定成長,但對於農夫的實質幫助仍然有限,根據當時與市集農民的實際訪談,每週在農夫市集的銷售僅佔個別農戶當月生產量的5%-10%,換言之,農夫們仍然面臨著通路銷售的壓力,兼顧生產同時亦不可能再增加參與市集的時間,於是我們尋找門市店面,希望以直販所的精神,訓練正職工作人員,固定而常態地銷售農夫市集及更多友善耕植農夫所生產的農產品,並將銷售金額的7成做為農夫的生產運銷利潤,其餘3成作為市集團隊分擔管銷成本、人事、租金等費用。以這樣的想法和理念,我們期許能協助農夫更穩定、更多廣的通路銷售,因此2011年進入百貨商場,目前4個直營店鋪專櫃均是持此理念發展,我們亦未違開創另類產銷通路,實際協助友善農夫銷售的想法。

而上下游新聞報導刊載後,產生許多誤解與疑惑。我們依舊舉辦每週固定時段的農夫市集,同時每日營業的門市店鋪與百貨專櫃提供消費者方便選購的據點。報導提到農夫市集進入百貨商場而有初衷喪失的質疑,我們並不同意,並認為是將農夫市集與門市專櫃混淆的誤解,甚而致使有朋友誤以為不辦市集,我們感到無奈因而據此澄清。

其次,報導提導:

248農學市集:同時讓慣行農友獲利有何不可

「如果可以讓慣行的農友同時獲利,為什麼不賣?」李建誠表示,雖然市集以鼓勵友善農法為主,但「一般做慣行的農友,也值得幫助,如果是我遇到竹蜻蜓市集這樣的狀況,不會覺得被利用,還是會去設櫃。」

讓消費者及朋友們誤以為248農學市集同時販售慣行農法(施用農藥、化學肥料等)的農產。我們亦在此說明。還原當天記者的詢問是:若是百貨商場同時有其他櫃位販售慣行農產,你們會反對而不設櫃嗎?李建誠的回應原意是:不會受影響,因為追求的是共榮的市場,我們推廣友善的農作,而其他的銷售慣行農產的攤位也要生存,沒有利不利用的問題。

248農學市集的定位規格是讓符合安全、無毒、友善環境理念的農夫加入,經團隊實地拜訪檢核認可,無農藥殘留檢驗或有機認證的農戶。因此在市集和門市據點並無推廣或銷售慣行農產之情事。

以上的說明澄清,仍希望大家站在為台灣農業更好、農村更活絡、農民更幸福的立場來理解和支持。而上下游新聞作為眾所期待的新興媒體,有別於一般主流媒體,希望能更深入、更用心、更脈絡地去調查與報導,一同為更好的明天打拼。

我們也在學習摸索,如何做出農業的另一條路、另一種可能。歡迎朋友們提出批評與指教,一同來溝通集思,至於無謂的流言蜚語,我們也無心力一一回應了。

248農學市集

上下游新聞報導連結: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41302/#comment-8771

248農學市集部落格:www.248.com.tw

相關早期文章:

http://www.248.com.tw/?p=977 天母農學園的成立

http://www.248.com.tw/?p=498 市集成立週年反思系列一至五

更多文章在部落格上可以搜尋,我們逐步會將網站文章重新整理發佈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