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風景區業者花大錢蓋五星級裝潢的民宿,咱們靠生態保育,就可提供『五星級』的服務,」頂笨仔文化協會前理事長劉嘉南帶領遊客導覽聚落生態與文化時,總會驕傲地介紹頂笨仔在阿里山區,正發展另一種與自然共生,兼顧知性與感性的深度旅遊。
劉嘉南的「五星」分別是:夜空的星星、飛舞的星星─螢火蟲、地上的星星─螢光菇、樹上的星星─雙眼發亮的飛鼠、水中的星星─銀色身軀的鯝魚。這「五星」在居民自發成立「牛山夜貓子森林保育區」守護下,不但獵人與毒魚者止步,也成為台灣觀賞飛鼠密度最高、種類最齊全的區域。
頂笨仔聚落位於阿里山奮起湖下方約五公里處,是嘉義縣竹崎鄉的最高點,有兩百多年歷史。這個聚落位於山凹,是漢人移民在阿里山系最高點,因此閩南語稱為「頂盆仔」。日治時期日本人聽成「頂笨仔」,名稱沿用至今。
百餘年來,頂笨仔居民除了靠種植稻米、竹筍與茶葉等農產品維生,農閒之餘就會到森林裡獵飛鼠,補充動物性蛋白質。即使過去十多年台灣生活富裕,肉類供應已不虞匱乏,獵飛鼠依舊盛行,並轉變成帶有娛樂性質的活動。
隨著阿里山大眾旅遊發達,頂笨仔居民開始經營民宿,吸引到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旅客中途過夜。但居民有感於民宿生意過度依賴森林遊樂區,時好時壞,決定發展自有的特色吸引遊客,生態旅遊的概念逐漸萌芽。

放下獵槍 立地成為飛鼠守護者
某日,有位最會打獵的民宿業者劉佳縣獵完飛鼠後,被妻子訓斥:「你怪父親獵殺了那麼多飛鼠讓你現在獵不到,將來你兒子也會抱怨你把飛鼠殺光,害他們都看不到。」劉佳縣像是被一語警醒夢中人,放下獵槍,以其對飛鼠生態的深入瞭解,轉型做解說員,帶遊客看飛鼠。
剛開始,居民對於生態旅遊的概念一知半解,以為只要帶遊客看到動物就叫「生態」。但在專家輔導下,居民認知到生態旅遊除了得建構在堅實的生態與人文調查基礎,更要有總量管制的概念,避免遊客過多帶來破壞。
因此頂笨仔居民訂定社區生態旅遊規範,相約民宿業者若要帶領遊客夜間觀賞動植物,必須統一集合帶入夜貓子森林。若人數眾多,則每小時分批帶入,每批最多50人、每晚總量管制100人。業者也相約夜間導覽收入的兩成做為協會公積金,用於維護環境。

守護環境 最笨的人做最聰明的事
由於解說內容生動,生態維護得宜,頂笨仔於2007年獲得行政院永續會遴選為績優生態旅遊地。農委會林務局更出資將頂笨仔從飛鼠獵場轉型為飛鼠樂園的過程拍成生態紀錄片做為教材,行銷頂笨仔的特色。居民靠發展民宿與生態解說,吸引國內與港、澳、新加坡的遊客,年收入可達百萬元。
長期在阿里山各社區進行輔導的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監事、野FUN生態實業公司總經理賴鵬智說,「頂笨仔」居民常自嘲住著一群最笨的人,但他們走向生態旅遊,達成保育與產業雙贏,不但不笨,反而做出最聰明的決定。
賴鵬智表示,頂笨仔雖然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與傳統農村景觀,但居民還是小心翼翼的維護,雖然想發展觀光產業,卻從規範與限制最多的生態旅遊著手,除了相關的自然觀察訂有嚴格規範,全聚落幾乎都是生態保育員,如果遇有疑似盜獵,巡守隊員會彼此以手機聯繫,會合入山搜索,並請附近的奮起湖派出所派警力支援。
此舉不但有效嚇阻外來盜獵者,也讓頂笨仔成為台灣地區觀察飛鼠種類最齊全(大赤鼯鼠、白面鼯鼠和小鼯鼠)、觀察隻數最多,也最容易看到的生態資源。頂笨仔具有特色的生態旅遊模式,成為台灣環保與經濟和諧共存、文化與生態共同發揚光大、傳統農村轉型走向永續發展的範例。
賴鵬智說,基於鼓勵「最笨的人做最聰明的事─生態旅遊」,歡迎多到阿里山的頂笨仔聚落參訪,感受當地居民守護環境的深厚感情與用心。

相關聯結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我們一家在今年端午假期造訪頂笨仔觀賞螢火蟲,現場遇到一大群的遊客(當地的民宿業者帶來的)你一言我一語的嘰嘰喳喳吵翻天,而且,他們每人的手裡拿的手電筒一個比一個亮還到處亂照!現場除了我們,沒有一個人的手電筒有包紅色玻璃紙,這不僅是破壞了賞螢的品質還影響到別人更影響了螢火蟲的生態!
另外,我還看到一戶人家,爸媽帶著小孩在湘泉民宿旁的賞螢廣場撈蝦、蟹,現場蝦蟹幾乎被撈光!在此建議有關單位督促民宿業者,不要只顧賺錢,賞螢該有的注意事項及生態的維護應該確實的向遊客宣導並嚴格執行!關於這點,圓潭生態園區的遊客中心就做的很好,螢火蟲的復育不容易,不要讓沒水準的民宿業者及遊客給破壞了!