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黃豆、鹽與手工 嘉義布袋在地白蔭油

台灣每年進口230萬噸的黃豆,其中九成是基因改造黃豆,要在市面上找到非基改、在地生產、無農藥化肥的黃豆加工品,難度頗高。市面上的醬油絕大多數都是工廠量產,手工釀造的醬油也不多見。至於鹽,台灣的食用鹽八成以上從澳洲進口,要吃到在地傳統的天日曬鹽,也是個大挑戰。

黃豆、鹽與白蔭油 嘉義東石布袋在地生產

1513709_831603976855374_645843199_n
洲南鹽場恢復本土曬鹽(照片提供/洲南鹽場)

雖有上述三重難度,不過有心人總是有的,嘉義布袋嘴文化協會預計在今年下半年推出「純本土手工白蔭油、白蔭醬」。這一瓶520CC的蔭油,結合了在地日曬鹽、在地的無農藥化肥黃豆、純手工的蔭油釀造技術,橫向連結在地產業,直面重視在地、健康食材的消費者。

黃豆、鹽與白蔭油的食材三結義,來自於嘉義布袋嘴文化協會的構想與奔走。位於嘉義布袋的布袋嘴文化協會,近年來經營洲南鹽場,讓原本已經廢曬的鹽場重新活了起來。

透過加工提升產品的價值

「我們自己做鹽巴,想說除了單純賣鹽,也在思考怎麼透過加工品的方式提升附加價值,」布袋嘴文化協會行銷經理黃士毅說,他們找呀找,發現盟友都在不遠處,同樣位於嘉義布袋的新來源醬園,是嘉義少數仍堅持手工釀造的蔭油廠商,以黃豆為原料釀造而成的白蔭油、白豆蔭醬,有別於以黑豆為原料的黑豆蔭油;位在嘉義東石的十甲農場,則是號召十多位農友,以無農藥化肥的方式,種植小麥、黃豆、黑豆等本土雜糧。

對於這次的合作方案,黃士毅說,嘉義縣府的產業輔導計劃提供援助,洲南鹽場的鹽巴有了新的應用方式,十甲農場也能幫有心種無毒黃豆的農友開闢新的銷售管道,至於新來源醬園,則可以釀造出純本土材料的手工白蔭油。

長期契作 有助於本土大豆復育

至於這批純本土手工白蔭油與白豆蔭醬的產量,黃士毅說,東石的十甲農場將協助代購330公斤的黃豆,做為新來源醬園一次生產單位所需的原料量,大約四、五個月後,可生產三百瓶白蔭油、一千瓶白蔭醬。一瓶白蔭油520CC,一瓶白蔭醬含湯汁約一台斤。

東石十甲農場的負責人蔡一宏認為,有志同道合的加工廠一起合作,當然能增加農友的銷售通路,有助於本土大豆的復育,吸引更多農友一起來種,「若洲南鹽場未來與黃豆農友們契作,可以建立更穩固的夥伴關係。」

沒釀過在地黃豆 白蔭油風味值得期待

10003879_831604580188647_1984374296_n新來源醬園的老闆蕭新旺則說,他們家三代都做白蔭油,他父親都用進口黃豆,他祖父可能有用過在地黃豆,「不過年代久遠,祖父不在了,也不可考。」

至於蕭新旺他自己呢,「我一直用古早方式手工製作白蔭油,可是老實說我還真沒用過在地黃豆,這次的釀造過程我要好好觀察,不知道到時候的風味如何,真讓人期待,也值得等待!」

蕭新旺說,蔭油下缸釀造需要每天觀察變化,並依照天候做調整,至少需要四、五個月才能熟成,「我們家的產品不用化學方式求速成,做手工的白蔭油,就是急不得。」

「我們希望尋回台灣本地生產的價值,呈現最在地的真滋味。」黃士毅說,集合在地日曬鹽、在地的無農藥化肥黃豆與純手工蔭油釀造技術的「純本土手工白蔭油、白蔭醬」,預計在下半年推出。

1920279_831604316855340_916549722_n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