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黎明國小綠食育課程,種菜、煮飯都有教!

台中市南屯區黎明國小的校門旁,有一片菜園,還沒走進學校,就可以看見一大片油菜。下課時間常有三兩學生來菜園澆水或拔菜,記者來訪的這天,幾位小學六年級男生女生正在菜園裡辛勤拔菜,每個學生手上的袋子都鼓了起來,一位小男生忘情喊著:「拔菜回家煮呦!省菜錢呦!」

這片菜園約一分地,也就是將近三百坪的面積。上頭有「蔬果區」、「入園方向→」等標誌,一旁還有兩大包粗糠,志工爸爸鄭益田站在「蔬果區」標誌旁,自稱「區長」:「我們現在要養地,但不是土地放在那,等一百萬變成兩百萬的那種養地,我們是要有養分的土地,油菜、粗糠都是要讓土地有養分的啦!」

有一分地的菜園,還有這麼有趣的學生與家長,台中市黎明國小到底是所什麼樣的學校呀?

1482875_781426671873105_225380080_n
學校菜園由班級認養,負責澆水、維護,連幼兒園的小朋友也有認養(攝影 / 楊鎮宇)

綠繪本讓小二學生認識食品成分標示

1461083_781422195206886_1074173459_n
黎明國小的學生,下課時間就能去菜園晃晃,還可以拔菜回家煮(攝影/ 楊鎮宇)

從今年三月開始,黎明國小與主婦聯盟台中分會合作,在校內進行一系列綠食育課程,包括了繪本、話劇、演講、煮飯和種菜,從課堂到菜園,再從土地到餐桌,這樣的食農教育新嘗試,在台中的小學可說是創舉,連台中市長胡志強都大為驚豔,要求教育局研擬推廣這套綠食育課程。

這套綠食育課程由主婦聯盟台中分會規劃,但一開始卻苦無合作學校,接洽的幾所學校都因故未能合作,直到遇到黎明國小,才讓這套綠食育課程有實作、深化的機會。

談起合作的開端,黎明國小校長陳華誕笑說:「好的理念,當然值得嘗試呀!」主婦聯盟台中分會重視從小扎根,但考量到剛入小學的新生還在適應環境,因此希望以小二學生為主,而黎明國小二年級六個班的導師都很認同這樣的理念,雙方一拍即合。

小二班導們利用生活課程、彈性課程等時段,挪出四節空堂課來上綠食育課程,主婦聯盟的講師為學生介紹《阿平的菜單》、《班級愛漢堡》、《爺爺的有機麵包》與《好一個瓜啊!》這四本綠繪本,透過繪本的情境,讓學生接觸零食中的食品添加物內容、有機食材等知識。

另外還規劃四節課看話劇,這些話劇也是根據綠繪本改編,由主婦聯盟的志工們擔綱演出,以故事來鋪陳食物與人的關係。

參加過繪本、話劇等靜態課程後,導師們發現小二學生有一些小小的轉變。例如有次有個學生帶零食到班上,一旁的同學拿起零食翻了翻,看了成份標示後說:「這個有色素你還吃喔?」

來去參加「煮飯營」

在靜態課程後,主婦聯盟利用週末舉辦兩梯次的「綠食育小廚師體驗營」,讓小孩有實作的機會。由於營隊名字太長,後來學生們紛紛以「煮飯營」來稱呼這個活動。

在營隊裡,學生要認識食材,動手煮午餐,以及學種菜。主婦聯盟的講師帶學生從外觀、氣味到料理後的口感等面向,分辨有機蔬菜與慣行農法蔬菜的差別。

由於小學生鮮少有下廚的機會,因此講師仔細地從洗菜、切菜慢慢教起。學生將地瓜葉剝絲、切菜,都不成問題,也沒有學生因為切菜而受傷。主婦聯盟台中分會副主任張明純認為,其實只要信任孩子,加上仔細的教導,「他們都可以做的很好的」。營隊中的午餐,便是由學生自己簡單料理的三菜一湯,結果飯菜全部吃光光。

午餐後的甜點,也由小孩自己料理。講師準備蔴薏粉、糖和水,帶小孩做蔴薏果凍的同時,也介紹蔴薏這種在地食材。早期台中南屯一帶許多農民種植大量的黃蔴,黃蔴皮可做成繩子、布袋,黃蔴尾端嫩芽就是蔴薏,農民發展出許多跟蔴薏有關的小吃,例如把蔴薏跟地瓜加在一起做成甜湯。當學生吃著蔴薏果凍、聽著蔴薏的故事,彷彿也有了歷史感,對台中的農村文化多了一份認識。

1454673_781423158540123_598484656_n
主婦聯盟台中分會與黎明國小合作,舉辦小廚師營隊( 提供 / 主婦聯盟台中分會)

一分地菜園,親師生一起來種菜

在靜態課程、煮飯營隊之外,黎明國小推動綠食育的特色就是那片近三百坪的菜園,種過地瓜葉、草莓、A菜、大蒜、日本茄子、茶樹、番茄、南瓜、辣椒等作物。這片菜園由班級認養,就連幼兒園的小孩也認養一小塊地,每天輪流澆水,另外還有志工家長來協助維護菜園。

蔬果區「區長」鄭益田,就是一位熱心的志工家長,他被校長稱為菜園的「顧問阿伯」。鄭區長也是台中南屯農家子弟出身,對學校這片菜園投入甚多,對農事嫻熟的他,最近在幫這片農地養地。每年十月到隔年一月是農地的休耕期,農家會在農地上種油菜作為綠肥,鄭區長幫學校菜園種油菜時,還吸引老師一起加入。有位六年級導師一直想學種菜,遇到鄭區長這位農事達人,索性帶著全班學生到菜園一起學種菜。

自己種自己吃的「小農夫社」

黎明國小校長陳華誕認為,去年與主婦聯盟合作,比較是主婦聯盟規劃課程,經過一年的學習後,下個學期學校將規劃成立「小農夫社」,以生產期較短的兩、三種作物為主,實際走一趟從土地到餐桌的過程,例如種蘿蔔,收成後帶學生做菜頭粿,種茼蒿等蔬菜,收成後煮一餐青菜火鍋。

而在作物生長期間,就邀請講師來為學生上課,最後都要煮來吃,很符合陳華誕心目中的綠食育理念,「要讓孩子體會食物從地上到桌上的過程,他們更認識這流程,就更有可能感恩的吃、安全的吃。」

「小農夫社可能學期初要種菜很辛苦,期中要上課很知性,但是,學期末一定就是煮來吃啦!」 陳華誕校長精簡說明了小農夫社的整個流程。

訪談的最後,陳華誕帶著一抹自信的微笑說:「很多人常說退休後要買塊地來種菜,但是在黎明國小的親師生,不用等到退休,現在就可以去種了!」

1506392_781424948539944_1934450182_n
黎明國小的菜園,就在校門口旁,面積近三百坪,平日種各式蔬果,目前則種滿油菜(攝影 / 楊鎮宇)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