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偉哲(台灣農村農陣成員)
編按:世界貿易組織(WTO)第九次部長級會議已於12/3日在印尼峇里島展開。此次峇里島會議,台灣農村陣線與捍衛農鄉聯盟農民12名代表也前往現場,參與農民之路的抗議活動(訴求可參見新聞稿),此文為台灣農村陣線成員在現場對韓國農友行動的紀錄(農陣成員林樂昕另有一篇現場觀察,請點選這裡閱讀)。
──────────────────────────────────────────
印象中,我們總是認為韓國農民的抗爭很兇悍、韓國農民很團結。在這次的峇里島WTO為期一個禮拜的行動中。我們雖然沒有見識到韓農的強悍,但卻感受到他們在強悍與團結背後更為深刻的一面。
此次的反WTO行動,如同先前預期般的,峇里島當局政府大陣仗的警力部署,將部長級會議周圍方圓十五公里都團團圍住。只要有任何抗爭團體,就會看見警察在旁邊盯哨、隨時回報,增派警力。而根據印尼當地的團體告訴我們,之前印尼峇里島發生的爆炸案,使得峇里島當地的團體,對於這種國際性的抗議行動,變得很謹慎也很保守。因此,在諸多限制之下,農民之路(La Via Campesina)此次所規劃的抗爭強度,較不如以往他們在面對其他WTO的會議。
意象鮮明的韓國喪禮
對我們來說,我們原本預期可以一睹韓國農民的抗爭的「風采」,但韓農在充分理解到當地的限制與社會氛圍後,他們決定轉而採取另一種方式。事實上,韓農在12月2日早上,由農民之路舉行的峇里島街上遊行中,就擺出了「喪禮」的陣勢。
他們自己從韓國帶來各種喪禮的服飾與裝飾品,早上在遊行的現場,就地取材,用竹子搭出一副棺材,再加上他們的各種裝飾品,弄出一副棺材。而當天大部份的韓國農民披著白色的麻衣、喪服,一旁有人拿著大大的「END WTO」的看板,以及韓國農民「李京海」的圖像,上頭寫著「WTO Kills Farmers」。
我好奇的問韓國農民們為何要抬棺材?為何要穿孝服、辦喪禮?
他們告訴我主要有兩層意涵,第一、是要要紀念2003年因為抗議WTO而在會議會場外自殺的農民「李京海」,紀念他的精神;第二、是要為WTO送葬,希望這次行動可以「終結(End)WTO」。而在全程約5公里長的遊行過程中,韓國農民的遊行隊伍與其他隊伍不大一樣,他們的「送葬隊伍」,靜默而肅穆,即使他們喊口號,也是眾人齊聲高喊「Down Down WTO!」,除此之外,幾乎聽不到其他的聲音。
遊行隊伍一路走到距離峇里島當地政府較近的地方,被警察擋了下來。原本想說韓農隊伍會不會就拿著棺材衝撞警察?但讓人意外的是,他們反而是放下棺材,隊伍中像是台灣喪禮中「師公」的角色拿起鈴鐺搖響著,其他人則拿著鑼的人則圍著「師公」,像是在跳舞般的,完成某種儀式,而當天的抗爭行動,也就在韓國農民代表走上宣傳車,控訴WTO對韓國農民所造成的影響以及眾多韓國穿著喪服與棺材之下結束。
韓國遊行喪禮儀式
召喚的力量:百次跪拜大禮
事實上,這個「喪禮」不僅只在第一天的遊行中出現。還在第三天韓農於巴里島海邊的記者會上。他們同樣是希望紀念「李京海」因為抗議WTO的死,並一再的提醒大家,WTO對韓國以及世界各地農民生活所造成的劇烈影響,還有其如和導致各地農民的死。
數十名韓農,穿著麻衣、喪服,背對著南太平洋海,面向著峇里島的山,臨著數公里外WTO部長級會議的會場,對著「李京海」先生的圖像,行一百次的磕頭、跪拜大禮。每一次的跪拜大禮,都有一個理由:「為紀念李京海而跪」、「為糧食主權而跪」、「為弱勢人民的苦痛而跪」…。
這個百次的跪拜大禮,總共進行了整整一個小時。現場的與會者,不管其他國家的農民、記者,甚至是站在一旁的警察也為之動容。而令我感到震驚的,其實還是在於韓國人的意志與其試圖在每一次的行動中所希望傳達的意念。
比起我們這些常在台灣社運場上扮演「衝組」的社運青年,我看到更多的是在行動與意義連結上的反思。從韓農的行動,我得到的啓發是:行動未必都須有衝突才能傳達意念,如同韓農在每一次肅穆而嚴謹與意志力展現行動的過程中,我們所感受到的震撼,有時更甚於對抗性的衝突;有時候,「召喚」的力量更甚於「對抗」的力量。
韓農集體行動的基礎
而仔細思索韓農在集體行動時為何如此一致與團結?在幾天與韓農相處下來,其實有些小地方可以觀察的出來。
我們最常接觸韓農的時候,是跟他們搭同一部車前往不同的目的地的路途上。在路途上,韓農做的不是「上車睡覺」;而是持續地讓不同的農民拿著麥克風說話,經過口譯的翻譯中,得知他們是在訴說著每個人的生活怎麼受到WTO的影響。除了持續性的分享之外,他們一有空擋就是唱歌,唱著每個人都會唱的歌,似乎每位農民都希望透過歌曲來說些什麼,這邊起了個頭,那邊就響應,然後大家就唱了起來。
雖然聽不太懂歌詞的內容,不過作為一個旁觀者,光聽大家齊聲唱,雞皮疙瘩就掉了滿地…。而在短講、集體歌唱之外,他們還持續的做些我們認知的「團康」活動。看到我們這些台灣人被晾在旁邊,他們也熱情把我們抓進去跟他們一起互動。在那個窄窄的巴士空間裡頭,在歌聲和肢體的互動下,感覺彼此是一體的,沒有個別的農民也沒有個別的國家。
總結來說,這次的峇里島反WTO抗爭行動,雖然少了些對抗與衝突的場面,不過我們卻同樣在韓農的行動身上,看見一種更為令人動容,也更有感召力的行動方式,而我們也在他們日常的互動中,看見他們集體行動背後厚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